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美珍
摘要:初中數學具有抽象性和復雜性,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在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的使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其中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有效提升了教學效率,能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初中數學;運用分析
小學數學比較基礎、簡單,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容易。而在小學數學的基礎上,初中數學在知識內容上更具抽象性,需要學生有較好的抽象思維能力去構思,因此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21世紀是信息技術時代,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以促進教學的有效開展。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情境創設是近年來教育部門大力提倡的教學手段之一,良好的情境創設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更強烈的主觀能動性去對待學習。初中數學由于難度加大、數學理論比較枯燥難懂,導致很多學生沒有太大的學習興趣,甚至會對數學產生厭惡心理。因此,利用多媒體來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正負數一章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先在屏幕上給學生展示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有關正負數的數值:熱帶地區的溫度計和南極冰寒之地的溫度計比較(一個為正值、一個為負值);以圖書館為中心,小明向前走了300米后,又折回來走了500米,那現在小明離圖書館多遠?這些情境貼合學生生活實際,且借助多媒體可以展示實圖或模擬圖,能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到創設的情境中,以更好的興趣去思考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是學生高效學習的最大催化劑,能讓學生在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多借助多媒體去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由此來促進教學的開展。
二、結合生活中的數學現象
多媒體的一大優點就是,可以將抽象知識具象化,即利用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現象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思維抽象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相關的知識點。初中數學抽象知識點較多,尤其導致學生在幾何方面學習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動畫模型圖,以更加直觀具體的方式去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升教學效果。比如,在相似三角形一章的學習中,由于學生是在數學中初次接觸“相似”這個新的“數學詞”,因此在理解上會有困難。而借助多媒體進行動畫演示,剖析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去理解相似的含義。比如,教師可以在屏幕上學生展示一棟建筑樓的施工圖:指揮者拿著施工圖在指導實際的建筑操作。施工圖與建筑實圖就是一種“相似關系”,其不是1:1還原,而是在施工圖上進行等比例的放大,從而進行實際建筑。從學生能接觸到到的生活現象中去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思考,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減輕學生在理論知識上的理解困難。另外,在平行線一章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路線標識,讓學生去思考路線標識是否是平行的(學生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很多路線標識之間都是平行的)。通過這樣的生活現象展示,學生可以更快地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
三、布置分層作業
學生之間由于思維能力上的差異,由此在初中數學學習中也會有差距。多媒體在一方面可以增大課容量,讓教師能高效利用時間來教授更多的內容;另一方也可以利用多媒體,針對學生之間參差不齊的學習差距來設置分層作業,促進不同基礎學生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尤其在章節末總結復習時,教師就可以充分結合學生在日常中的學習表現(作業質量、聽課態度、考試成績等),來判斷每位學生對該章節知識的掌握度,并據此來將學生進行適當的分層,分為掌握的很好、較好、較差三種。同時,對這三種學生規劃相應的習題、例題,也可以適當地輔以直觀圖形介紹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ppt或word)來將不同基礎學生的作業進行分欄展示,讓不同基礎的學生去針對性地完成相應的作業。
對于基礎很好的學生,教師要設置更具挑戰性、能充分鍛煉學生思維的活題,力求在題目的設置中能將各知識點串聯綜合起來,讓學生能站在全局去“統籌”所學過的知識點,由此來解題。解完題后,教師不須再去講解答案,讓學生之間進行小組討論(比對答案、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讓學生自己解題、自己比對答案,完成自主學習。而對于基礎不太好的學生,教師就著重去準備基礎鞏固題,將重要的基礎知識點融入到相應的習題中去,針對某一個知識點設置多個例題,讓學生在例題練習中逐步鞏固對該知識點的理解運用,最終真正掌握該知識點。之后,教師在逐步設置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例題,讓學生慢慢領悟解題思路,拓寬學生的解題思維,學會從多個角度用多種方法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對于基礎較差學生的作業,教師需要多加以指導和講解,鼓勵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遇到問題就及時詢問教師,當堂課的知識難點要在當堂課解決。這種分層式的作業布置模式,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讓基礎好的學生能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維、鍛煉自主學習能力;也能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強化新知、查漏補缺,做到全面掌握好重點基礎知識。
四、實驗學習探究
初中數學中有很多幾何知識,幾何圖需要學生有較好的空間思維能力,初中學生的空間思維均處于初步階段,因此在幾何知識學習中,會有一定的困難。針對這個現象,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進行實驗教學,通過讓學生用幾何畫板來動手操作,去主動探究其中的知識點,強化對幾何圖形的理解,從而減輕學習壓力。比如,在函數圖像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向學生展示圖像變化的動畫過程,讓學生能更加直觀地去感受參數變化后函數圖像相應改變的過程,之后再安排數學實驗,讓學生在機房中去主動操作實驗過程,從而加深對函數圖像的理解,幫助學生能夠正確快速地將該知識點運用到實際解題中。
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教學事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其不僅能節約上課時間,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效率,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去學習新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新知。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更要學會巧用、活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探討其在教學中運用方法,從而更好地促進初中數學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蔡鋒華.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生動的初中數學問題情境初探[J].當代教研論叢,2018(9):2.
[2]孫蕾.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J].考試周刊,2016(42):1.
[3]王旭東.初中數學分層作業設計研究與評價[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