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合作精神;小學體育;培養策略
社會是由N多個體組成的團體,很多工作都是需要一整個團隊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所以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合作教學是小學體育教師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是基于體育運動項目特征的基礎上開展的團隊合作教學模式,在此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在相互配合下更好的掌握體育技能,還能夠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從而有效推動小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
任何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及困難,在這種時候,要想不被挫折打倒,學生就必須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來勇敢面對,并積極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攻克困難的途徑。而借助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就是強化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生可以在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堅韌不拔、不懼困難的良好心理品質。
進入社會這個大集體之后,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學生在一眾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更多的人脈,方便之后的發展。而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配合學生合作精神的教學活動就是鍛煉學生溝通能力的良好契機,可以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幫助學生掌握正確與他人交流、溝通的技巧,更好的開展合作學習的同時,也逐漸提高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
在生本理念下開展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為教學的首要目標。因此,要想實現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教學目標,教師就需要立足體育教學活動,創造廣闊合作空間,同時營造輕松、自在的教學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在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前提下,實現自身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的進一步提升。
比賽是小學體育教師開展體育教學的重要活動形式,由于眾多體育運動都是團體項目,所以很多體育比賽的開展也都是以團隊為單位的,而學生在參加體育比賽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體會到勇往直前、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還可以在隊員之間的默契配合中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進而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積極健康的競爭心態。為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在體育比賽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幫助學生分析勝敗的原因,一方面可以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疏導,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面對成敗,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消除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為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提供有利保障。
在新時期的小學體育教學中要想更好的實現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目標,教師需要結合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圍繞教學任務為學生設計豐富、有趣的體育小游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合作教學中,并在完成體育游戲的過程中與其他同學建立默契的合作關系。
例如,一般的田徑運動項目都是單人項目,要想借助這些運動項目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就需要以教學的內容和目標為核心,組織學生開展“炸碉堡奪紅旗”的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鍛煉自身的跑、跳、跨越等體育技能,并通過與其他同學之間的密切配合來更好的完成游戲任務。
綜上所述,教師需要結合體育學科的特性,以開展合作教學的方式為學生創造更多合作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可以在參與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鍛煉自身的表達、實踐和溝通等能力,同時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成長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海峰.合作精神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培養[J].武當,2021(08):77-78.
[2]李超.合作精神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培養[J].讀寫算,2020(11):84.
[3]李秀春.合作精神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培養[J].體育風尚,2020(01):162.
(作者單位:貴州省安龍縣招堤街道第二小學 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