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是高中階段的重點課程,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學科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教學內容難度較大、教學任務繁重、教學時間緊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影響高中數學學科教學有效性的因素。為了最大化地發揮教學資源的作用,教師需要在學科教學活動中,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知識,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發現,利用問題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升教學質量。因此,本文將探究和分析有效設計高中數學課堂問題的方法,希望能夠為其他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問題;有效設計
作者簡介:丁玲玲(1987—),女,江蘇省淮安市淮陰中學。
當前,社會發展水平逐漸提高,新課標對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具體而言,新課標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致力于構建高效的課堂,注重培養高中生的學科素養。然而,當前的高中數學學科教學活動依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要想快速、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需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優化和改善教學方法,采用創新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下面筆者以設計課堂問題為例,分析有效開展高中數學教學的方法。
一、設計高中數學課堂問題的重要性
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數學知識,教師需要重視課堂問題的設計,通過循序漸進的提問,讓學生順利完成從簡單到比較復雜的學習任務。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十分重要,可以說,設計課堂問題的環節對有效開展數學課堂教學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當然,設計數學課堂問題對教師也有較高的要求。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是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前提。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相關問題,既能幫助學生復習之前學過的數學知識,也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而采用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保證教學效率。由此可見,問題設計是高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課堂上有效運用問題進行教學,能夠提升教學質量。
二、設計高中數學課堂問題的有效策略
(一)結合教學實際,提高問題的有效性
教師無論開展何種學科教學活動,都需要考慮教學的實際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可以有效解決相關問題的方法,以此提高教學效率,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這也說明教學的實際情況是教師在解決相關問題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往往會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教師如果未考慮教學方法是否可行,那么即使采用了好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也常常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師如果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未考慮實際情況,那么最終的結果往往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學生、教學環境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并且需要結合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二)關注問題的趣味性,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合適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正如莎士比亞所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一個人所研究的學問是自己感興趣的,才更容易從中受益。興趣是一個人最大的動力,它驅使著每個人努力達到自己的目標。一個人如果在做一件事時,對這件事十分感興趣,就更容易激發完成這件事的動力,離成功更進一步。關于興趣的名人名言或俗語還有很多,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這些話語中可以看出,興趣對學生的學習十分重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不應忽視興趣的作用。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導入課堂的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在教學函數y=|3x+2|-5這個絕對值函數圖象的過程中,可以先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函數y=x的圖象的相關知識,接著要求學生繪制函數y=3x的圖象,然后要求學生結合函數的性質繪制函數y=|3x|的圖象,最后通過平移,依次得到函數y=|3x+2|和y=|3x+2|-5的圖象。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讓學生發散思維,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而且能有效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進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達到教學目標。
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學習壓力,為了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可以在設計課堂問題的過程中,融入一些趣味性元素,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然而在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提問方式比較刻板、單一,導致學生思考課堂問題的積極性不高。教師在請學生回答課堂問題時不應過于看重學生回答得是否準確,對回答錯誤的學生進行批評,否則可能會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對教師有所不滿,或者對數學學習產生厭惡心理,這樣不利于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也違背了教師教學的初衷。雖然教師的本意是幫助學生學好數學,為學生的未來發展著想,但一些思想比較偏激的學生可能不會這樣想,他們可能會覺得教師是在針對自己,這會使得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如同針尖對麥芒一般。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時,應該改變提問的方式,并且不應該對回答錯誤的學生進行批評,而應該給予他們鼓勵,幫助他們發現、改正錯誤,糾正他們對教師的錯誤看法,讓他們不再以消極的情緒與教師進行交流,從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有關分數的知識時可以先引入這道有趣的例題:一個養殖戶想要在集市上販賣山羊,山羊一共有19只。鞋店老板和飯店老板想要的山羊數量分別是山羊總數的1/2和1/4,而養殖戶不知道該怎樣計算。這時一位路過的老者提議,自己可以借給養殖戶1只羊,這樣羊的總數就變成了20只。于是,鞋店老板得到了10只羊,飯店老板得到了5只羊,養殖戶則得到了1只羊。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你們可以解釋一下其中的原理嗎?”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開展探究活動,并積極地進行討論。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無窮等比數列的各項和的公式等知識進行探究,從而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有效地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并對這些知識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
(三)設計啟發式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設計課堂問題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設計課堂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認識到啟發式問題對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注重對啟發式問題的研究和設計,并適當運用一些啟發式問題開展教學。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講解知識的速度與學生接受知識的速度不一致,即教師已經講解到下一道問題,而學生仍在思考上一道問題是如何解答的;部分教師未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或者未能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運用啟發式問題,旨在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讓學生和教師的思維在同一個頻道上。教師需要讓學生將注意力放在課堂上,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教師需要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感受數學知識的奇妙之處,并且提高學生思維的活躍度[1]。
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橢圓”的內容時,引導學生利用圖釘和繩子等工具,嘗試畫出一個橢圓。在學生繪制橢圓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果我們不改變繩子的長度,只對圖釘之間的距離進行調整,那么最終畫出來的橢圓會有什么樣的變化?當兩枚圖釘之間的距離縮短至與繩子的長度相等時,畫出的橢圓是怎樣的?當兩枚圖釘之間的距離超過繩子的長度時,畫出的橢圓又是怎樣的呢?”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學生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探究上述問題,能夠深入了解并熟練掌握橢圓的相關知識。由此可見,啟發式問題需要教師發揮引導作用,需要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它有利于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從而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
(四)提高問題設計的連貫性,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提高課堂問題設計的連貫性,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的過程中,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改進課堂問題的設計方法,采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并且,教師還應該注重拓展知識,設計問題鏈,讓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這樣不僅能優化課堂教學過程,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能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2]。
例如,在教學“二面角”的知識點時,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具有連貫性的問題:在平面幾何中“角”是怎樣定義的?角是否有大小?如何定義角的大小?立體幾何中有哪些角?這些角的大小又應當如何定義?如何比較這些角的大小呢?學生通過教師提出的這些問題,能夠進行連貫的思考,在腦海中想象出一個多維度的空間,進而逐漸學會運用抽象思維解決問題,培養自身的抽象思維能力,為后續學習更復雜的幾何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從點到線再到面地梳理知識點,找出零散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并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整合,同時能夠提升課堂問題之間的關聯性。
(五)重視新舊知識的轉化,科學設計問題
為了保證學生學習的效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相結合。掌握知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對新舊知識進行轉化的過程。教師通過對課堂問題的科學設計,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新知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對數與對數函數”的內容時,對于其中的函數圖象和性質方面的知識,學生已經學習了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的內容,因此教師可以結合這部分內容設計有關對數函數的單調性等問題。這樣的問題能夠讓學生將新知識和舊知識進行有效銜接,快速理解新知識,并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激發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欲望,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六)貼近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在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理解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基于生活實際,為學生有效創設問題情境,并設計相應的課堂問題,讓學生找出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明白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教學“概率”的相關內容時,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設計以下問題:假如你家隔壁新搬來了一家人,你的爸爸在和鄰居聊天時,聊到關于孩子的話題,鄰居說他們家里有兩個孩子,其中一個是男孩,那么這兩個孩子都是男孩的概率是多少?教師可以通過這道比較簡單的問題,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進而有效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
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高中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致力于構建高效的高中數學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并且需要對課堂教學充滿熱情,進而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教師應該善于利用課堂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對學習充滿信心,進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趙德鈴.淺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3(15):32-33,35.
[2]王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問題鏈的設計問題研究[J].科技視界,2013(36):29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