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婷 張建霞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社會的轉型,青少年的生命意義感缺失問題日漸突出,浙江信息工程學校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和生命意義感教育作為一個重點加以突破,通過機制創新、實踐突破和成效示范,構建生命價值教育的工作格局,搭建生命價值教育的資源平臺,建設生命價值教育的師資隊伍,創新生命價值教育的內容體系,推動生命價值教育的實踐創新,探索中職生生命價值教育的有效路徑,促進學生在身心、智力、勞動、審美、精神價值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追求生命終身發展與價值實現,提升生命意義感,綻放生命的光彩。
關鍵詞:生命意義感;生命價值教育;中職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2)20-0067-05
一、成果簡介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社會的轉型,青少年的生命意義感缺失問題日漸突出。2016年11月,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副主任徐凱文把這種情況稱為“空心病”,即生命意義感缺失狀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一次提到“重視生命教育”,之后各個學校都開始探索實踐,形成了多種生命教育的模式并且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第一,將生命教育簡單理解成為了生存或生活的教育,在教育內容選擇上以安全教育、珍愛生命、重視健康為主,忽視了如何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第二,沒有開設系統的生命教育課程,只通過主題班會課或專題講座體現,教育形式以說教或簡單的課外活動為主,與生活脫節,“形式化”嚴重;第三,當前的職業教育以升學和就業為主要出路,學生被固定的教育模式塑造成標準化的“教育商品”,學生被教育埋沒于一個無意義的天地之中,學校對于學生的生存技能教育和生命意義感的教育存在盲區。
鑒于此,浙江信息工程學校在建設“浙江省中職名校”的過程中,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和生命意義感教育作為一個重點加以突破,推動了生命價值教育的實踐創新,有效地解決了上述難題,探索了中職生生命價值教育的有效路徑,促進學生在身心、智力、勞動、審美、精神價值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追求生命終身發展與價值實現,綻放生命的光彩。
第一,機制創新。我校成功構建了生命價值教育的工作格局,建設了一支多元化的生命價值教育隊伍,架構了系統的生命價值教育的課程體系與活動體系,完善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生命價值教育機制,涵蓋了生存技能教育、生活質量教育、生命意義教育三個主要目標。
第二,實踐突破。一是多方整合優質資源,學校投入千萬資金,在校內建成省內一流的“生命價值教育中心”,包括“心理健康中心”“園藝康養中心”“職業體驗中心”“絲路創客中心”“體育文化公園”等;二是依托基地建設,從培訓、閱讀、運動、勞動、心育五個方面創新了生命價值教育的內容體系,提升學生的生命意義感,成效顯著。
第三,成效示范。一是學校的“心理健康中心”被評為浙江省一級心理輔導站、國家級青春健康教育基地。二是“駝群樂學”“駱駝公益”“自然·健康·生命力”三個實踐創新案例被評為浙江省中職德育品牌,“助學·筑夢·鑄人”勞動教育典型案例被評為浙江省資助文化精品項目,具有推廣示范價值。三是“駱駝文化”入選全國職業院校文化建設50強案例。生命價值教育系列活動在浙江省中職學校教學診改交流會和中國杭州名校長德育論壇上作為典型案例交流。自2016年9月以來,學校接待學習考察團200余次,獲得中國教育報、浙江教育報及湖州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專題報道600余次。(見圖1)
二、面對的問題及應對方法
(一)面對的問題
1.學生在校接受生命價值教育的環境受限,傳統的環境布局與資源配置不能滿足系統的生命價值教育的資源需求。
2.學校開展的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和生命教育活動缺乏系統性,沒有引發學生對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深入思考,形式大于內容。
3.我校“生命價值教育”課題組對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生命意義感”整體得分偏低,有21%學生的生命意義感在30分以下,他們對于生命意義感的認知和理解處于較低水平。(見圖2)
(二)應對方法
1.構建生命價值教育的工作格局
學校始終把學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構建了以校黨委統管全局,分管校長牽頭,德育、教學、各學部緊密協調配合的工作格局,架構了完善的生命價值教育課程體系和活動體系,為生命價值教育打下良好的組織領導基礎。我校的生命價值教育課程體系如表1所示。
2.搭建生命價值教育的資源平臺
學校堅持人、教育、環境之間的和諧共生,2007年新建校園時,就建設以“駱駝精神”為導向的文化校園,近年來又投入大量資金改善育人環境,新建園藝康養中心、絲路創客中心、職業體驗中心、體育文化公園等多個特色教育平臺,用書香浸潤心靈,用文化滋養生命。
3.建設一支生命價值教育的師資隊伍
學校秉承全員育人的理念,多途徑提升教師的素質。一是推行多元導師制,如德育導師、生涯導師、心理導師、技能導師、生存導師、創業導師等,豐富教師自身的生命價值,確保教師有駕馭生命教育的能力;二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建設,目前我校擁有國家級心理咨詢師23人,心理健康導師持證率高達91%,其中班主任要求全員持證,為開展生命價值教育打下良好的師資基礎。
4.創新生命價值教育的內容體系
學校整合多年來開展的安全教育活動、德育活動、教學實踐活動,從三個維度創新了生命價值教育的內容體系,一是生存技能教育,包括應急救護培訓、安全常識教育、消防技能教育、禁毒防艾教育等內容,使學生明確如何遠離對生命造成危險的不良行為方式,了解并掌握當自己或他人的生命遇到危險時如何自救和互救;二是生活質量教育,包括身體健康教育、知識與技能教育、環境保護教育,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身體健康是提高生活質量的前提,認識到個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對提高生活質量的意義,認識到保護環境對人類生活質量的重要性;三是生命意義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勞動教育、生涯規劃教育等內容,幫助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價值,提升生命意義感。我校生命價值教育的內容體系如表2所示。
三、成果的創新點
(一)生命教育機制創新
一是樹立“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構建了由校黨委統管生命價值教育的工作格局,完善了生命價值教育的課程體系;二是創新了生命價值教育的三大模塊,分別是生存技能教育、生活質量教育、生命意義教育,在教育內容和層次上逐步遞進,課程體系與課外活動交織成一個生命教育網。
(二)實踐創新
1. 生存技能教育方面的創新
“畢業加一證”,人人學會應急救護技能,當自己或他人的生命遇到危險時能夠自救或者互救。我校從2011年開始就與湖州市紅十字會合作進行少量的緊急救護培訓。2020年春學期開始實施“畢業加一證”規劃,將急救培訓列入課程計劃,讓每位學生畢業前接受紅十字培訓并考證,學習在關鍵時刻搶救生命的基本技能,并且參加市紅十字會組織的各種志愿服務活動,助己助人。
2. 生活質量教育方面的創新
“自主弘毅長跑”,健康的身體和強健的體魄才是提高生活質量的前提。學校持續開展“駝群健魄”工程以保持學生旺盛的生命力,從全員達標周、每人一技能、每天一小時、每天一公里四方面營造全民鍛煉的氛圍。在中小學首創“智慧體育”的模式,自主研發“弘毅長跑管理系統”,“刷臉”跑步與大數據監測學生“每天一公里”的長跑情況。為此還專門建設了校園綠色弘毅跑道,營造沿線體育文化,增強跑步的儀式感。
3. 生命意義教育方面的創新
(1)充分發揮浙江省一級心理輔導站和國家級青春健康教育基地的優勢,一是在全省中小學首創“園藝康養中心”,并率先運用“園藝心理療法”,通過視覺、觸覺等多感官刺激,人與自然環境和植物生命的對話,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生命意義感。二是創建了湖城中小學唯一一家“青春健康教育同伴社”,通過學生主持人分享、引導的教育方式,幫助同伴了解生命起源、生殖健康、禁毒防艾等知識,引導學生們正視生命、健康成長。
(2)全民閱讀教育:學校實施“駝群樂學”書香校園工程,將思索生命意義貫穿閱讀全過程。我們將新華書店搬到駱駝廣場,讓師生自主選書,學校購書入庫;與“超星學習通”合作提供海量移動閱讀資源;建設“師生朗讀亭”文化區;開展“每晨一誦、每天一讀、每月一書、每季一影、每年一賽”五個一推進全民閱讀;組織師生觀看《我和我的家鄉》《山海情》等感動中國的影視劇,創新了閱讀形式,運用“閱讀療法”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3)勞動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勞動已經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實現生命價值的重要途徑。因此中職學校的勞動教育已經不局限于“勞動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使他們的終身發展受益。我校除了日常生活勞動實踐、實習實訓勞動實踐之外,還通過“駱駝公益”和“勤工助學”兩項特色活動強化勞動教育。從2003年起連續17年開展寒假勤工助學活動,2017年起組織東西協作的云南學生雙休日勤工助學活動,既扶貧又扶志。“駱駝公益”是我校的志愿服務品牌,大到國家、省市級活動如全國極限運動大賽,小到社區百姓服務、環境維護等,我校志愿者一直溫暖著整個城市。學生深刻感受到了勞動才是美好生活的來源,是生命價值的體現。
四、成果的推廣應用效果
(一)生命價值教育成效顯著
1. 學生的生命意義感普遍得到提升
學校開展了生命價值提升的系列教育活動,途徑寬、內容廣、樣式多。不僅使學生的興趣愛好及特長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思維和情感都達到了最佳狀態,同時也使學生的自我存在感與使命感增強,對生命價值的領悟更透徹。問卷后測統計結果表明,學生的生命意義感得分提升了20分。(見圖3)
2. 生命價值教育系列活動學生參與度大大提高
一是“紅十字”生存技能培訓覆蓋全體畢業離校學生,每年約1000人通過培訓獲得“救護員證”,提高了自救互救的能力;二是“駝群樂學”全民閱讀活動推廣較好,全體學生參與線上閱讀,50%以上的學生參加經典誦讀、閱讀馬拉松、閱讀分享會等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豐富了學生的生命內涵;三是全體學生參與“每天一公里”的自主弘毅長跑活動,強健體魄,鍛煉了生命意志。(見圖4)
3. 畢業生的職業發展狀況良好
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成立“浙江省中職畢業生發展狀況”項目組,2017—2019年連續三年對全省中職畢業生包括我校畢業生的職業發展狀況進行實證調研,調研結論表明我校“畢業生多元發展,學校育人成效明顯”“畢業生發展狀況良好,就業能力較好”“學校類型教育優勢凸顯,畢業生對母校滿意度高”,學校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品德修養、技能教學等重視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品牌創新效應示范全省
1. 省內同行和社會各界認可度高
學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園藝康養中心”“職業體驗中心”多次對初中學校開放,為他們提供生命教育的場地與資源;“駱駝公益”志愿者經常參與市內外各類賽事,如全國極限運動大賽、浙江省第十六屆運動會、環太湖公路自行車賽活動,同時也定期開展文明城市創建、社區百姓服務等活動,在湖州各個單位、各個社區都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勤工助學”勞動教育活動從2003年開展至今,每年500余名學生連續17年寒假堅守崗位,其吃苦耐勞的精神受到湖州各大企業的高度認可。
2. 具有很好的示范推廣價值
一是“駝群樂學”“駱駝公益”“自然·健康·生命力”三個實踐創新案例被評為浙江省中職德育品牌,對于推廣中職生的人文素養、家國情懷、身心健康具有示范推廣價值;二是“助學·筑夢·鑄人”勞動教育典型案例被評為浙江省資助文化精品項目,在中職生中開展勤工助學活動,對于增強學生的勞動能力和工匠精神具有示范推廣價值;三是我校自主研發的“弘毅長跑管理系統”,利用刷臉技術與大數據監測學生體質狀態和鍛煉情況,在職業院校具有示范推廣價值;四是學校的“駱駝文化”入選全國職業院校文化建設50強案例,是中職學校“以文化人”的典范。
編輯/張國憲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