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達偉
摘 要:文化和教育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師在傳遞文化知識的同時,要帶領學生深入挖掘文化知識背后的人文內涵、情感要素,這樣才能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在音樂課堂教學活動,教師不能把音樂教育內容局限于教材知識,而要對音樂教材進行延伸與拓展。教師應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審美需求,把音樂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在一起,讓學生感知音樂作品中的民族文化氣息,把更多具有豐富內涵的音樂作品展示給學生,拓展學生的音樂知識面,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從而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傳統文化;融入策略;
引言
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的精神根基,在小學階段融入傳統文化教育,對學生的心態和意識方面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簡稱“新課標”)的指導下,為適應新時期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任務需求,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課堂,利用傳統文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是當前我們需要重視的問題。音樂教育和傳統文化具有很強的內在關聯性,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可以窺見這一點。
一、創設獨特情境,營造良好的音樂文化氛圍
想要保證傳統文化充分融入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就應當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者的作用,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引領和技術指導,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能力差異和發展需求等,營造適宜的課堂教學氛圍,有效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促使學生在這種熱情狀態的感召下,對傳統文化進行充分探討。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對所學樂曲進行試唱,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會明顯強化學生積極了解文化和專業知識的興趣和專注力,進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在給學生介紹《采茶舞曲》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先了解樂曲,促使學生對其中所隱含的文化充分領悟。《采茶舞曲》主要是歌頌南方采茶時的美好景象。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領悟其中文化內涵的同時,對采茶時的動作進行表演,知悉江浙一帶的特產和民俗習慣等,促使學生加強對江浙一帶文化進行深化了解的意識和積極性。教師還可借助多媒體技術設備,給學生呈現江浙一帶的經典文化和美好景觀,引導學生對樂曲進行試唱,以此創設濃厚的教學情境。
二、通過樂器教學,弘揚傳統文化
樂曲之外,樂器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中國的民族樂器種類繁多、歷史悠久,且自成一系,在世界音樂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樂器在我國不僅是一種音樂領域的文化,也同時是精神、思想、人格、倫理方面的文化。音樂教材中有大量的曲目欣賞和樂器演奏內容,在小學音樂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演奏民族樂器,用心感知民族音樂。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民族樂器的聲音特征和風格特征,調動學生參與演奏民族樂器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感知民族文化。比如欣賞《十面埋伏》時,教師給學生講解琵琶這一傳統樂器,一邊講述一邊欣賞樂曲,讓學生體會楚漢爭霸時的宏大場面,從而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又如,在欣賞《高山流水》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當讓學生了解古箏這一民族樂器,隨后講述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讓他們能夠基本理解“知音”的含義,感受兩人的深厚友情,通過這首樂曲及樂器的介紹來品味其中的文化內涵。通過這樣的方式給學生講解音樂中的文化典故,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傳統文化,促進小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
三、借助流行民族音樂,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情
在小學音樂課堂活動中,要讓學生對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認知,教師要激發學生參與民族音樂學習活動的熱情。當前,流行音樂廣泛存在于學生的生活之中,流行音樂的傳唱方式、旋律簡單易學。教師可以借助流行民族音樂,把流行民族音樂作為一種媒介,引導學生去賞析民族音樂,提升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實現流行元素與民族因素的融合,讓學生感知不同音樂文化之間的共通性。
四、開展主題活動,傳承傳統文化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小學音樂課堂之中,要求音樂教師設計多元化的音樂主題活動,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視野,進而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與發展。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積極主動更新教學理念,依托學生喜聞樂見的音樂主題活動來傳承傳統文化,積極探索思考學生喜愛的活動方式,不斷拓展傳統文化的融合路徑。比如,通過學校廣播站、每周升旗儀式活動、節日主題文藝表演等形式來讓學生了解更多傳統文化知識[7]。另外,還可以組織小學生自行成立音樂興趣小組,開展古風音樂學習周活動,組建民族樂器學習會等,支持和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多元化的音樂主題實踐活動中。讓他們在持續、系統的學習中進一步了解傳統文化,感受音樂和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嘗試接觸和學習古典音樂的過程中接觸更多傳統文化,如古樂演奏時的禮制、唐朝音樂產生與發展歷史等。這有助于豐富他們的傳統文化知識,同時助力其文化素養的提升,讓更多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者。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音樂課程有機融合,讓學生在掌握音樂理論知識、音樂技能的同時,提升道德修養、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理念,提高音樂課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教師要圍繞學生的興趣愛好、審美需求,選擇合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為音樂課程注入更多的活力,塑造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觀和音樂文化素養,展現音樂課程的文化魅力。
參考文獻
[1]常靜.探索小學音樂中傳統文化的價值體現[J].神州(上旬刊),2019(31):79.
[2]林云霏.芻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J].藝術評鑒,2018(1):119—120.
[3]周夢菲.傳統文化與小學音樂課堂的融合[J].當代音樂,2020(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