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娜
摘 要:高中數學作為基礎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都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關鍵階段,因此,教師不但要注重學生的數學知識點的掌握教學,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尤其是數學思維,而通過“建模素養”的培養,學生可以有效形成獨立性的數學探究意識,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讓學生在高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有一個數學學習思維的開發,從而幫助學生對于以后的數學研究牢固基礎。為此,本文結合自己的實踐教學經驗,討論三個方面的有效培養策略,希望為大家提供參考性教育價值。
關鍵詞:高中數學;建模素養;有效教學
高中數學一直都是很多學生產生學習畏難情緒較多的學科之一,尤其是數學學科特殊的復雜邏輯性特點,這造成常規的數學學習成為很多學生的噩夢。為此,改變傳統數學教學的單一性和枯燥性問題,從而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良好的幫助成為很多教師目前的首要問題。而在這其中,如何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培養“建模素養”就顯得尤為關鍵,為此,本文針對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幾點思考進行淺析,繼而為學生“建模素養”的快速形成提供有效助力。
一、開設專門的數學建模“必修課”
教師一定要清楚的意識到,高中數學教材內容,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在培養學生的“建模素養”中,可以有效的利用起來。這一方面需要教師的努力,同時也離不開對于學生的主體的傳道授業,為此教師應該注重對于培養學生“建模素養”課程的設計。通過針對運用高中數學教材內容進行分析,然后在課程設計上進行安排為基礎,最后對于學生的個體化發展和切身利益進行探究,可以更好的開展“建模素養”數學課程,只有系統化的建模課程設計,才可以讓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建模素養”,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提升“建模素養”和數學知識理解和消化能力的雙重作用。例如在高中數學課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數學內容進行設計,比如對于統計、概率、函數等具有抽象意識的數學內容進行模型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地位,通過設計課題的方式,讓學生有序的完成數學學習計劃和數學學習任務,最終學生不但輕松的完成了數學課堂的學習任務,同時也讓學生鞏固了自身的“建模素養”。
二、結合信息技術輔助數學建模
伴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在培養學生的“建模素養”中,教師可以通過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輔助數學建模。由于信息技術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多樣性教學優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建模教學,可以更好的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幫助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形成直觀性的學習過程,而教師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加持,可以合理科學規劃數學建模內容,從而讓學生在理解數學和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有一個充實直觀立體的體驗感,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比如,在課堂上學生在分析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首先運用信息下的教學工具開展數學建模工作,教師可以選擇具有數學工具優勢的教學工具,進行教學,既可以減少常規教學時間的浪費,同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掌握建模數學知識,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立體的認識數學知識點。如,教師在教學1/2-hy+(-1+y)+x-sinx=0這個函數的過程中,可以首先來利用信息來制作曲線,通過相應的數學工具,讓學生能夠輕松地通過執行程序,了解到相關的函數圖像。學生即可以快速的掌握數學知識點,同時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提升了數學建模的效率,讓學生在緊張有效的數學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準確了解并掌握知識點,完成數學學習任務。
三、重視教學中建立求解數學模型
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數學求解很多學生數學學習的主要任務,既是學生完成許多數學問題的關鍵,同時也是學生數學探究的最終解答。但是在數學求解模型中,由于很多學生接觸少,很容易出現不理解、效率低下,甚至學生無法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導致學生在數學問題中無法自主完數學模型構建,為此,教師應該提升學生的求解模式教學工作的開展。比如,在探究和發現“魔術師的地毯”中,高中生結合已知數學認知經驗能夠明白丟棄的0.01m3是由于存在重合部分,重合部分大比例存在于對角線銜接之處,但是學生根本無法明確需要驗證什么、切入點在哪里。教師需要讓學生去觀察為何會存在重合部分,接著把問題導向MNP不共線方面,引導學生結合已數學知識來驗證不共線,除了運用斜率來比較,還可以用到正切以及勾股定理,最終來驗證MN+NP≠MP。以上驗證過程,相比尋找“不屬于一條直線”切入點更加具備實用性。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建模素養”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學工作,教師應該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去探索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于數學模型構建探究興趣,循環往復下,進而實現在以后的數學學習和發展中,主動性、探究性、有效性地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任務,從而才能達成推動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健康、良性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銀斯,鄭葉群.基于高中數學建模核心素養教學實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01):123-124.
[2]宋錦琨.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建模教學[J].試題與研究,2020(0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