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明
摘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家長們對于孩子的教育投入可謂不遺余力,整個教育界的“內卷”現象極為嚴重,給學生、家長及教師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針對這一形勢,國家適時提出了“雙減”政策,即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幫助學生和家長減輕課業壓力,讓學生擁有更多全面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在這一政策的指導下,小學英語作業該如何布置,如何設計,才能在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同時實現最大的學習效率是一個值得思考和探討的話題。本文將從當前英語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探討優化作業設計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雙減”英語作業優化設計
一、實現小學英語作業優化設計的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增長,教育和人民的整體素質也在不斷發展進步。但隨著教育文化的不斷前行,整個社會的競爭壓力也在與日俱增。就拿我們的小學階段來說,如今的小學生早已無法像從前的孩子那樣能夠在短時間內輕松完成作業,保證充足的睡眠,很多家長都反映孩子的作業需要到十一二點才能全部完成。這其中當然有學生自身作業習慣差、課外輔導占據部分時間等原因,但是作為學生作業的設計者,教師也需要反思是否能夠通過優化作業設計,來幫助孩子在減輕課業負擔的同時實現高效的英語學習。
(一)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科學有趣合理的作業設計不僅不會占用學生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反而能夠激發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熱情。有趣的作業任務能夠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科學合理的設計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的重難點,鞏固復習課堂上的新授知識,并將課堂所學運用到課余實踐中,將教師教授的內容融入自己的知識系統中。
(二)鍛煉思維品質,培養學習習慣
科學合理的作業設計不是機械地重復,不是枯燥地做題。它需要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運用更多的想象力、創造力,促進學生大腦思考。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夠鞏固所學課本知識,還能夠鍛煉學習能力,塑造思維品質,養成愛動腦,勤動手,勇于挑戰和展示自我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當前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機械重復,抄寫過多
小學階段是打基礎的時候,尤其是語言類的學習,自古以來我國社會都會采用多寫多記的方式來進行訓練。英語和語文學科一樣,需要通過布置一定的抄寫詞匯、句型和課文來達到學生記憶的目的。這種方式本身固然是沒有問題的,但有不少教師為了讓學生記得更牢,會大大增加學生的抄寫量,而這樣重復的抄寫不僅會加重學生的作業負擔,也會極大地削弱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讓孩子產生厭惡寫作業的心理;另一種情況是教師為了方便省事,不去創新作業布置方式,日復一日給學生布置抄寫類的作業。這樣的抄寫就變成了學生思維的束縛,學生們每天都不用動腦思考,只需照著課本進行抄寫,這樣的作業方式過多無助于提高學習效率,無法讓學生將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進行創新和應用,最終使學生淪為抄寫機器。
(二)作業統一,缺乏分層
我國大部分學校都是以大班級的教學形式教學,所以一位教師往往要面對幾十名學生,這樣在設計作業的時候,很多教師會選擇統一化的管理模式,這樣既便于作業的布置,又方便批改和講解。但是全部統一的作業是不符合我們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的,是不利于學生個體成長和個性發展的。同樣的作業在一些孩子看來太過簡單,缺乏挑戰性;而在另一些學生看來,則難度偏大,無法完成。這會導致學生作業無法實現作用的最大化,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題海戰術,忽略素養
如今的書店里最不缺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學習資料和試卷練習冊了,在這個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習慣了短視利益的社會,我們連文化教育也要像快餐產業靠攏。各種英語學習類APP隨處可見,如“一百天學好語法”“三個月口語速成”等。在整個大環境的影響下,家長和教師也不得不采用題海戰術讓學生們在短時間內掌握答題技巧,通過大量的做題訓練來獲得高分的回報。短時間來看確實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這種做法并不利于學生的長足發展和語言素養的習得。過多的做題訓練會讓孩子產生疲乏,失去熱情,也會禁錮學生的思維,限制孩子的創造力,并不利于英語素養的習得和形成。
三、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方法策略
基于當前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具體闡述一下英語作業優化設計的方法策略,提出一些既能幫助學生減輕作業負擔,又能夠保證學習效果的作業布置方案。
(一)減量不減質
上文中已經提及小學英語作業中存在著不少過度抄寫和過分刷題的作業現象,而這不僅占用了學生大量的時間精力,也會削弱學生的學習熱情。很多孩子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寫作業,并沒有百分之百投入其中,因此效率不高。所以,教師在平時的作業設計中不能以“量”為標準,而應該以“質”為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布置學生作業時要精準地把握好知識的重難點,采用更為合理高效的作業方式。
如單詞抄寫十遍八遍可能不及默寫聽寫一兩遍更有效率,因為有很多學生并沒有用心去抄寫,只是機械重復一種動作,這樣的抄寫便沒有了意義。但是如果讓學生先背熟再自己默寫,或者是同桌之間互相報聽寫,便能夠保證大部分學生都有一個單詞記憶的過程,這個時候再寫到紙上便能夠形成更深的記憶。
在完成本課時新詞默寫聽寫任務的同時,也可以適當地進行拓展延伸。如寫出這個詞匯的近義詞、反義詞或者對應詞之類。如hard-working-lazy,hungry-full,tasty-delicious-yum-yummy。也可以讓學生寫出與該詞匯發音類似或者書寫類似的詞匯,如bridge-fridge,house-mouse,thirty-thirsty。
通過這樣的拓展歸納,學生就能夠將自己學過的詞匯系統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知識整體,而不是碎片化的記憶。
在對話和課文的練習上也是如此。書面抄寫只是一種方式,還應當將口語練習作為重點,小學英語階段聽說一直是重于讀寫的,而學生對于對話表演的興趣也會相對高一點兒。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對話表演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做一些給人物進行配音這樣的口語練習,除了課本上的文本,也可以鼓勵學生嘗試使用“英語流利說”和“英語趣配音”這樣的APP,可以讓學生在獲得樂趣的同時練習句型、模仿語音,達到將句型運用到生活中的目的。15209157-AF36-49F8-9630-3D6EC810F96E
除此之外,書面作業中也可以變單純抄寫對話為自己編寫新的對話,變單純抄寫課文為仿照課文寫一封新的信件、郵件、日記等。這樣的訓練可以對學生的句子書寫起到很好的鍛煉效果,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所以學生的英文寫作需要從模仿開始,讓學生熟悉課文句型,再自己加以改造,才能將課本句型更好地進行運用,使之變成自己的東西。
(二)關注個體差異
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便是“因材施教”,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然而大班教學中統一的作業布置卻無法保證這一點的實現,統一的作業形式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孩子而言缺乏挑戰性,也會使得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失去信心。
所以在日常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設置分層作業,設置不同星級的作業難度,從基礎到提高到拓展,一步步加大作業難度,讓學生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來完成任務。當然這樣做的同時,也會出現學生偷懶都選擇簡單易完成的任務的可能,無法保證分層作業的順利進行。這就需要教師設置與之配合的獎勵制度,不同的作業難度會對應不同的獎勵制度,選擇難度高的作業任務可以獲得更好的獎勵,這樣一來就能夠保證分層作業順利地開展實施。在作業難度提高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證趣味性的增強,不能夠太過復雜枯燥,這樣也就不用擔心難度高的任務無人選擇了。
筆者在設計課后練習時,主要遵循“兩種三層”的原則,“兩種”指的是題型設計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種。“三層”指的是第一層為必做題,主要圍繞本單元的基本知識點,以抄寫和讀背為主,要求全班學生統一完成。選做題分成兩層,第一層為簡單的句式操練和對話模仿,依托主要內容展開,可適當發揮;第二層為文本創作或調查匯報,是要基于一定的實踐和語言組織或小組合作才能完成的作業任務。
以PEP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My new teachers為例,本單元主要學習形容人的外貌及性格特征的詞匯,如形容詞young,old,tall,short,strong,funny,kind,polite以及相關的問答句式。在作業設計時,為了讓學生掌握基礎詞匯,養成良好的聽讀習慣,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筆者設計的必做題為:A.抄寫有關形容人的單詞,并熟記,待下節課課上聽寫;B.流利地朗讀本課時的單詞和句子;C.能夠根據課本內容做簡單的替換練習:-Who is he/she?-He/She is....-Whats he/she like? -He/She is....這是第一層作業。第二層作業為選做題,其中,選做題分為兩層,其中一層為A.背誦書中出現的新詞和對話;B.根據實際情況回答下列問題:Whats your father/mother like?Whats your English teacher like? Whats your best friend like? 第三層作業仍然為選做題,介紹自己身邊的親人、老師或朋友,以My ____為題口述或完成一篇不少于60個詞的小短文,課上與同學交流。
諸如此類的作業較之于以往更能激發學生參與并完成的熱情,基礎作業必須做,拓展作業彈性做,踮起腳尖夠一夠,甩開胳膊跳一跳,收獲的知識會更多,體驗到的快樂也會更多。
(三)作業形式多樣
在設計作業的時候也要避免單一的作業形式和內容,作業形式單一不僅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也會束縛住學生的思維和創新,不利于孩子們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日常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地豐富作業內容,增加作業形式,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作業任務中,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這樣的作業形式可以包括手工制作類、口語表演類、聯系生活類,以及創新類等。
手工制作是非常受小學生喜愛的,如根據單元內容制作英語手抄報,制作英文圣誕賀卡、生日賀卡,根據課文內容繪制思維導圖等。這樣的作業形式不僅讓課堂知識得以運用,也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起到開發學生思維的效果。
口語表演類也是既實用又受學生喜愛的一種作業形式。學生需要每天打卡朗讀課本上的對話,還可以下載“英語流利說”和“英語趣配音”之類的APP選擇課外內容進行模仿朗讀,這些學習APP本身具有評分功能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參與者的作品在班級進行展示,評選最受同伴喜愛的作品,以此來激勵更多的孩子參與進來;表演通常會涉及小組間的合作,課文對話選擇有限,教師也可以挑選適合小學生難度的英語劇本來讓學生進行表演,孩子們除了要將臺詞讀熟,還要學會表情和肢體動作的表現,以及為英語劇進行配樂、制作服裝道具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方面將所學的詞匯句型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另一方面也養成了團隊合作的意識和習慣。
聯系生活類的作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所有的課本知識都不能脫離孩子的生活實際。比如,學習Make a salad之后,可以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動手做一份沙拉,用所學的句型來講解制作步驟,讓孩子們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和鞏固知識點。再如,學習了My week這個單元,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英文課程表,在這個過程中會碰到一些課本上沒有出現過的學科名詞,教師可以鼓勵孩子上網查詢,這樣一來,孩子們在得到一張親手制作的課程表的同時還能豐富自己的詞匯庫,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學習興趣。
五年級下冊的月份單元也是應該多聯系生活實際的,其中有很多的節日名稱都應該鼓勵學生去了解其背后的來源和故事,而不只是讀背單詞。可以讓學生動手制作英文日歷,將日期節日標注其上并配以繪畫,來鞏固課本知識,提升學生審美品位。
(四)多元評價作業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假如我們奢望用同一標準、同一模式塑造出同一規格、同一類型的“產品”,這種追求下的教學必然是低效的。我們嘗試分層布置作業,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個體,他們對于知識的建構能力有大小,時間有快慢,程度有深淺,這都是正常的,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對于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所以,我們既然選擇了分層布置作業,學生可以挑選最適合自己的作業內容來完成,那么在評價體系上也絕不能落入俗套,僅僅用簡單的分數或等級來評定就顯得很單薄。
以PEP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My school calendar為例,作業內容有基礎的月份及節日名稱抄寫,也有根據實際情況去制作一份精美的日歷,圖文并茂,還有更高層次的要求,說一說你最喜歡一年中的哪個月?為什么?這里涵蓋的知識點有剛剛在上一單元學習的季節描述,有四年級學習的氣候特點,還有本冊書第一單元學習的日常活動類的短語等,綜合性很強。那么對于學生完成的不同任務我們可以使用哪些不同的評價方式呢?筆者覺得,首先可以有自評,推薦自己的抄寫作業或日歷制作,羅列出推薦理由,參與全班評選;其次,也可以小組間互評,對于同學的表述進行客觀評價,并提出中肯意見。設計這樣的作業,以這樣的方式來評價,相信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驚喜。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同理,筆者認為,“給學生們一個平臺,他們能展現別樣的精彩!”
結語
孩子的童年應當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理應擁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不是被沉重的課業負擔壓倒。在“雙減”政策如火如荼的推行下,我們教師應當積極配合,努力調整和完善日常教學中尤其是作業設計中不合理的地方,優化班級的作業設計,為學生減輕作業負擔,尋求到更有趣更高效的學習方法,守護好學生豐富多彩的童年。
責任編輯:黃大燦15209157-AF36-49F8-9630-3D6EC810F9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