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蓉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學校語文課程逐步向模塊整合課程過渡,使課上教學課時減少,有利于學生對語文知識點能更好的掌握。寫作模塊是單元整合課程的主要部分,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寫作能力。但是從現實來看,寫作單元課堂教學仍面臨不少困難,限制著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所以研究小學中段課文寫作模塊課堂教學的對策有著非常重大的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單元;教學設計;問題與對策
寫作單元教育是小學中段階段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要部分,而寫作教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使孩子獨立地思索”寫什么”和”怎么寫”這二個問題,而這二點在寫作教學活動中也缺一不可。老師應注意進行寫作教育方法的完善與調整,保證寫作教育得以成功的進行,這不但可以提升孩子的寫作能力,同時還可以促進他們的全面成長。
一、小學中段,語文習作單元教師所面臨的困難問題
(一)精讀課文時,沒有根據本文主線而展開教學
就當前的課堂教學實踐狀況來看,部分老師在開展寫作模塊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寫作內容的編排目標掌握得還不夠好,對根據內容編排所需要訓練學生的寫作技能的目標掌握也存在錯誤,例如學生在學習作品《夏天的成長》和《盼》中,老師完全把課堂重心置于了對學生詞匯的掌握與講解上,從而不能帶動學生探索作品所需要表現的中心思想,從而造成學生即便在學習了這二篇作品之后仍然不懂得怎樣根據作品的中心意識寫作,在創作過程中也難免產生了表述不清、文字結構雜亂,以及創作情節與作品中心思想脫離等現象。
(二)教學陷入思維定式
有的老師在開展習作單元教育時,仍然是把大部分時間放在圍繞詞句段的教育上,而不是通過對習作例文的旁批促使學生首先認識主題內涵和作品希望表現的核心思想,而沒有向學生說明作文要考慮的選擇和布局等問題,使得學生在開展習作教育時往往掌握不了創作要點和關鍵,從而無法達到較好的習作效果。
(三)寫作技巧和方法傳授不足
在學校語文寫作教育中,有的教師還沒認識到傳授他們寫作技巧和方法的意義,在傳授他們寫作技巧和方法、指導他們運用材料、表達真情實感方面作的不多,致使他們不能把握寫作技巧和方法,不能建立自己的作文觀念定式,無法成功的開展作文,限制了他們寫作水平的提高。
二、以小學中段為課文習作單元教材的研究
(一)加強對寫作材料的積累
老師們在進行寫作單元教育的過程中,應盯著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中心,根據對不同的學生習作單元寫作要求所存在的不同,指導他們根據單元主題積極地查找相對應的作文素材,從而不斷豐富作文積累,為寫作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作好了基礎。因此,在學生進行”寫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這一寫作模塊中,老師們可以根據單元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進行教學,先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找到有關描述林木的詞語,而雖然四季均有有關描述林木的詞語,但內容卻各有不同,接著指導他們反復地背誦原文,并進行對有關描述文字的積累,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寫作教學,學生會可以不自覺運用有關描述林木的詞句,如此就可以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學以致用,他們的寫作水平也就可以獲得了有效的提高。
(二)指導學生從親身經歷中提取作文材料
在習作單元教育中,要避免作文素材匱乏、生搬硬套、沒有具體實踐內容的問題,注意提高學生的親身感受,要在學生親身感受中提取作文素材,讓學生更好地表現,提高習作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習作教育的實際需要。因此,學生在教學”豐富的課余生活”這一習作內容時,老師既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搶凳子、掰手指等活動,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引導學生登山、參觀公園,并利用這些方式增強學生的親身感受,進而指導學生在體驗中提取作文素材,并將之用在作文中,如此就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讀寫結合要適時進行遷移
在開展的語文寫作課程中,老師要注意培養孩子寫作方法與技能,最好和寫作結合起來,找到讀書與寫作之間的結合點,同時指導他們從讀書中學會和了解相應的寫作技巧,這樣可以為單元寫作的進行提前作好鋪墊。比如,在進行”寫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這一習作前,可以指導他們先完成《富饒的西沙群島》的內容,并把主要內容加以概括,涉及珊瑚、海魚和海灘等,以便使他們體會到西沙的優美與豐富。在讀書教學的基礎上,老師還能夠指導他們根據現實生活進行文學創作,例如《壯觀的瀑布》《美麗的鳳凰山》等,如此就可以做到讀寫結合,同時也可以實現語言有效的轉化,這樣就可以培養他們的寫作意識。
(四)積極開展寫結合的課堂練習,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在學校中段語文閱讀習作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讀寫結合教育措施的開展,因為閱讀與寫作文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聯,而閱讀又是寫作文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條件。所以,老師在進行讀寫結合的教育過程中應采用向中小學生介紹中小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文章內容和書目的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進而拓展并打開中小學生的寫作文思維,養成中小學生優秀的閱讀良好習慣。另外老師在課堂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可指導學生在自己閱讀后補寫、改寫或改編故事結局,以培養學習者的作文興趣,使學習者在仔細閱讀、了解文字的基本意思和作者所表現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完成創作任務,豐富學習者的想像力,進而培養學員的閱讀習作才能,有利于學生寫作水準的進一步提高。例如在進行《一塊奶酪》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就可以首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把這個文章的前面部分展示出來,然后誘導學生自己朗讀和思索,在朗讀完成后再賦予學習者約十分鐘的時間進行構思和想像,對文中故事的結局加以修改,進而培養了學習者的閱讀作文品質。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中段課文寫作單元教學活動中,老師必須以課文內容為主線,打破常規思考方法,加強他們的材料積累和培養,從尋找學生的寫作方式和技能出發,引導他們發現符合自身的寫作方法,幫助他們體會寫作的趣味性,幫助他們積極開展寫作訓練,培養他們的寫作技能。
參考文獻
[1]趙建華,田艷琴.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策略的提出[J].新課程研究:作文教學,2011,000(002):103-104.
[2]劉婷匯.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問題透視及解決策略[J].亞太教育,2015,000(010):28-28,27.
[3]郭春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研究及策略分析[J].新課程.上旬,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