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復習指數、對數的概念和運算性質,創設有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情境,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索發現問題。從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開始,使學生體會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的方法,提升學生邏輯推理、數學運算等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指數;對數;教學設計
函數是高中階段數學的重要知識點,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又是這部分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生的難點。而本節內容指數、對數是學好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的前提。它擔負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我們在教學中既使用人教版又借鑒蘇教版。該知識點位于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的第一節和第三節,同時位于蘇教版必修一第四章。下面我將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呈現出來。
“指數、對數復習”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掌握根式、指數冪、對數的概念和運算性質,厘清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
(二)熟練掌握指數、對數的運算;
(三)提升學生數學抽象、邏輯推理和數學運算的數學素養。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指數與對數概念的本質,掌握研究數學概念的一般方法;掌握指數、對數的運算性質及對數的換底公式并能熟練運用;
難點:運用對數的運算性質及換底公式進行求值、化簡。
三、教學思路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踴躍展示。
四、教學策略
學生先做,教師評講;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真正把課堂交給學生。
五、教學流程
(一)課前學生預習,完成例題;
(二)課堂講解,從指數、對數的歷史出發,提升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興趣;
(三)展示基本運算性質;
(四)投影學生例題解答結果,PPT展示變式,學生上黑板完成或在座位上先做,后展示。
所有涉及解題,均以學生為主體。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突破認知
數學史引入。
本章從初中學習的指數概念出發,建立了分數指數冪、實數指數冪等概念。以指數概念為基礎,給出對數的定義,并研究了指數運算、對數運算的相關性質。
一部上百年的數學發展史如下:
給學生展示指數、對數發展史。
16世紀的韋達;17世紀的笛卡兒、斯蒂文、牛頓創立了現行的分數指數冪、負指數冪都做過相當大的貢獻。
17世紀的約翰·納皮爾在研究天文學的過程中,為了簡化其中的計算而發明了對數。
對數的發明是數學史上的重大事件,恩格斯曾經把對數的發明和解析幾何的創始、微積分的建立稱為17世紀數學的三大成就。(引入部分不得超過兩分鐘)
師生活動:
課件形式一一呈現知識點,梳理出知識流程圖,從高的層次回頭看所學的這一章節內容,引導學生探索、發現知識點間的相互聯系。同時介紹這些知識點所處的時代、背景、人物,將數學與歷史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江蘇新高考模式下,情境題目日趨增多,平時教師上課也要向這一題型多多滲透,讓學生熟悉這一種考題。(引出課題)
(二)復習舊知,夯實基礎
1.分數指數冪的意義
2.根式的運算性質
3.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練習:計算下列各式
選擇四道典型指數運算題。
設計意圖:
根據學生的作業和試卷情況,要掌握分數指數冪和根式運算性質,熟悉公式的正用和逆用。
通過練習(題目由學生根據解題時易錯題討論提出,上課時隨機改變),引導學生說出,他們組出這道題所用的運算性質和易錯點,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儲備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對這種題型的理解,增強學生歸納推理的能力,深化數學抽象、數學運算核心素養。
師生活動:
學生出現的情況往往是知識點很熟,但應用起來:1.解題速度慢;2.計算有問題。根據學生易犯的錯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強調,底數轉化為大于0。轉化為同底運算,指數式乘除,冪相加減。轉化與化歸數學思想用的較多。
4.對數的概念
5.對數的運算性質
練習:計算下列各式的值
選擇四道對數計算題。
設計意圖:
根據學生的作業和試卷情況,要掌握對數運算性質,熟悉公式的正用和逆用。
通過練習(題目由學生根據解題時易錯題討論提出,上課時隨機改變),引導學生說出,他們組出這道題所用的運算性質和易錯點,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儲備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對這種題型的理解,增強學生歸納推理的能力,深化數學抽象、數學運算核心素養。
利用對數運算性質化簡與求值的原則
1.正用或逆用公式,對真數進行處理;
2.選哪種策略化簡,取決于問題的實際情況,一般本著便于真數化簡的原則進行。
師生活動:
對數這一知識點與指數這個知識點,對學生而言,是個相對陌生的內容。但對數是由指數轉化而來,要讓學生明白相同的參數在指數與對數中的位置與聯系。另外,對數運算其實是更高級的運算,它讓乘法降維成加法,讓除法降維成減法,讓乘方降維成幾個數的和。有條件的班級還可以證明對數的某一運算性質,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和理解指數與對數互化的運算魅力。指數與對數的轉化亦是部分同學的難點[1]。
(三)聚焦考點,攻克難點
典型題,判斷下列結論正確與否:(題目可以挑選學生的錯題或者易錯點)
設計意圖:
這類題型,通過學生的易錯題,既可以考查學生前面的學習情況,又可以借助這道題復習本章根式、對數的概念和運算性質:次方根;根式;根式的性質;對數的運算公式;對數恒等式;換底公式等,還可以順帶復習常用邏輯用語中的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
師生活動:
題目如果有難度,對一部分學生而言有點困難。對知識儲備夠的班級,我們可以選擇這個題型。講透講細,學生受益匪淺。但是對于基礎薄弱的同學而言,可以簡單地出幾道運算,讓他們判斷正確與否。
例1:計算下列各式。
選擇兩題指對數運算題型
設計意圖:
該題可由學生討論思考后自己出題,教師在巡察過程中引導,其他同學解題,出題者指出該題的易錯點或者所用知識點。不僅僅要學會做題還要學會總結在計算過程中易錯點和所用的指數、對數的概念和運算性質。新教材將“指數與對數”從“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中剝離,所以我們更要加強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保持運算的獨立性。這是本節課的重難點。
師生活動:
不要把學生這些知識點掌握想象得有多好。由于教學進度的緣故,一部分同學錯漏百出,教師在讓學生指出自己的錯誤或者他認為的易錯點之后,教師還應歸納總結,由點到面,細致到位。平時讓學生養成自習時間整理錯題的習慣。計算問題,時間久不易改,是其一大特點,我們更要一點一滴平時積累。水滴石穿,終會提高。
在學生出的題中選一道數據恰當的題,由老師改編,引出下面聯等式求解的題型,也是這份教學設計的例2。
聯等題型很多,可挑選一道典型題,然后進行變形,這個過程教師應利用問題串、設問等方式引導學生給出變式題。
變式題不僅僅是填空題、或者計算大題,還可以改寫為雙空題、選擇題、多選題。逐步增加難度,靈活改變題型。無論是高考,還是平時的解題過程中,應該讓學生了解出題者的意圖,上課逐步讓學生變形,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又鍛煉他們的解題能力,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提升數學素養。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的轉化化歸能力、推理論證能力及運算能力。聯等式這個知識點涉及指數與對數的互換,以及它們的運算法則。部分題目應用隱參消元的方法,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計算能力要求較高,針對性的練習有助于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變式的題目也均由學生思考提出,加深對這種題型的理解,增強學生歸納推理的能力,深化數學抽象、數學運算核心素養。
師生活動:
這幾道題難度逐漸增大,又環環遞進,是學生的難點。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轉化與化歸的數學思想,不斷減元,將復雜的題型變成一開始學生熟悉的模樣。同時,換底公式的應用,對于部分學生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戰。教學過程中,除了思維的引導,知識點的細節處理要到位。江蘇高考答題規范很重要。
例3選擇典型的指數、對數背景下的情境題。
師生活動:
學生出現的情況是:一部分同學讀不懂題意,不會列式;一部分同學不會運算。
針對第一種講解時強調審題讀題,往往采用第一遍瀏覽、泛讀題目,第二遍精讀題干,第三遍結合知識點精讀題干;同時指對數的數據模型要講解到位,讓學生做到看到題目很親切,減少逃避的想法。
另一部分同學,板演運算過程,對計算技巧與細節,計算性質的應用,全部要講解到位。有條件的班級可以出類似的題目,加以鞏固。另外此類題型因為考查學生的數據處理素養,往往給出參考數據,一方面要求學生解題具有目標意識,引用參考數據;同時要提醒學生辨別偽數據。
情境題是這幾年新高考的熱點也是難點,學生要會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數學抽象、數學建模等核心素養的培養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們滲透到平時學習的方方面面。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該分清這是何種數學核心素養,然后再引導學生,提升他們的素養,增強他們的數學能力。
【強調認真讀題,情境性題目已經成為今后的常態,要培養學生敢想、敢算的精神,克服心理上的恐懼心理。】
(四)歸納小結,提升素養
[歸納提升]
1.應用指數、對數運算性質應注意的事項
(1)注意公式的正用、逆用和變形應用;
(2)題目中有指數式和對數式時,要注意將指數式與對數式統一成一種形式,注意轉化與化歸思想的運用;
思路一:用運算法則及性質進行部分運算—換成同一底數;
思路二:一次性統一換為常用對數(或自然對數)—化簡、通分、求值。
2.求值問題要注意觀察所給數字特征,分析找到實現轉化的共同點進行轉化;
3.解含對數式的方程注意點:
(1)掌握運算性質;
(2)對數中底數、真數的范圍限制。
設計意圖:
最后的歸納小結,在平時的授課中往往容易忽略,但卻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同時進行升華,有以下三點作用:
一是可以給學生本節課整體印象,對前段時間的學習內容進行知識梳理,加深知識點間的區別與聯系,形成指數與對數的結構框架,以及對指數、對數的應用更加得心應手。總結過程中并不是按授課順序讀板演的內容。此時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新課程標準,從解題技巧、數學思想、數學核心思想等方面進行升華,從而提高學生相應的能力,培養相應的素養;
二是歸納小結是學生對指數、對數的反思探索,最有效地感受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易錯點、知識技巧和規律。掌握了重難點,學生可以發現考查內容,明白出題者的意圖;掌握了易錯點,可以避免入指數、對數運算的坑,掌握了知識技巧和規律,可以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本節課中的思想和方法;
三是學生可以對今天的單元小結進行復習。高中數學難度大、任務重、進度快,適當地重復和反思,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本節內容的記憶,鞏固指數、對數運算這些知識點,去繁留簡。
只有加深對基礎知識的復習鞏固,才能學好本節知識點,高效掌握它們。
師生活動:
由學生回憶本課所學,歸納闡述今日所學;同時教師從重難點、數學思想、方法、解題技巧、易錯點等方面引導。教師還應該將學生的總結進行歸納升華,絕不能只是按上課順序單純地給出上課內容,學生應該有獨特的或者本節教學目標的見解。
教學設計創新點
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樹立以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意識,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于數學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要創設有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情境,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索發現問題;并通過類比、歸納,把握數學內容的本質,感悟數學思想方法,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從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開始,使學生體會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的方法,提升學生邏輯推理、數學運算等數學核心素養。學生會感受到公式的復習和應用中對數運算是更高級的運算,逐漸形成知識體系,建立知識點流程圖。教學評價中建立教學結構,既要引導學生培養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理解概念、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要將新舊知識點建立聯系。
培養學生的轉化化歸能力、推理論證能力及運算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其中聯等式這個知識點涉及指數與對數的互換,以及它們的運算法則。部分題目應用隱參消元的方法,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計算能力要求較高,針對性地練習有助于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變式的題目也均由學生思考提出,加深對這種題型的理解,增強學生歸納推理的能力,深化數學抽象、數據處理核心素養。
授課過程中引入數學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眼界;采用多元方式,讓大部分同學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例2的出現,以及變式的出現需要應用發問技巧,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同時維持了同學們的學習動機。例3這道應用題,是學生的難點,教師需要鼓勵和引發學生的提問或者質疑。
結束語
本節課課題是2020年南通市數學優秀課評比指定課題,立德樹人,立足課堂是授課宗旨。授課內容應適應授課群體隨時調整,但要緊緊圍繞著指數與對數運算性質來剖析知識點,攻克學生思維難點,加深大家對這一知識的理解和感受,從更高緯度感受數學之美。
參考文獻
[1]祝維男.素養導向下主題單元復習的教學設計:以《指數與對數單元復習課》為例[J].中學數學,2021(17):19-20,25.
作者簡介:許陳(1986— ),女,漢族,江蘇海安人,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中學一級,碩士。研究方向: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