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藝平
摘要: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關鍵時期,受傳統教育教學方式的影響制約,創新性思維培養模式較少,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沒有得到全面應用。本文根據創新性思維培養的實際特點,結合高中生的學習情況,以多種方式方法研究創新性思維培養的策略,推動教學方式轉型,加快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
關鍵詞:自主創新;高中學生;思想政治課
新課程教學改革工作的推進,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發展,在雙減的發展形勢下,尤其強調對學生的精神文化內核的培養。也就是在現有環境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管理、自主創新和自我教育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提出尤其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推進,敢于對權威提出疑問,以此打破常規性的思維模式。
一、小組合作學習,深化探究過程
一節課要教什么?首先需要老師們認真解讀教材,研究新課程教學目標。要把教材讀深、讀透、讀到位、讀出知識背后所蘊含的政治理念和方法,弘揚主流意識形態,是政治教師備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首先要把握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問題,即“教什么”的問題,如果對“教什么”不明確,就沒辦法達到政治課程立德樹人的目標,造成課堂的低效或無效,無法達到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其次要轉變教學觀念,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引領教學活動。作為政治教師在現有的“雙減”政策上更要注重學生創新思維意識的培養,認識到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性。思政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能一個人“獨攬大局”,要充分做好角色的轉變,讓整個教學的主體從原本的教師轉化為學生。作為教師來說,應當做好教學引導,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之中,做好教學反思,實現自主問題分析。
教學,教是為了不教,學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新課標要求“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要求老師“倡導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前提”,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但我們總是患得患失,生怕知識點遺漏,滔滔不絕灌輸教育;懼怕學生基礎差,不會回答等等。其實只要老師們當好指導者和引路人,課堂不僅不會亂,效果還出乎意料地顯著,學生的創新思維往往會在興趣中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體會到樂學的甜頭,學生們自然會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習上面,課堂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創新思維
作為教師來說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手段,以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為契機。在課程教學工作落實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通過課堂教學內容的情景分析,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知識點在實際生活中的使用。以高效的教學方式,創新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解。微視頻是基于互聯網發展起來的教育模式。這種模式表現為:教師們為每天的新課準備了4至5分鐘的在線視頻,學生課前看完這些視頻教學;然后回到課堂上,學生在老師和同學生的幫助下完成作業、開展討論。在當前“雙減”背景下,它的優勢顯而易見:激發學習興趣、減負不減質、提高課堂效率等等。
我們可以借助網絡來幾個時事熱點微報告,如: “后疫情時代的世界格局”:新冠疫情來勢洶涌,在某種層面上暴露出經濟全球化固有的弊端,使世界經濟面臨不平衡、不確定和風險加劇問題。需要各國提高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知覺悟。然后拋出三個議題:(1)經濟全球化帶來哪些機遇?(2)經濟全球化帶來哪些挑戰?(3)如何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動?基于議題,先讓學生觀看微視頻,然后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分三組熱烈討論,得出結論,最后形成新的觀點再交流探究、得出結論。
小組合作,互相提問,相互評價,自我反思,教師最后審閱訂正,可以讓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取長補短,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思考興趣和創新能力,達到整體功能優化之和。而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主動積極參與、創造學習,掌握和運用學習方法,能夠比較高效地完成任務。我們要不斷地轉變教學方式,把時間、空間、自由還給學生。并讓議題教學、合作探究教學常態化。
三、強化教學實踐,促進自主學習
提高學生自主創新思維還要注重對于結果的分析,強化思維創新實用性的培養。人才評價管理工作標準的規范,主要是以學生的具體分數作為標準進行確定的,從而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之中只注重成績的提升,因此加快教學思維引導,重視學生情感思維開發尤為必要。把創新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活”學,學“活”。
例如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第六課第一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本課內容僅有兩目,但課程標準有四個。我們可以把學生分成四種角色,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第一小組是民主黨派。議題:“我國政黨制度如何形成與發展的?”。活動(1)介紹我國政黨制度的內容和地位(2)民主黨派的性質是什么?第二小組是中國共產黨員。議題:“我國政黨制度的基本內容有哪些?”。活動(1)中國共產黨的相關知識(2)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內容有哪些?第三小組是國內外各大媒體記者。議題:“我國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越性,為什么是新型的政黨制度?”活動:“請我們的課堂記者就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勢向各代表團提問,并說明為什么是新型的政黨制度?”第四小組是大名鼎鼎的外交部。議題:“為什么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專門機構?”活動(1)介紹我國政協的基本情況(2)闡明我國政協的作用和工作要點。
實踐證明,設置完情境后,各個小組磨拳擦掌,踴躍發言,唯恐落后,積極合作。課堂最后在熱烈的討論和客觀的總結中落下帷幕。
總之,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性課程,要求思政教師要以多種方式方法,分析創新性思維培養過程中的問題,從而提出切實有效的措施,以求加快思想政治課程引導,推動教學方式轉型,讓創新性思維在學生成長之中得到充分發展。
參考文獻:
[1]梁歡.問題情境創設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策略研究——以高中思想政治課“偉大的改革開放”為例[J].教育觀察,2021,10(31):107-109.
[2]藺冰.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之淺見[J].教育教學論壇,2013,(0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