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亦海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學家,但不是專職的音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思想,被廣泛的踐行于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目前,小學音樂教學受限于課堂、書本教育,難以通過音樂教育為小學生們傳遞正能量信息,無法發揮出音樂教育對小學生認知、調節情緒、釋放壓力等應有的作用。而,陶行知先生將課堂音樂教育、課外音樂活動放在等同的位置上,甚至課外音樂活動高于課堂音樂教育,巧妙的通過音樂將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傳遞給學生,進一步擴大音樂教育的影響,讓小學生的生活充滿音樂。在音樂學習中,聲勢訓練是比較基礎亦是比較重要的學習內容,學生只有掌握了聲勢訓練的技巧,才能在取得良好的效果。對此,本文將重點圍繞聲勢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展開討論,并結合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給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聲勢訓練;小學音樂;教學運用;生活即教育
引言
在不斷強化素質教育要求的背景下,小學音樂課堂的受關注度有了顯著的提升,現如今的教育教學中,藝術類課程的種類在不斷增加,在小學教育中,音樂課程也已經成為學生的必修學科之一,音樂課堂音樂教學、課外音樂活動都是藝術教育的主要渠道,如何做到質量、效率雙提升,促進學生的藝術水準的提高,這對每一名音樂教師而言,是難得機遇下的挑戰。對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更快地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給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小學生的生活充滿音樂,要想實現此目標,音樂教師就需要對聲勢訓練的具體應用進行深入探索。
一、聲勢訓練中滲透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是音樂教育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他的教育思想具有創造性,積極推動了當今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陶行知先生積極宣傳生活教育,在他看來,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而教育是生活的需要,畢竟生活和教育是同一過程。
依據上述思想對課堂講解內容,進行適當的完善與升級,結合小學生的音樂水平和學習能力,提出能夠引發他們深入探索的問題,以此解放其天性,開發其思維。在生活中,小學生往往會更愿意專注于游戲活動,而小學音樂的教學,教師完全可以將聲勢訓練與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相結合,能夠讓學生脫離教材,掌握一些更有深度的音樂知識,而且還能在訓練的過程中,感知音樂中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在傳統的小學音樂中,教師所采用的模式大多都是聽唱式,但是小學生接觸音樂的時間有限,對音樂節奏感的掌握也比較弱,所以最終的教學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如果教師能夠將聲勢教學與游戲聯系到一起,并采用一些學生比較喜歡的接龍游戲、角色扮演游戲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對游戲的節奏感進行模仿,用心去感受每一首歌曲的優美韻律,進而使學生的節奏感能夠逐步提升。除此之外,分組學習也是音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這樣能夠更有效地凸顯出學生個人能力,提升學生的團體協作意識。
教學案例一,例如,在《如今家鄉山連山》這首歌曲的教學中,教師按照歌曲中的內容,將其氛圍不同的小節,然后要求學生以接龍的方式進行演唱,模仿歌曲中的節奏,通過學生之間的小組協作,利用聲勢訓練法將整首歌曲完全呈現在課堂上,這樣就會增加學生對歌曲節奏的印象,同時也能使小學映月的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
二、聲勢訓練在教學中的做法
首先,在帶領學生進行聲勢訓練的過程中,需要音樂教師結合學生的認知和能力選擇更有代表性的歌曲,歌曲最好要具備較強的節奏感,其中還要蘊含比較豐富的思想,最關鍵的一點,音樂教師要考慮到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歌曲的選擇中也要選擇能夠進行肢體語言配合的歌曲,只有達到了這些要求,歌曲的教學才能與聲勢訓練進行完美融合。
教學案例二:例如,在教導學生練習他們比較熟悉的《勞動最光榮》這首歌曲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聲勢訓練開展教學活動。本首歌曲內容的教育意義豐富,而且學習起來比較簡單,其中也涵蓋了很多能夠用肢體語言表達的內容,通過跟隨教師引導手勢進行合唱,渲染歌曲氛圍,對學生體會歌曲中的情感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教學案例三:教師在帶領學生演唱《愛在人間》這首歌曲時,首先需要對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進行熟悉,要知道這首歌曲是寫給盲童的,并且通過其中的歌詞去感受盲童對幫助過自己的人的真摯的情感回饋。在正式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從歌曲的創作角度出發,給予學生一些相似的感受,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結合音樂的旋律,一個學生進行指揮,另一個學生蒙起眼睛,體會盲童的世界,然后通過指揮同學的語言描述,去完成相應的任務,如倒水、擦桌子等,感受盲童的生活。當學生對盲童的世界有了初步的體驗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愛在人間》這首將要學習的歌曲,將學生的思緒拉回課堂。此外,聲勢訓練也可以以其他的形式與日常教學進行結合,鑒于小學生好動,喜歡有趣事物的特征,聲勢訓練也可以是一種互動游戲,教師通過播放節奏性較強的樂曲,讓學生跟著音樂進行聲勢訓練,并以一定的順序進行動作的傳遞,在這個過程中,從學生的聽力水平以及反應能力都會得到相應的提升,同時還能在訓練中感受音樂的律動,使整個音樂課堂的氣氛變得更加靈動,增強了課堂上各主體之間的互動[2]。
三、結束語
由于年齡和認知的原因,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做出一些幅度較大的肢體表演,對學生來說難度是非常大的,但如果是一些簡單有趣的肢體動作,還會讓學生的精神得到放松,所以聲勢訓練相關的小游戲對學生的吸引力還是比較大的。作為音樂教師,理應清楚陶行知先生主張的“生活即教育”理論觀點及其現代價值,并將有效滲透到小學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在快樂及對音樂的熱愛中,進行種種音樂的學習活動。
參考文獻:
[1] 譚樂寧.聲勢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 , 2015,(05):153
[2] 藺苗苗. 聲勢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對策研究[J]. 新一代:理論版, 2021(1):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