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芳
摘 要:機械類專業是近幾年職業教育中的熱門專業,因其具有顯著的職業特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機會廣泛,所以成為了學生選擇的重點專業。由于機械類專業知識的專業性和系統性較強,隨著崗位對人才質量要求的提高,職業院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日益凸顯,人才培養質量無法滿足實際的崗位需求。加之立德樹人背景下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構建要求,使得機械類專業教學面臨了較大的發展挑戰。本文主要以職業院校的機械類專業為主,探討了“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的探索與實踐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機械類專業;融入策略;探索實踐
引言
課程思政是當前教學改革中形成的一種新的綜合教育理念,旨在各專業知識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打造全員、全程、全課程協同育人的教育模式,發揮協同育人作用,進而完善高校的育人結構,形成多元一體化的育人格局。課程思政主要強調專業課程與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是當前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必要途徑,有利于圍繞立德樹人的中心環節,將德育教育貫穿到職業教育的全過程,進而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筆者認為機械類專業可以從明確共同的教學目標、創新教學形式、構建全面育人模式、強化師資建設等途徑,滲透“課程思政”。
一、確定育人目標,形成共同的育人方向
了實現職業院校機械類專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在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共同的育人目標。這就需要相關教師在課程中貫徹課程思政理念,制定同向育人目標,圍繞著共同的教育核心,形成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方案,從而更好的優化和完善專業基礎課程教學與思政教學,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作用。例如,在制圖課程的相關教學中,明確共同的教育目標后,教師確立核心內容,整合課程思政教育資源,融入到制圖的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中。一方面升華制圖課程的教學內涵,給予學生一定的價值導向,使學生樹立發展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另一方面豐富對學生思政教育內容,強化對職業院校學生的教育效果,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從而構建全員參與、全課程協同發展的同向育人體系,為促進高職院校的教育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二、創新教學形式,拓展滲透路徑
為了完成“立德樹人”的基本任務,國家教育部門對職業院校的辦學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雖然大部分職業院校開始著手課程思政的建設,但是由于尚未形成系統的構建體系,課程思政的構建利于形式,無法起到課程思政的實際作用。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學生的學習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和教材,可以依靠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在網絡中搜集感興趣的學習資源,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促進自身的知識積累。職業院校也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創新教學形式,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限制,借助信息技術,拓展課程思政教育途徑。例如,構建網絡教育平臺,在機械類專業的課程中融合課程思政,將相關的教育資源投放到這一平臺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時間和空間,進行知識的預習和復習,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有效提升課程思政教學的時效性。另外,可以增強與其他院校的溝通和互動,推動教學資源共享,這也是完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有效途徑。
三、構建全面育人模式,滲透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主要指的是工作上的敬業精神,對個人來說要愛崗敬業、務實肯干、精雕細琢;對企業來說要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更傾向于企業文化;而對于社會來說工匠精神講求合作、契約、誠信、和諧,是一種社會風氣。當代大學生承擔著建設社會主義的職責和義務,為了更好的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職業院校要注重構建全面育人的模式,借助課程思政在機械類專業教學中的融合,形成新的教學體系。為學生提供指向性強的就業或創業指導,使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將工匠精神內化為學生自身的核心素養,為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例如,在實際的教學中,融合“行業勞模”例子,作為教學素材,實施工匠精神培養,通過實例引起學生關注,繼而改變學生學習態度,發揮榜樣作用,助力學生成長進步。也可以整理行業中能夠彰顯工匠精神的事例,組織學生辯論,深入分析工匠精神的表現,深刻體會工匠精神的含義,往往能夠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四、優化教師團隊,強化師資建設
教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新時期教師不再單純的是知識的講解者和傳輸者,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要想有效提升課程思政教學效率,需要從師資團隊建設出發,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水平。學校要叮囑教師遵照教育部門下達的教育文件,給予學生全面的政治引導,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在教學過程中規范教師自身的言行,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學習榜樣,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和文化修養。教師還要樹立創新意識,改變教學思路,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形成同向育人的教育格局。例如,定期組織教學培訓活動,立足于機械類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共同解讀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方案,同時滲透當下的時政熱點,強化教師的思想政治意識,從根本上提升教師的整體水平,推動職業院校課程思政的建設速度,進一步提升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教育發展、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視。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和要求不斷提高,職業院校要承擔起育人大任,以解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目標,始終堅持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完善育人體系。在“課程思政”的融入中,積極探索有效路徑,結合專業發展實際,總結融合經驗,提高“課程思政”的融合效率,從而加快職業教育的發展,滿足崗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林奔豪.中職《機械制圖》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21.
[2]王燕鵬.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J].南方農機,2021,52(22):169-171.
[3]施鑫煜.思政元素融入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的實踐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