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森
摘 要:新高考改革對于高中生及高中教師提出了更多要求,需要不間斷地改革高中教育教學模式。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案,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現階段大部分學校都有學困生,他們不僅缺乏學習意識,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不善于和他人進行溝通交流,缺乏足夠的自信心。對于這些學困生教師要更耐心、更細心地引導,全方位地指導學困生走出困境,迎接學習上的挑戰。本文主要針對以上內容進行實踐探究,同時提出具體可行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教學;學困生;教育困境;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22-015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2.052
學困生是指智力發育正常,但是卻缺乏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的學生,學困生厭學、棄學等現象十分嚴重。教育教學改革以及教育市場化活動的深入推進使學困生的處境更加艱難,他們難以融入普通高中或其他類型學校,跟不上正常的教學進度,陷入各種困境。同時,素質教育要求高中教育工作者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要促進全體學生綜合發展。因此,高中教師應當把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高中學困生的具體成因
高中學生成為學困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學校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作業太多、學生學習基礎較差、教師輔導不及時、自主學習時間較少等;社會方面主要是受人際交往環境的影響;家庭方面主要是受不良家庭環境的影響。只有針對這些原因展開實踐分析,才能幫助學困生擺脫教育困境。
(一)學校方面原因
部分高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深入了解學生的整體情況,任意拔高教學難度,按照指令式模式開展教學工作。教師沒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沒有根據學生高、中、低不同的水平調整教學模式,容易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抑制。學校不重視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導致學困生和普通學生之間的整體學習水平差異增大,學生之間分化明顯,變相催化了班級中出現學困生。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忽視研究學生的實際狀態、盲目灌輸知識,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心態較沉重;不注重學生學習的勞逸結合,導致學生長期處于超負荷學習狀態,既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消退,又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布置課后作業也不夠合理,沒有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布置,學生交上來的作業存在互相抄襲的現象,作業重復率高,課堂作業既起不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的作用,又消耗了學生有效的學習時間。教師難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時進行總結,對于學習狀態不佳的學生來說課業負擔較重,而對于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來說作業難度又較低,與自己的能力水平不符,教師檢查和評估作業的效率需要進一步提高。
(二)社會環境的影響
高中生正處于培養人生觀、價值觀的黃金時期,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自身可能會出現妒忌的心理,同學之間也容易產生一系列矛盾。部分教師不擅長指導學生如何搞好人際交往,也沒有及時解答學生青春期產生的問題,認為這些由社會環境或人際交往引起的問題會隨著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而逐漸消磨掉。然而客觀環境的影響會導致學生更難融入學習狀態,部分高中生對于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理,沉浸在網絡媒體、電腦游戲、網絡聊天等新生事物中無法自拔。學生長時間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學習成績下降,個人性格沉悶,逐漸淪為頑固的學困生。
(三)家庭環境的影響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心理過高,但是自身卻受教育水平及陳舊的教育理念的制約,只把分數作為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許多成績較優秀的學生家長仍不滿足于孩子取得的成績,為孩子額外報了大量課外輔導班或興趣班,這樣很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產生負面效果,榨干孩子課余的空間和時間,給他們造成額外的負擔。還有的家長不關注孩子的個人愛好以及學習興趣,甚至為了提高學習成績而打壓孩子的個人愛好,導致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受到抑制。有的學困生是因為家庭環境特殊,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而心灰意冷,導致學習成績一路下滑。這些學困生難以從家庭中獲得學習的助力,因此在應對學習上的問題和困難時會表現得較為消沉,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地從外部進行干預,進而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四)學生個人問題
部分高中學困生容易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他們自身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不適應高中學習的實際要求。與小學和初中相比,高中需要學習的科目明顯增多,同時難度也相對較大,對知識面的要求更廣,概念、定理、公式、性質等知識點也越來越抽象,需要學生理解、記憶的內容越來越多,學生需要進行更多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部分高中生并沒有做好初中知識和高中知識的高效銜接,難以接受自己初中成績與高中成績之間的落差,無法第一時間面對學習上的挫折,因此導致學習情感脆弱、意志力薄弱,甚至喪失學習的信心。由于自身成績下滑嚴重,父母和教師也不理解,這些學生陷入教育困境,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抑郁、頹喪的情緒,學習策略也會出現一系列問題: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注意力不集中,因此難以提高學習效率;學習上遇到困難因為害怕受到嘲諷而不敢向同學以及教師請教,久而久之問題就會越攢越多。
二、幫助高中學困生走出教育困境的具體策略
(一)深入分析學困生的困境類型,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和引導
要想幫助學困生走出學習困境,當務之急是要獲取學生的所有信息,分析學生陷入學習困境的原因,然后有針對性地制訂策略幫助學困生走出困境。對于學困生的信息以及類型分析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分別是家庭環境、個人社交環境以及校園環境。
首先是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對于心理已經趨于成熟的高中學生來說,他們對家庭的變化非常敏感,這種變化對自身的學習也會產生相應的影響。如果家長積極進行引導,這種影響會變成積極的影響,因此教師要積極促進家校合作,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整理完整的通話記錄,依托通話記錄判斷學生的基本情況,了解其家庭成長環境。教師可以和家長一起基于學生的生活經歷劃分學困生的類型,引起家長有效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對他們多加鼓勵,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建立自信心。
其次是個人社交環境。高中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較強烈,他們一旦在與同學社交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可能就會產生迷茫的心理并形成應激反應,導致學生的社交環境進一步惡化,進而產生自我懷疑、自卑等心理。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日常社交活動或者詢問與該學生平時社交關系較好的同學了解該學生的變化,以便判斷該學生是否遇到了學習困境,是否受到了個人社交環境的影響。
最后是校園環境。學校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往往會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營造優良的校園環境。比如,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行更多引導。學校制定規章制度本意是為了提高管理效率,但是對于部分學困生而言可能并不合適,有可能會干擾他們原有的學習節奏。教師可以針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校園活動體驗反饋調查,了解他們是否因為不適應學校以及班級近期舉辦的教學活動而陷入學習困境。總之,教師只有認真分析學困生所處的環境特征以及自身的行為特征,才有可能制訂針對性的引導策略,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效率,及早脫離困境。
(二)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
學校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環境都有可能會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導致學生學習效率降低。為了進一步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根據學困生所處的環境特征開展一對一的幫扶和引導活動。
首先,要進一步改善學困生所在班級的社交環境,營造積極學習的班級氛圍,鼓勵班級學生之間互幫互助、互相鼓勵,有針對性地逐步解決現階段部分學困生學習效率降低、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自身學習方法錯誤、角色定位不準確、時間浪費嚴重等問題,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學生很需要有人能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提出有效的措施,最好是由同齡人扮演這一角色提出有效建議。對于高中階段學生來說,家長與教師的諄諄教導并不一定能產生重大影響,反而來自同齡人的相互鼓勵和勸慰更容易讓他們信服。因此,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更有可能緩解學困生懈怠、懶散的癥狀,提高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樹立學習的信心。同時,高中教師在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的過程中還應當根據學困生個人的情況加強個別輔導,注重學困生的個性化發展,促使學困生可以更快地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的相關內容,展示學困生個人的預期成果和能力,同時教師要盡量為學困生提供動腦、動口、動手操作的機會。
其次,教師要認真記錄每組學生一對一幫扶過程中實際學習情況及學習體驗的細節,并對幫扶活動正確、有效地進行評價,仔細分析、判斷學困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認知類型,根據獲取到的有效信息調整幫扶對象的心態,并進行個性化、差異化的輔導活動。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鼓勵學困生調整心態,提高自己學習時間的利用率,幫助學困生盡快擺脫教育困境。
最后,高中教師還要考慮學生情緒的變化,積極鼓勵學困生對學習產生更積極、昂揚向上的情緒。教師應當設置一些獎勵項目,制訂適宜的獎勵標準,激勵愿意幫助學困生的優秀學生適應自己的角色,提高一對一幫扶活動的參與度。教師還要對在一對一幫扶活動中取得巨大進步的學生幫扶小組進行表揚和口頭上的鼓勵,必要時還可以給予一些實質性獎勵,但是獎品不宜過于貴重,能表達教師的心意即可,如筆記本和鋼筆等,這樣也有助于學生之間形成團結互助的氛圍。
(三)注重增加學困生的心理輔導活動,端正學困生的學習態度
針對現階段部分學困生受到不良社會環境以及生活環境影響的問題,高中教師應當加強心理輔導活動,幫助學困生端正學習態度,正確看待網絡這把“雙刃劍”,引導學困生正確看待生活中的新鮮事物、認識其本質特征,從而做到明辨是非,積極主動地投入個人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強心理輔導活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抗擊打、抗挫折能力,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正確利用好學習工具。
教師可以利用班會時間開展“異性交往認知”“網絡游戲的利與弊”“學習成績和個人成長之間的關系”等一系列主題講座或者辯論賽,引導學生認真投入這些交流活動,辯證地看待社會問題、家庭問題、學習問題和個人問題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提前收集一些社會時事以及與網絡對青少年造成的危害等有關的話題,利用班會時間引導學生理性對待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誘惑,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思維習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應對自身學習的困境,從而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在面對各種誘惑時的心理素質。
為了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很多高中學校都設立了心理輔導室,學校應當配備更多專業的心理教師或者心理醫生,采取有效的心理輔導措施幫助學生改善心理狀態,讓他們能夠積極地對待學習和生活、端正學習態度。另外,教師在開展心理輔導活動時應當以身作則,縮短和學困生之間的距離,對他們施以更多關懷和關愛。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應該為學困生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并引導、監督他們嚴格執行學習方案,對于學生的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使其逐漸建立自信心。在端正學習態度、擺正自身位置之后,學困生在學習方案的引導下會逐漸提高自身的考試成績和學習效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也可以在考試時適當降低對學困生的評分標準,在量化指標方面給予一定優化,從而形成“積極投入—獲得成功—感悟興趣”的良性循環。這也能培養學困生頑強的意志力,師生共同開展“持久戰”“陣地戰”,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從而幫助他們更快地走出教育困境。
三、結語
總而言之,針對高中學困生的教育困境以及具體的應對策略的研究活動取得了積極的實踐成果,高中任課教師以及班主任為學困生制定的學習策略和方案,為他們量身打造的幫扶措施:同學互助活動、學習小組實踐探究活動、一對一教師指導幫扶工作都極大地增強了學困生的自信心,同時也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在接下來的實踐研究工作中,高中教師將會和學生共同攜手為學困生編織起一道安全防護網,幫助他們盡快進入學習狀態,避免遭受不良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侵擾。同時,學校也會定期針對學困生進行家訪活動、面對面互動交流活動,通過一系列考試以及考核有針對性地干預學困生的學習問題,從整體上提高教學效率,幫助更多學困生擺脫教育困境。
參考文獻:
[1] 方凌.淺談如何轉變高中英語學困生詞匯教學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1(20).
[2] 郁珺.初中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探究[J].新課程,2021(17).
[3] 董素珍.網絡環境下高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及對策研究[J].校園英語,2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