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倩倩
摘 要:當前時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互聯網終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術發展模式當中,互聯網+成為一種新常態,而且這也導致了人工智能、信息科技、數據挖掘等領域的發展被賦予了無限的可能,也讓人們對此領域的探索充滿了無限的好奇與期待。在這樣的時代發展背景下,對于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也是迫在眉睫的。因此,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要想讓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得到有效發展,并且具備基本的社會責任感,教學改革必須持續推進,讓學生從小受到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熏陶,從而實現全面成長,真正成為信息時代發展所需的人才。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引言
核心素養是推動小學生未來發展的關鍵要素,每一門學科都具備獨立的核心素養體系,小學信息技術也不例外,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生信息技術學科素養,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探索有效的教學技術,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對小學生計算機技術的運用與未來發展起到良好的幫助效果。
一、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滲透核心素養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思考怎樣讓學生消化知識,激發學生在校園或者生活中都能夠時刻保持著不斷探索的動力。教師應該利用趣味的教學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探索學習路徑,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融入教學創新模式,利用創新教學方式完成信息技術課堂的新模式拓展。教師需要在教學設計中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讓學生改變對課堂學習過于刻板的印象。學生對新穎的教學內容感到好奇,就會不斷猜測,并產生一定的渴望情緒。這種渴望的情緒對于學生更快地投入課堂教學是非常有效果的。用豐富的教學內容去刺激學生的大腦是對學生最好的促進。教師應通過趣味教學設計豐富的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力,積極地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二)引導學生拓展學習
現代教學中學生每天要接受大量的知識,如果單單依靠教材資源,很容易導致小學生對學習產生錯誤的認知,誤以為學習就是背教材。除此之外,也容易造成學生的機械學習模式,思維被牢牢地固定在課堂上。教師需要通過新穎的教學手段拓展教學寬度。傳統的教學方式會造成學生的思路過于狹窄,容易出現膩煩感,感覺信息技術科目無趣而失去學習動力。學生通過新穎的教學內容發現信息技術的無窮魅力,從而刺激學生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靈活生動的課堂學習模式和新穎的學習資源,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思路,對提升教學效果有積極的影響。這樣既可以順利完成核心素養的滲透,讓學生將信息技術學習看作是一次趣味活動,增加學生的學習深度,啟發學生的領悟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滲透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合理構建合作實踐活動
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是鍛煉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沒有實踐只靠教師的課堂講解,學生無法體會到現代科技帶給我們的變化,以及信息技術設備的多種多樣的應用方法。同時實踐授課是保障學生學習狀態的有效途徑,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教學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積極地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圍繞這些問題來設計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形成良好的互動。對于實踐教學活動來說,探究并挖掘小學生喜歡的內容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新課標所要求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吸引學生主動去完成實踐活動。教師選擇的素材內容應當與教材中的教學知識點充分結合,引導學生達成學習目標。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包含的大量信息資源,對小學生課堂信息技術知識進行延伸拓展,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實踐興趣,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計算思維的培養
所謂的計算思維主要是指學生能夠運用計算的思維來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而小學生的計算思維存在很大不足,那么,教師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該怎樣對學生展開計算思維的培養呢?首先,教師應明確這一思維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其次,在實際教學中所采取的教學措施最重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從發現問題出發,在提出問題并應用計算思維來進行問題解決的一系列過程之中,要經過多次反復的練習,久而久之,才能夠幫助學生習得良好的計算思維,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例如,教師在講解《信息世界》這一知識點時,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來完成課程的導入,帶領學生積極地發現并分析問題,并在此基礎之上為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哪些屬于信息?哪些屬于信息處理的工具?等等。最后,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并且鼓勵學生嘗試運用計算思維來進行問題的解決,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計算思維,還有助于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能力的高效提升。
(三)鼓勵小學生自主意識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都是以自己為主導,將大部分焦點都放在了教學內容上,沒有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導致學生總是被動學習,缺乏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在知識講解時,要引導學生發揮主觀意識,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例如,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用畫圖軟件畫一幅畫,讓學生了解畫圖工具的位置和如何使用。這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避免對學生進行一步步的指導教學。教師在講解完知識要點后,要為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空間,讓學生自主嘗試,利用畫圖軟件學習和探索。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獲取的知識遠比直接從教師那里學習的效果更佳,掌握得也更加扎實。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通過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對知識內容的理解,與此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主學習的良好信心,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能力。
參考文獻
[1]鄧超.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探析[J].新課程,2021(28):125.
[2]黃俊.小學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例談[J].讀與寫,2021,18(27):2.
[3]史明會.智慧教學理念下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創新模式[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1(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