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鋒
【摘? 要】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致力于創新和優化,旨在以更科學的教育手段,引導學生完成對相關物理知識的有效建構,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整體提升他們的物理核心素養?;诖?,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積極運用思維導圖,將其貫穿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幫助學生厘清復雜的物理概念,體會原有抽象的、復雜的知識內容,豐富學生的物理學習活動,最終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文章基于此,對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物理;教學應用
思維導圖在呈現知識結構方面存在天然優勢,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它能夠將零散的物理知識有條理、有系統地組織起來,將其呈現在學生的頭腦中,讓學生形成對知識體系的全面認知,以此實現學生知識的整體結構化。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借助系統化的課堂教學,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利用思維導圖,主動地建構知識體系,使學生自主實現知識的結構化,最終完成他們對整個知識體系的有效建構,增強綜合學習實效。
一、在物理概念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首先就要發揮它在物理概念教學中的價值和作用。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可知,物理涉及的概念有很多,對一些毫無物理知識基礎、初次接觸物理學科的學生來說,他們往往很難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和知識點,并且對各個概念之間的關系也難以融會貫通。所以說,教師有必要充分借助思維導圖來實施概念教學,幫助學生完成對概念知識的深度理解,借此幫助他們遷移至其他的物理知識學習中,對他們的物理學習效能增強起到奠基作用。
以蘇教版初中物理課本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力》這一章節的知識時,其中關于“力”就涉及各個概念知識,比如彈力、重力、摩擦力、牽引力、浮力、反作用力、作用力等。很多學生對“力”的概念是理解的,但是在理解這些不同的力時,往往就會出現混淆或者無法理解概念的情況。所以,教師就可以充分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解并消化這些概念化內容,讓學生以更為生動、更為形象的方式促進自己對這些力概念的理解和認知。比如,教師可以以“力”作為中心關鍵詞,分支為“彈力、“重力” “摩擦力” “牽引力” “浮力” “反作用力”和“作用力”,然后細化兩個分支,將每一個力的概念寫出來,再將它的特性標注出來,這樣便能形成一個清晰明了的有關于各個力的概念解析和特征剖析圖。以此就會讓學生在腦海中將各種力學的概念聯系并區分開來,形成一個有關于力的知識脈絡。在此基礎上,他們便可以逐漸拓展,讓自己獲得深刻的記憶,借此達到有效理解并記憶的學習效果。
二、在重難點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
初中物理學科中所涉及的重難點知識是非常多的,學生在學習時頗有難度,以至于整個學習所耗費的時間也較長。因此,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教師就可以充分借助思維導圖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幫助學生達成對重難點知識的深度理解,甚至可以引導他們參與知識的生產過程,實現對這些知識的有效建構和應用,最終建構更為高效的初中物理課堂。
以蘇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物態變化”時,其中就涉及四個重難點的知識,分別為汽化、液化、升華和凝華。這四個知識點容易混淆,所以學生在理解時,往往是很有難度的。為了讓學生對這些知識點有更好的區分和理解,教師可以將其兩兩分為一組,組成思維導圖的三個分支。分別為“升華和凝華” “熔化和凝固”及“汽化和液化”。在確定完這三個分支之后,就可以在思維導圖的中心點引入吸熱和放熱的內容,將起拓展成一個樹型分枝的形狀。每一個枝葉都要通過經典案例的列舉,分析各個現象所呈現出來的知識本質。比如,在“升華”這一分枝,就可以引入經典案例“干冰和碘”,借此闡述升華的本質。在“凝華”這一分枝,就可以引入經典案例“霜和霧”,借此描述凝華的本質??傊?,教師要借助樹狀分枝思維導圖,由樹的中心拓展到每一個樹枝,將各個概念及所對應的現象和本質表述一一呈現出來,實現對這一系列知識的有效整理。而這樣一來,就能將完整的物態變化圖牢記于心。學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更為全面地區分各個知識要點,借此突破對本章節知識重難點的學習。又比如,教師在教授“浮力”時,學生對“浮力”各個知識點的理解也是頗有難度的。對此,教師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呈現有關于“浮力”的完整知識內容,讓學生以“浮力”作為一個大知識系統,達成對知識的深度理解與辨析。比如,教師可以以“浮力”作為中心關鍵詞,然后細化三個分支,分別為“浮力” “物體的沉與浮” “計算浮力的常用方法”。然后再次細化不同的分支。比如“浮力”這一分支就闡述“定義” “方向”及“大小”?!拔矬w的沉與浮”這一分支就闡述“沉浮條件” “控制沉與浮的方法” “浮沉條件的應用”等,在此基礎上再細化下一分支?!坝嬎愀×Φ某S梅椒ā边@一分支就闡述“稱重法” “阿基米德原理法”以及“二力平衡法”。如上,教師借助思維導圖,為學生呈現了有關于“浮力”的各個知識點,這樣其實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區分知識,達成他們對知識的深度解析,借此也能幫助學生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三、在物理解題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
初中物理教學的最終意義在于讓學生運用自身所學習的物理理論知識解答現有的物理現象和物理問題,實現他們對知識的有效遷移與運用。而如何讓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解答更為高效,則需要運用思維導圖,借助思維導圖快速地調動相匹配的分析和解答資料,促使學生實現學以致用,增強他們的綜合學習效能。
比如,在審題階段運用思維導圖,就能將題干中的信息化暗為明。在審題時,學生需要找出已知的條件,但是很可能他們所獲得的已知條件不多,所以就可能存在顧此失彼的情況。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應用思維導圖,就會將一些潛在的題目信息充分地挖掘出來。例如,教師在教授完“功率”的相關知識內容后,就涉及這樣一道物理題:小明在騎行時,人與車總質量為70千克。每一個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100平方厘米,其中g=10N,請問此時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呢?如果小明的騎行速度是5米/秒,他已經勻速行駛了5分鐘,那此時所受到的阻力是總重力的0.06倍,是否可以求出小明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呢?針對于此,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構建已知的條件,如圖1所示。
在學生構建出已知的條件之后,就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為學生呈現未知的條件,如圖2所示。
四、在物理實驗中應用思維導圖
在初中物理實驗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夠將物理理論知識與實驗活動進行有機的串聯,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聯系。通過理論的引導,能夠更好地讓實驗活動科學開展,最終使物理教學達成“知”與“行”的有機統一。所以說,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充分借助思維導圖搭建一個有效的知與行的平臺,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動手實踐操作,提升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之前,借助思維導圖為學生講解具體的實驗操作步驟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為學生留出相應的實驗操作問題,確保學生借助實驗更快地融入討論和交流中。在實驗結束之后,教師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羅列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他們在實驗過程中獲得的規律和結論,以此保證整個實驗活動能夠更為高效的開展,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以蘇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凸透鏡成像”時,就需要學生通過相關的實驗達成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有效認知?;诖?,整個實驗過程及相關知識的構建就應該借助思維導圖加以落實,幫助
學生完成對這一知識的有效認知。思維導圖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將實驗及理論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前后形成統一串聯,能夠加深學生的思考,讓他們提前做好知識要點的思考,實現理論與實驗的有機統一,這樣也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為后續的實驗活動開展、理論知識探究與建構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看到思維導圖的應用價值,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綜合、有效、全面地應用思維導圖,發展學生的物理思維,使他們逐漸完善知識體系,這樣才能讓整個教學呈現高效狀態。
【參考文獻】
[1]姚曉峰.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江西教育,2021(36):28-29.
[2]張清華.巧用思維導圖? 構建精彩課堂——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2021(19):56,58.
[3]葛小波.圖文并重促教學提升——談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J].啟迪與智慧(中),2021(6):82.
[4]顧曉磊.關于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知識文庫,2020(23):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