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勇
摘要:初中學習階段,道德與法治學科并不是初中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因此,部分道德與法治教師并未注重初中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現今教育事業飛速發展,對初中生道德品質極為重視,要求初中生了解基本的相關知識內容,而教師通過對道德與法律的講解,有利于引導初中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進行情景創設,能夠促進初中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進而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使得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品質。本文即是根據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深度教學中的情景創設提出相關建議,以期達到提升學生道德品質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初中教學;情境創設器
引言: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創設相關知識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程度,將初中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有效性同步提升。同時,引導初中生能夠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中學習相關教材內容,使之在有利的學習氛圍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法治意識。
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深度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
時代迅速發展,多媒體信息技術逐漸滲透于各個學科的實際知識講解過程中,教師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時,通過創設信息化、智能化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情境,對初中生道德與法治學習能力的提升有顯著效果。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根據多媒體選取該節課相關重點知識的圖片與視頻,既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又可突出本節課教學重點,實現圖聲結合,有利于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與吸收。
例如,初中生在學習具有愛心品質的相關課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選擇如下內容視頻在課堂上播放:一家人在戶外郊游,畫面溫馨且幸福,但不遠處傳來一聲聲流浪狗的哀嚎,小朋友根據聲音找到流浪狗的所在地點,并將流浪狗抱在懷中帶到家中進行野餐的地方,這時,父親將小朋友懷中的流浪狗進行檢查,找到流浪狗哀嚎的原因,原來是因為流浪狗不小心踩到竹簽導致腳部扎傷,隨后父親拿來醫藥箱將流浪狗的傷口消毒并進行包扎。隨后,父親教導小朋友在生活中要善待他人,并關愛動物,與此同時,要保護環境,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在這段視頻中,通過父親對流浪狗的態度,提醒小朋友在生活中具有愛心的品質。初中生看完視頻后,能夠加深對其知識的印象,提高初中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同時培養自身具有良好的品質。
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深度教學中結合相關故事創設情境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深度教學中,結合相關知識,創設故事情境,使學生在欣賞故事的同時,了解故事背后蘊含的相關知識道理與故事中主人公具有的人格品質。
例如,初中生在學習“孝順品質”相關主題時,教師可以講述“二十四孝”中“蘆衣順母”的故事。孔子的弟子閔子騫,由于母親早逝,父親為照顧年幼的子騫不得不另娶繼母,但繼母對子騫時常虐待。冬天,繼母為自己的親生兒子縫制棉衣,卻為子騫穿上以蘆花填補的棉衣。父親外出歸家后,子騫趕馬車迎接父親回家,不料半路上由于衣服太過單薄,扛不住冷風的打壓,子騫未能將馬車駕好,父親怪罪子騫,子騫以衣服單薄為由向父親解釋,不想父親竟以為子騫在為自己的過錯狡辯,于是拿鞭子教育子騫,鞭子將子騫身上的衣服打破,一簇簇蘆花從衣服飄出來,父親了解實情后,想要休妻,子騫卻為繼母求情,以自身為例不想弟弟們也和自己一樣受凍,子騫的話語打動了父親也感化了繼母。此后,繼母改過自新,對子騫比對自己的親生兒子還要好,在第二年父親回來時,子騫穿的棉衣比弟弟們的還新。教師通過對“蘆衣順母”故事的講解,使初中生了解孝道的意義,并培養其具有孝順的品質,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子騫如此,當下初中生亦當如此。同時,基于該故事,拓展學生具有以德報怨與不計前嫌的高尚品質,促進對初中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
三、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深度教學中,根據實際生活創設情境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深度教學中,可以根據日常生活進行情境創設,以實際為例,將道德與法治知識生活化,有利于培養初中生的學習能力,并提高初中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初中生在學習友誼意義的內容時,選取兩名學生分別扮演麗麗和明明。“麗麗和小明是一對要好的朋友,在一起放學回家的路上,明明撿到二十元欲據為己有,麗麗制止了小明的行為,并告知明明拾金不昧是學生應具備的品質,但明明不以為然,認為撿到的東西就屬于自己,于是二人發生爭執”。這時,教師讓學生討論“明明與麗麗的行為哪一種是正確的”,隨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拾金不昧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初中生需牢記在心,而朋友的意義在于朋友犯錯時,能及時提醒并督促改正,這是真正的友誼。基于此,學生對友誼的意義有新的理解與定義,根據結合實際生活創設的情境,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習的積極性。
結論: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深度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在生動形象的視頻與繪聲繪色的圖片表達下,突出教學重點內容,進而調動初中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積極性;結合相關知識進行故事創設,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并將知識內容進行拓展,培養初中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以日常生活為依據,創設相關知識的實際情境,營造活躍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更直觀的理解教學知識內容,與此同時,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思考能力與理解能力,達到提升學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學習質量目的,進而提高教師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情境創設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構建意義及對策研究[C]//.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論文匯編(七).[出版者不詳],2020:140-142.
[2]王雅莉.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道德兩難”情境的創設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20.
[3]蔡紅英.淺析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方式[J].新課程(中學),2019(05):52.
[4]孫邑.創設思辨情境? 培養思辨能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實踐探索[J].內蒙古教育,2018(18):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