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健
【摘要】核心素養指向的是學科核心價值,關注的是學生必備品質與關鍵能力的發展.推動核心素養在各個學科教學當中的滲透和交融,不僅是學科教學建設的要求,還是培育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經之路.現如今基礎教育改革已然步入到了核心素養教育時代,需要將各個學科的完善和發展與核心素養教育關聯起來,為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與支持.初中物理教學在具體實踐當中,教師也要對核心素養內涵做出分析和研究,利用多樣化的途徑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質的養成.
【關鍵詞】核心素養;物理教學;實施策略
核心素養是品質和能力的一個綜合體,是學生在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中逐步形成的,從短期角度進行分析,會大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進步,而從長期角度進行分析會讓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要推動教育質量的提高,培育更多高素質人才,必須把核心素養教育作為重點.
初中物理學科作為培育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型人,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必然要在核心素養教育落實方面進行探究,完成以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發展為目標的教學為方案,保障學生健康發展.本文將著重就核心素養下的初中物理教學實施策略進行探究.
1 積極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出發點及中心點,科學設置問題是初中物理教學順利開展的基礎和保障,也是核心素養教育當中教師需要著重選取和應用的方案.問題通常出現在具體真實的情境當中,還出現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現象的進程中.
營造情境的重要原因在于可以利用直觀形象的情景激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提出疑問,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生能夠進入探索者角色,經歷一系列的探索研究過程,借助多樣化的物理知識方法完成探究活動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順利的提高核心素養與科學探索精神.教師要對問題情境進行合理化設置,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增加物理教學的目的性.
例如 在教學氣體的壓強時,在引導學生學習本課內容時先要讓學生感知大氣壓強這個問題.假如教師直接指出答案,即大家時時刻刻都受大氣壓強作用,但是學生自身對此卻沒有感受和體驗,最終也不會得到學生的信服.所以教師要給學生營造問題情景,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大家可以運用怎樣的方法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設計實驗的原理是什么?應該如何進行設計?這些問題會指引學生層層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物理核心素養,培育學生科學精神.
2 注重強化實驗探究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實驗在物理教與學的活動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實驗和理論教學常常被稱作物理學科的兩條腿,有時實驗探究跑在了理論教學的前面,有時候理論教學跑在了實驗探究的前面,這些都不合適,有效地教學需要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探究同步進行,相輔相成[1].
探究性實驗學習是目前備受教師歡迎的學習模式,相比于結果而言,它更側重于關注知識獲取的過程,這就要求將過程與方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物理實驗的開展,能夠讓參與實驗的學生在動手和動腦結合的過程中,感受實驗操作的樂趣,培養科學探究的精神與品格,有助于促進學生運用物理知識理解和解釋生活中常見的多種現象,這也是落實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
例如 在教學光的直線傳播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完成實驗操作,運用激光手電分別照射有煙霧的空氣,滴入牛奶的水和透明玻璃,然后觀察光在氣體、固體、液體當中的傳播情況,然后讓學生通過科學探究與歸納實驗得出相應結論.為了把實驗探究引向深入,教師可繼續追問“任何情況下光都會始終會沿直線傳播嗎?”這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甚至放手讓學生去進行實驗,通過現象收集光在不均勻的介質中會發生彎曲或者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發生偏折的證據,這也為后面光的折射的學習埋下了伏筆.再比如學習大氣壓內容時,該部分內容本身就來自于生活.在知識講解后,教師可進行物理實驗,先向學生展示實驗器材,一個空塑料瓶、一瓶熱水、一瓶冷水、一個空盆等.這些源于生活的材料,隨后提出問題先讓學生設想一下如何利用這些器材開展大氣壓的實驗.學生在自主思考中思維得到發展與創新,教師可先聽取學生的想法,予以肯定,后進行總結,設計實驗方案.在實驗操作前對流程、規范要求等進行講解,操作時可邀請學生一同配合.先讓空塑料瓶內裝入熱水,后將裝滿熱水的塑料瓶口擰緊并置入空盆中,將一瓶冷水順著塑料瓶外部淋下,觀察現象得出實驗結論.
在該實驗結束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介紹生活中其他可證實大氣壓存在的實驗,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后搜集與該知識點相關的生活現象和實驗,并組織小組合作進行自主實驗.這種方式不僅可增加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常識,還能讓學生親自感受大氣壓的存在,掌握與大氣壓相關的物理知識.
3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
新課標指出初中物理課程應該著眼于實際,與生產生活和實際情況進行密切關聯,讓課程內容與當代的社會生活和科技變遷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重視科技給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對此,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喚起學生對周圍生活的關注,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的點點滴滴,找到物理和生活的結合與交叉之處,觀察生活中找到物理現象,以便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方法遷移到生活問題解答當中,感知物理學科的應用價值.
例如 在學習能源與可持續發展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調查家庭生活能源利用的情況,并給出一定的建議.這樣的活動能夠讓學生對物理學科的生活價值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也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節約能源的必要性,如果每一個家庭都能夠自覺節約能源,那么資源能源浪費的問題也可以得到有效遏制.多樣物理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緩解學生的課堂學習壓力,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還能加大學生對生活的了解程度,提升整體物理學習水平.
具體措施如下:(1)物理知識競賽.教師在單元知識教學后,可聯系生活開展知識競賽.如杠桿原理學習后,舉辦快問快答,學生搶答關于該知識內容相關的生活現象.或者在幾單元知識學習后,為了強化學生對每個概念或定律的理解程度,可由教師提出不同的生活現象,由學生搶答對應的物理知識.
(2)物理趣味制作比拼.教師可提供多個物理趣味制作題目,學生自由組成不同小組開展比拼.如有的小組選擇“自制萬花筒”制作題目;有的小組選擇“自制擴音器”制作題目;有的小組選擇“瓶子吃雞蛋”制作題目;有的小組選擇“吹不熄的蠟燭”制作題目等.這些趣味制作既提高了物理的趣味性,又可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在制作過程中又能夠增強學生責任意識,增進與其他同學的感情,共同搭建友愛的學習環境.
(3)物理生活實踐.教師可定期帶來學生走進生活,通過觀察生活、了解生活、發現探索生活,讓學生實際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學科的影子.在這些活動開展后,教師可合理設置相應的獎勵,以激勵學生,增強學生的競爭力和學習積極性.
4 融入多媒體輔助技術
多媒體的發展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從傳統的圖片、視頻、動畫到現在的微課、翻轉課堂、投屏、以及各種輔助教學app軟件,我們選擇的資源更豐富、更完善,因此課堂教學中融入多媒體輔助技術也能夠促使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物理核心素養中包括物理觀念,而目前很多學生對物理概念的認知不足,對很多物理概念的運用不規范.
首先教師應提高學生對物理概念理解的規范性和準確性,針對“-5℃”來說,很多學生會讀成負五度或零下五度,雖然這類表述能夠讓學生聯想到-5℃,但卻不標準不正確.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導入天氣溫度、水溫等生活元素配合物理知識,為學生講解物理概念,糾正學生的錯誤觀念,能夠將-5℃正確表述為零下五攝氏度.
其次,物理知識較為抽象,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可引入生活資源將知識具象化.
例如 在牛頓第一定律知識內容學習時,教師制作課件,導入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或東西,如:踢足球、助跑等圖片或視頻,讓學生進行觀察思考,找尋這些圖片或視頻中存在的相似點.這些事物或東西是真實存在于學生的生活中,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興趣度,也能夠將慣性物理概念由抽象轉為具象,促進學生理解.另外,物理知識在實時更新,教師還應加強對生活的關注度,及時將新知識技能講解給學生.
5 實施分要素分課型培養
物理學科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物理觀念、物理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這四個方面[2].其中,物理觀念一般在新授課學習中遇到的最多,物理思維在規律定理學習以及習題解決時用到的最多,實驗探究在實踐活動和課堂實驗中碰到最多,而科學態度與責任這樣的品質將貫穿著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活,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他們的終身發展[3].
物理學科素養的四個要素可實行逐個培養,可以根據講課的內容所涉及的學科素養進行相應培養,這樣就避免了在一節課中因為要顧及全部要素而使每一個要素都沒有得以著重培養,而且物理觀念、物理思維等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得以培養的,他們都是需要日積月累并最終形成一個總體的概念.分課型、分要素培養,最終形成這四方面的核心素養.所以根據不同的課型和內容要對這四個要素有側重點地進行培養,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更充分、更明確的發展和提升.
6 適時開展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整體教學階段非常重要的環節,其不僅可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情況和需求,也能幫助教師總結教學存在的不足,所以教師需要加大關注,合理進行教學評價.
首先,教師應根據核心素養、生活化教學模式、課本教材及班級學生的實際狀況等,綜合規劃評價內容及標準,不應只考慮學生的成績高低,更應關注學生對生活物理的掌握程度、核心素養的形成效果以及相關能力的運用水平等.
其次,在評價過程中,教師盡可能選取鼓勵式評價方法,不傷及學生的自信心.
最后,在評價后應做好總結反思,根據評價結果對教學過程不斷進行優化,以提升生活化教學的實效性.
物理理論知識、物理實驗都與現實生活有著較強的聯系性,在教育階段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不僅可對復雜難懂的物理知識進行簡化,還能拉近物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以學生更易接受和喜愛的方式開展物理學習.
核心素養視域下,物理整體教學過程中更關注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應用效果,加強教學生活化力度,能夠為核心素養的落實提供有力條件,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有重要幫助.所以現階段教師需要對生活化教學的要求、優勢及條件加以掌握,結合核心素養的培養需求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
7 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物理學科的學習,不僅僅只是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還需要著眼于物理學科的深層次內涵,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的同時,能夠形成適合社會化發展與終身學習的品格和能力.
核心素養教育除了有助于學生個人進步之外,還能夠助推社會不斷向前進步,所以,當下要把核心素養教育擺在關鍵地位,而且要得到師生的高度關注與密切配合,以便讓物理核心素養教育在實踐當中得以落實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張彥軍.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9):282.
[2]蔡紅娟.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物理教學模式[J].試題與研究,2021(35):125-126.
[3]盛志能.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7):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