陳鈞興
摘要:初中數學相較于小學數學難度更大,內容更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吃力。每個班都難免有部分學困生存在。學困生成為阻礙數學學習整體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重視對數學學困生的轉化是當前初中數學教師的重要任務,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數學學困生的主要成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如何轉化學困生的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
學困生就是在學習方面存在困難的學生。所謂數學學困生是指數學學習比較吃力的這類學生群體,他們大部分對數學學習缺乏熱情,學習效果也不理想,在課堂上經常走神,既會影響到自己的學習效果,而且也會干擾全班的學習氛圍。為此,有必要研究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以期幫助更多學困生摘掉“學困生”的帽子。
一、初中數學學困生的主要成因
(一)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就是孩子學習的“第二學校”,對孩子的學習及成長來說極其重要。初中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常常會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如果家庭教育缺失,那么學生的學習則容易受到制約。此外,不少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讓孩子的心理壓力過大,孩子的學習成績稍有下降就會受到指責。這種教育方式極易讓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加之他們處于青春期,很容易與大人處于對立面,進而表現出對學習沒興趣,學習不認真,逐漸淪為學困生,還有一些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漠不關心,導致孩子形成了懶散的壞習慣。
(二)社會不良風氣影響
在互聯網時代大多數學生都喜歡上網,部分學生會沉迷于網絡無法自拔,用于學習的時間與精力越來越少,甚至會逃課。還有不少學生受到當今社會上流行的“讀書無用論”的影響以及一些不良青年的影響,覺得學習對自己來說沒用,出現逃課、輟學的想法。在這些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下,這些學生會固執己見,在課堂上他們容易表現出對教師教學工作的逆反情緒,極個別的還會有不尊重教師的行為,從而干擾數學課堂教學秩序。
(三)教學方式不妥
從教學實踐中可以發現,有的教師習慣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將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缺少深入地講解,而且教學模式比較機械化。這樣的數學課堂缺少生趣,枯燥乏味,讓學生逐步失去了學習熱情。還有相當多的數學教師喜歡搞題海戰術,通過做題來訓練學生,促使學生成績的提高。然而這容易擠占學生的其它時間,而且也常常讓學生身心俱疲。以上種種教學方式容易讓原本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喪失學習熱情,加之在學習中也經常受挫,進而滋生消極、厭惡情緒,漸漸淪為學困生。
(四)學生個人基礎太差
在小學階段未打好學習基礎,他們連最基本的數學算法都不熟悉,特別是數學思維較為僵化的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比
較吃力。初中數學的知識內容與形式都比較豐富多樣,學數學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初中生的學習能力要求較高。對于基礎不牢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完成學習任務時表現得比較吃力,經常完不成任務,就會漸漸成為學困生。
二、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一)設計教學情境,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困生來說,數學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設計有趣的教學情境是激起學困生對數學知識探索欲望的有效方式,也是培養其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通過設計生動有趣,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并圍繞情境問題展開思考,提高其對數學知識的探究熱情。以七年級上冊《角》這部分知識教學為例,若教師直接指導學生通過量角器去測量角的大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般不會很高,但教師若設計出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看到角度不同的角所引起的變化,就能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數學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動畫,工程師在設計天橋時需要搭建一條通向天橋的樓梯,當樓梯與地面的角度越小,樓梯就越平穩,反之,角度越大,樓梯就越陡越危險。學生在觀看視頻后就知道了角的不同大小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渴望學習探究角大小的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選用合適的角度,防止事情朝向不好的結局發展。
(二)多采用直觀教學法,降低學習難度
初中數學涉及到很多公式、定理、概念,內容等較為抽象、繁雜的知識,初中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特別是學困生更為明顯。為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多采用直觀教學法,將抽象的數學內容轉化為直觀、形象的事物,以增加學生的數學感。比如,在八年級上冊《軸對稱》教學中,若單純采用教師講解與文字表達的方式教學,學生很難明白何為軸對稱,不過教師若利用多媒體展示軸對稱物體的圖片,學生就很容易明白了。在教學中我就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家里緊閉的兩扇窗戶、京劇臉譜、綠樹與水中的倒影等圖片,再配合講解加深了學生對軸對稱的印象。若學校未配備多媒體器材,教師也可利用生活中的實物來開展直觀教學。比如,教室內的黑板、翻開的數學課本、標著中間線的課桌、綠葉等等,借助這些實物讓學生對軸對稱有直觀的認識,也為后面的“畫軸對稱圖形”做好鋪墊。總的來說,教師在開展直觀教學時應充分運用各種實物來幫助學生加深對相關概念的理解。若發現學生存在認知模糊的地方,教師應及時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的原因,并給予正確的指導,從而實現對學困生的轉化。
(三)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困生的自學能力
相當多的學困生的學習效率比較低,往往需要較長的思考時間,而課堂時間有限無法保證全班學生都跟得上學習進度,教師只能針對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節奏展開教學。部分學困生因為沒有充裕的思考時間與探索時間導致問題得不到解決,時間一長就會演變為大問題,最終影響到學習效果。因此,數學教師在轉化學
困生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教會這些學生如何去學習,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這樣能夠讓他們在課余時間去主動學習,解決自己落下的課程,逐步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學習成績也會逐漸提升。
(四)數學教師要合理安排作業,控制好作業的難易度
對于學困生來說,要安排一些基礎題,在此基礎上可安排一兩道難度稍大的習題。要求學困生必須認真完成基礎題,并鼓勵他們可以試一試去解決難度稍大的習題。這樣學困生在完成基礎題后可以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學生做作業的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專門對學困生進行輔導,督促其認真完成作業。
(五)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也是轉化學困生的關鍵。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對教師認同,喜歡這位教師,他才會喜歡教師上的課,在課堂上充滿學習熱情。因此,數學教師要與學困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學困生,尊重、信任、關愛他們。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下,數學教師對待學生都應該和藹可親,真誠地與學生交流,成為他們的大朋友。這樣學生才更愿意接近教師,向教師打開心扉。這樣教師才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也才能適時加以指導。另外,教師還應采用賞識教育,多給予學生賞識與激勵。心理學者威廉-詹姆斯認為:“人性最迫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贊賞,這是人類之所以區別于動物的地方。”在對待學困生的時候,數學教師要善于“對癥下藥”,要多關注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贊賞與鼓勵,幫助他們逐步恢復自信。當學困生犯錯的時候,教師也不要責備,而應與學生一起分析原因,探討解決辦法,并鼓勵其改正。這需要教師真正關愛學生,關愛每一名學困生,用愛去溫暖學困生,用賞識教育去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建立自信。
(六)開展分層教學,讓學困生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數學教師可采用分層教學法,將班上學生按照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等劃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學生需要完成基礎任務與拓展任務;B層學生需要完成基礎任務,也可嘗試完成一些拓展任務;C層學生主要為學困生,只要求完成基礎任務。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糾正學困生在學習上的惰性,促使其主動思考,也能增強其學習成果的體驗。另外,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分層,數學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也應注意層次性,要多為學困生提供回答問題的機會,培養其學習自信。
三、結語
總而言之,作為教師就應該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對每名學生都應該不拋棄、不放棄,尤其是對待學困生。教師應秉承包容、寬厚的態度去關心學困生,努力幫助他們走出學習的困境,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信,最終使其實現數學學習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沈熙祥.不拋棄、不放棄——淺談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5):206-206.
[2]羅小成.淺談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魅力中國,2016,(18):206-207.
[3]盧在輝.基于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有效措施探究[J].讀與寫雜志,2021,18(6):78-78.
[4]顏懷華.淺談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5):136-137.
[5]徐 萍.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3(1):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