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學習是指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促使他們從被動學習轉變為有意識地主動學習,快速吸收課堂知識要點,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升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文章針對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如何做好自主學習進行探究,并提出針對性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自主學習;教學情境
化學是高中階段的重點學科。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對學生而言極為重要,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就是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意識是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教師要通過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同時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進行自主學習引導,推動學生進步
教師要想確保學生將所學的化學知識融會貫通,進而逐漸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就要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掌握自主檢驗學習成果的方法。在指導過程中,教師可從以下兩點入手,讓學生先打好自主學習的基礎。
第一,幫助學生養成化學學習規范,其中包括:課堂聽課規范、實驗規范、作業完成規范,學生要在遵守上述規范的前提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教師的教學要建立在化學學科特點的基礎上,重點指導學生探究化學知識間的聯系。比如,將兩種不同的化學物質聯系在一起,分析與思考二者的結構以及關聯等,進而使學生逐漸形成點、線以及面、網結構的化學知識體系。
例如,在進行元素化合物相關知識的教學時,因為元素化合物相關知識較為復雜、煩瑣、分散,部分學生很難分辨每個元素組合體及其區別,學生記憶起來非常困難。對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歸納對比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將元素化合物之間存在的各種性質進行比較,與此同時引導以及幫助學生畫出網絡關系圖,最后根據元素化合物之間的組合規律,普及不同元素組合化合物的分析原理,讓他們認識到有些物質缺少穩定性、不能被定義的基本規律。
二、創設問題教學情境,營造自主學習氛圍
問題是開展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入手點。在問題的指引下,學生才會有探究知識和自主學習的動力。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措施。問題教學情境是指教師通過拋出問題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進行自主學習。教師要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間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
例如,在進行“化學反應速率”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課件,展示化學變化差別較大的不同實驗,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提問:“觀看了這些化學變化,同學們能夠想到什么?”學生回答的問題涉及化學變化的快慢時,教師可以接著提問:“物理學是如何描述快慢的?可不可以根據物理中關于快慢的描述來定義化學變化的快慢呢?”
這樣一來,教師便順勢將學生引入新知識的學習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加強與生活的聯系,促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
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方案時,通常會緊密圍繞教材內容進行設計,雖然這能夠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但是對于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而言,有些化學知識較為抽象晦澀,他們難以理解,更難以進行獨立思考,也就難以轉化為他們學習的動力。
大部分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加上一些化學實驗與實際生活的關聯極大,對此,教師便可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拉近學生以及化學知識之間的距離,并在此基礎上引出更多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能夠充分體現出人性化的一面,更好地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興趣以及自主學習動力。
比如,教師在講解化學概念時,引導學生解決一些與化學知識存在聯系的常見生活問題,讓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認識到化學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和作用,學生就會發自內心地愛上化學這門學科,激發自主學習的意識。
四、改進教學評價方式,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在新課改背景下,以往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實際學習需要,教師應在傳統教學評價方式的基礎上加以改革、創新和優化,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在教學評價的指引下更好地實現自主學習,提高化學學習能力。
首先,教師需要完善以及創新教學評價形式。在以往的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習慣于將教師評價作為主要的教學評價形式。教師要轉變這一評價方式,以學生評價為主,突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互評,并在相互評價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共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使評價發揮出其作用,還能夠在教學評價中充分落實自主學習。
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完善評價內容,避免只針對結果的評價,要將學生學習中的狀態、表現、想法等列入教學評價中,全面評價和分析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具體包括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參與度等。
另外,教學評價的方式也應更為多元化,例如,教師可以運用激勵性評價,即教師通過激勵性語言以及動作等,從不同的角度給予不同層次的學生充分且具有針對性的評價,評價以正面性為主,目的是鼓勵和贊揚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積極主動地展開自主學習。
五、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促使學生積極自主學習
高中化學學習任務非常繁重,并且學習進度非常緊迫,考試壓力大,大多數學生會進入緊張的學習狀態,在此情況下,很多學生會對學習產生困倦感和疲憊感,繼而使自主學習效果受到影響。
對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狀態,找到并且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能夠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下擺正心態,持續保持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高效開展學習活動。
比如,在教學“元素周期表”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嘗試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畫出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熟悉這節課的整體學習框架,掌握學好這節課重難點知識的方法。教師可運用思維導圖對元素周期表進行整理,以便于學生對各個元素的性質以及原子序數信息等內容加以記憶,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理論框架。
教師指導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展開自主學習后,要了解學生是否有通過自主學習無法解決的問題,并展開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能夠正確并且充分意識到掌握正確學習方法以及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的重要意義。
上述方式不僅能夠促使學生開展自主學習,還能夠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自主學習方法,從自主學習中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也就代表著學生綜合能力的進階。
六、營造良好課堂討論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尊重學生的想法,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并且還要促使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展開良好的交流和互動。要做到這些,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輕松、開放的課堂討論環境,讓學生能夠以輕松、愉悅的狀態開展自主討論,從而實現自主學習,提高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比如,在進行“改善大氣質量”這一課的教學時,在課堂導入教學環節,教師讓學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關大氣質量的問題,然后針對學生所提的問題進行解答,再以此為契機進行教學延伸,提出一系列相關的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比如,某位學生提出在冬季時,天空就會陰沉沉的,特別是在近幾年,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現象,解釋其原因和緩解措施,如不燃放煙花爆竹、盡可能綠色出行等。
七、拓展小組合作思路,促使學生有效自主學習
小組合作能夠讓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變得更加精彩,學生能夠從中學習和借鑒他人的經驗,通過相互學習實現自身的發展。教師要對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拓展,讓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再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完成化學實驗推斷的學習環節,并及時點評他們的課堂表現,給予學生充分的主體地位和自主發揮的空間,同時要以引導者、組織者以及參與者的身份,觀察這種方法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有無明顯的作用。
比如,在教學“測定溶液pH值”這一課時,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和分工,讓他們利用自己的頭發開展實驗。具體而言,學生分別將自己的頭發放在pH溶液當中,然后觀察溶液的變化,最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用什么性質的洗發水更適合自己。在一系列實驗的操作下,課堂討論氛圍十分熱烈,學生們通過實驗和小組合作討論對新知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適用于學生探究有趣的實驗,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自主學習欲望。
八、結合化學實驗開展教學,教授自主學習方法
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可結合開展化學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以自主學習的形式完成學習目標,掌握重點內容。實驗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體系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其意義在于幫助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內化已學的化學知識理論,同時結合化學實驗對所學內容進行適當延伸拓展,從而構建更為全面多元的化學知識體系。
教師可依托化學實驗教學環節開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化學教師不僅要結合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實驗內容,還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確保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及合理性。
例如,在設計“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這一課的實驗教學方案時,主要教學目的為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與還原性。在實驗操作環節,教師可給予學生更大的自主操作空間,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及勇于探索的品質,在良好的化學實驗教學氛圍中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激發他們探索求知的欲望。
【參考文獻】
[1]雷延順.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如何做好自主學習探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157.
[2]迮思泉.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法淺談[J].高考,2019(11):191.
作者簡介:倪衣龍(1983—),男,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