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東
【摘要】高效課堂是教育者一直討論的內容之一.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營造高效課堂成為教師教學的重中之重.基于此,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結合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時存在的不足,從不同角度提出了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旨在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質量
眾所周知,以人為本是素質教育的基礎,積極打造高效課堂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為學生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一、教師構建數學高效課堂時存在的不足
一是課堂氛圍不佳.部分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師生互動嚴重不足,難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學習效果得不到保障.
二是情感投入不足.高中數學知識具有抽象的特點,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沒有投入自身感情,并未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在課堂上,鼓勵性的話語應用比較少,和學生之間有著明顯的距離感.
三是組織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教師總是以自己為課堂的主導者,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設計的確定,都沒有從學生的需求角度出發思考問題,不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和反饋,故難以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
二、教師在課堂上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先學后講
這是有關教學流程的總體要求.新的授課方式需要教師先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協作性學習,當學生通過相互協作分析、研究問題但仍找不到解決方法時,教師可加入其中,為其展開精講點撥.
(二)三講三不講
教師需要在學生不斷學習的前提下著重講解易錯、易混淆內容,以及學生易忽視的內容,而對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點不講,學生經過自主學習可以學會的不講,教師講了但學生無法全面掌握的不講,以此充分利用有效時間進行數學教學.
(三)及時進行矯正反饋
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及課后思考,更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及時糾正及反饋.教師必須通過檢測快速掌握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把準確的解題思路及時反饋給學生,協助學生更好地調整學習思路.
(四)三不布置三布置
不布置重復性抄寫類作業,不布置懲罰性作業,不布置超出學生自身學習量的作業;布置能夠發散學生思維能力的作業,布置可以指引學生不斷研究的作業,布置拓展類作業.
(五)削減無效教學環節
無效教學環節弱化了數學課堂的實施效果,如果教師在流程轉變及串聯話術上花太多時間,必然會削弱數學課堂教學的最終效果.
(六)保持足夠的耐心
一是要耐心對學生進行指導.高中數學有很多知識點對學生而言比較晦澀難懂,學生很難通過自學全面掌握,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耐心指導,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掃清思想障礙,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其學習的自信心.
二是要耐心進行引導.在教育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耐心引導學生,控制課堂節奏,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知識框架,對學生學習進行正確引導.
三、構建高效課堂和提升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開展分層教學,滿足個體差異
每一名學生的成長環境、學習特點均有所不同,教師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能夠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保證教學效果.從傳統教學角度分析,在教學過程當中,如果教師設置的問題難度一般,對于學習基礎比較好的學生而言會認為學習過于輕松,而如果教師所設置的問題難度比較大,對于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而言又會打消其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實施分層教學模式.
比如,在講解數列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問題.問題一:在2與7之間存在n個數,請求出n的數值,讓這個數列組成包括2和7在內的以2為首項的等差數列.問題二:如果新組成的等差數列前16項的和為56,那么n的數值是多少?不同的問題設置可以做到對學生的均衡培養,在提高學生問題探究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的綜合實力.
(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打造高效課堂
毋庸置疑,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的基礎與保障,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中之重.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以朋友的身份相處.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讓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另外,在學生學習過程當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條件,激勵學生發揮潛能與特長.如在設計練習題的時候,教師可以針對同一知識內容設計出不同習題,讓學生自由選擇,當學生完成練習題之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結果給予評價,還要制訂完善的評價標準,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自我表現的欲望,這樣能讓學生在體驗成功感的同時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比如,在學習集合內容之后,教師可以設置不同類型的習題內容,類型一是選擇題,類型二是作答題,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選擇.
選擇選擇題的學生要通過計算得出正確答案,而選擇作答題的學生則需要用詳細的步驟寫下解題思路.
(三)加強知識間的聯系,采取類比教學
數學教師需要明確數學教學任務,要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加強知識之間的關聯性,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也要將新舊知識進行關聯,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框架,這樣不僅能夠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還能提高學習的質量.此外,教師利用類比推理法可以增強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性,讓學生在鞏固原有知識的同時可以將新知識加入數學知識系統之中,增強數學學習能力.如在對球的概念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憶圓的概念與定理,然后采取類比推理方法將圓形變化成球,進而推出球的概念.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圓概念的理解,也能進一步滿足學生對球概念的掌握,實現新舊知識的融合.

(四)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
第一,做好課標解讀的優化,針對性地制訂教學目標.眾所周知,如果缺乏科學且合理的教學目標,是無法提高教學質量的.數學教師需要針對課程標準以及目標展開分析,深度剖析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心理特征,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提高教學效果,才能讓學生在學習、分析、思考中積累經驗.第二,優化教學內容.從嚴格意義上分析,高中數學教學內容并不僅僅局限在教材中,而是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圍繞教學目標加以明確,故高中數學教師需要做好教學內容的優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完成數學學習.此外,教師需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展開教學,積極豐富教學素材,讓學生遵循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學習數學知識.第三,優化問題設置.問題是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開展教學的基礎.教師要利用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對學生知識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并根據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營造活躍課堂氛圍,推進高效課堂建設
營造輕松、愉悅、積極的課堂氛圍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推動學生從被迫學習知識向主動探索學習轉變.此外,教師應讓學生對數學有新的認識,使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喜悅感,提高學生對學好高中數學的自信心,進一步推進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設.
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可使用故事等素材為學生構建一個有關的懸念,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以最佳的學習狀態進行知識學習.
比如,在教學人教A版選擇性必修2“等比數列”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個有關數學的故事———國王與國際象棋發明者的故事.相傳在國際象棋發明后,國王很高興,要獎賞發明者無數的財寶.不過,發明者沒有接受國王的獎賞,而是對國王提出了一個要求.他讓國王把稻谷放在64個棋盤格里,在第一格中放1粒稻谷,第二格中放2粒稻谷,第三格中放4粒稻谷……以此類推,讓每個棋盤格中的稻谷數是前一個棋盤格中的2倍,直到放滿最后一個棋盤格.國王接受了發明者的要求.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匯集了全國所有的稻谷都無法滿足他的要求.這種數學故事不僅可以極大地激活高中數學教學的課堂氛圍,而且可以為教師所教數學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點,切實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推進了高效數學課堂的建設.
(六)利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課堂
1.構建信息化數學環境
當前我國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現代化技術手段在很多行業和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高中數學涉及很多圖形變化的知識,而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尚處于發展階段,故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演示.雖然教師在黑板上也可繪制部分圖形和拋物線,但是會消耗大量課堂時間,效果也并不理想.作為一門追求嚴謹、講究邏輯的學科,數學課程應當保證規范、標準,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就有助于實現這一目標.高中數學還包含不少復雜的符號和概念,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枯燥,這時教師可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展示圖片或模型,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信息化教學環境,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積極性.
2.熟練掌握信息化教學手段
教師應當提升個人能力與綜合素質,深入了解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正確應用方法,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升教學效果.教師還應準確把握班上每名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能力,掌握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從而在原有教學手段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信息化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順應了時代發展趨勢,目前常用的有慕課、學習通等,全國各地的教師都可以在平臺中上傳教學視頻和心得體會,分享和交流教學經驗.信息化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也拓寬了學生的眼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象力.采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也是目前教育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助于建立高效的數學課堂.
3.利用信息化技術直觀展現教學內容
讓學生更為直觀地了解課本知識會大大降低教學難度,故教師應當化抽象為具體.信息化技術正好擁有這一特點,它是集通信、網絡、數據庫為一體的現代化技術手段.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將課本內容更為直觀地展現出來,以視頻、圖片、模型等多種不同的形式,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知識內容.和初中數學相比,高中數學更加考驗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學生所面對的問題也更有深度.信息化技術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本之間的距離,也給了教師更多選擇的余地.比如,在學習立體圖形時,很多學生在初次接觸時往往比較茫然,只能認識立方體、長方體、圓柱等簡單的立體圖形,對于不規則立體圖形的體積、橫截面面積計算等無從下手,學習起來難度比較大.在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下,教師可以將立體圖形進行細分與拆解,引導學生慢慢了解其原理以及解題技巧,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結 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要想打造高效課堂,教師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不僅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還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給予學生自我發展的空間,挖掘學生的潛能,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真正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邱小偉,曾昌濤,陳惠.高中數學課型構建與實例分析:以《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為例[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7(3):107-114.
[2]朱學軍.基于微課的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5):230.
[3]王軍強.巧用導入打造趣味高效高中數學課堂[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4):146,148.
[4]李俊霞.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淺析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J].新課程(中),2019(1):170.
[5]王艷.突出三種特性提升教學質量:對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冷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4):26.
[6]郭文.打造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提升數學教學質量[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