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


【摘要】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十分緊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知識也運用數學知識來求解,尤其是初中數學,與生活更貼近,求解河流的寬度問題是初中數學中十分經典的問題,本篇文章接下來將通過一道例題幫助同學們掌握求解的不同方法,拓展同學們的思維,培養同學們的知識遷移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拓展思維;渡河問題
例1 如圖1所示,一條河流兩端有A,B兩人欲渡河,試如何通過A,B兩人位置求河床的距離?
很明顯,當河面的寬度較大時,不能直接測量,此時可以結合圖象利用三角形的知識求解.
1 利用全等三角形
用此方法解題的主要思路為:
①構造三角形,以河面寬度作為三角形的一邊,并以該三角形的一頂點為起點構造一個新的三角形;
②證明兩三角形全等,結合題意,利用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繼而解得河面的寬度.
解法1 如圖2所示,在B點所在的河岸選兩點O、C,使得C、O、B為同一直線上的三點,且OC=OB,
在C點處作線段CM∥AB,然后在邊CM上找出一個點D,使得D、O、A三點在同一條直線上,
即滿足判定定理“角角邊”,
所以△ABO≌△DCO,
因此,只需要測量出CD的距離即可求得河面寬度AB的值.
2 利用相似三角形
用此方法解題的主要思路為:
①構造相似三角形,根據題意,以河面寬度作為兩個相似三角形的一條邊,其中河面寬度恰好為一個三角形的一整條邊;
②求解河面寬度,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根據相似三角形之間存在的比例關系求解河面寬度.
解法2 如圖3所示,在AB所在的直線上取一點D,要求DB的距離適宜,不能太長或者太短,
以A為頂點,找C、E兩點,令A、C、E三個點在同一條直線上,且滿足BC∥DE,
所以△ABC∽△ADE,
所以ABAD=BCDE,
所以ABAB+BD=BCDE,
因此,只需要分別測量出BC、DE、BD的長度,即可求解出河面的寬度.
3 利用三角函數
用此方法解題的主要思路為:
①構造直角三角形,根據題意,以河面的一點構成直角,以河面寬度作為三角形的直角邊構造直角三角形;
②計算求解,通過測量另一直角邊的長度和對應的角的度數,利用該角的正切值等于對應的直角邊長度除以另一直角邊的長度,計算求得河面寬度.
解法3 如圖4所示,假定線段AB為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以點B作為直角頂點,作Rt△ABC,
由圖象可知,測量出線段BC的長度和∠ACB的度數,進而確定∠ACB的正切值,
因為tanC=ABBC
所以AB=BC·tanC,
因此,只需測量BC的長度和∠ACB的度數即可求解河面的寬度.
4 利用函數圖象
用此方法解題的主要思路為:
①建立直角坐標系,根據題設條件建立直角坐標系,并將涉及到的點與坐標原點相連,得到其橫坐標或縱坐標值;
②確定點的坐標,結合題意表示出相關點的坐標;
③求解河面寬度,結合題意,利用直線y=kx解得所求線段的兩端點坐標,其縱坐標或橫坐標之差即為所求的河面寬度.
解法4 如圖5所示,過點A、B、O分別作直線OA、OB,
以O點作為坐標原點,平行于AB的直線作y軸,垂直與AB的直線做x軸.
此時,直線AB與x軸相較于D點,
此時可得A、B兩點的橫坐標,
在直線OA、OB上各取一個點M、N,并表示出此兩點的坐標,
利用直線方程y=kx解得分別直線OA、OB的解析式,
因為已知A、B兩點的橫坐標,將其代入上述直線方程,
所以解得A、B兩點的坐標
xA、yA、xB、yB,
所以d=yA-yB,
d=yA-yB即為所求的河面的寬度.
求解河面的寬度問題是初中數學中一個經久不衰的問題,當河面的寬度較大不能直接測量時,就需要同學們轉換思維,利用所學的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以及三角函數等知識靈活求解,利用函數圖象也是初中解題的常用方法之一,同學們要靈活選擇,拓展自己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