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學娜 馬靜潔

摘?要:貫徹落實“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推動課程思政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改革,對專業教師提出新的要求。《電力系統基礎》課程作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涵蓋電力工業發展、電力系統基本原理與計算等重要內容,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本文以《電力系統基礎》課程為依托,結合應用型本科背景下的專業課程特點,提煉課程中的人文素養和工程素養,探索思政課程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技巧和方法。實踐表明,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專業認同感,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關鍵詞:三全育人;電力系統基礎;課程思政;應用型本科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3.083
大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轉變與發展的至關重要時期。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了高校要堅持以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思想政治工作要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要實現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對于工科教學,課程思政要能夠抓緊專業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提煉優秀的思政元素和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專業課程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工程素養中的顯性和隱性教育作用。
《電力系統基礎》課程作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在專業學習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結合應用型本科的辦學定位,《電力系統基礎》課程具有與工程實際、科學技術發展聯系緊密的特點,可以重點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專業精神、敬業精神、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尤其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肆虐,很多高校選擇線上授課,為課程思政的融入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機會。本文基于《電力系統基礎》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過程中的探索,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索電力系統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方式方法,優化了課程教學過程,提升了課程教學效果。
1?課程簡介
《電力系統基礎》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從應用的角度出發,使學生建立電力系統的基本概念,對電力系統的發展歷史、組成、運行與分析有較為全面的認識,激發學生對專業課學習的興趣,并為后續專業課的開展打好基礎。課程主要內容包括電力工業的發展歷程,電力系統的形成、基本概念、組成及運行特點,電氣主接線的基本形式、特點與適用范圍,電力設備及選擇的一般原則,直流輸電,電力系統中主要設備元件的物理特性與等值電路,電力系統潮流計算,電力系統有功功率平衡與頻率調整,電力系統的無功功率平衡與電壓調整,電力系統短路電流計算與分析,簡單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分析等。
2?課程思政融入
2.1?課程育人目標
總體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具有扎實工程知識、深厚工程素養、實踐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為學生畢業設計、個人成長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電力系統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并能夠將電力系統的基本知識和原理運用到電氣系統領域相關項目的開發、設計與評估中。
能力目標:使學生具備將復雜的實際問題轉化為工程設計問題,并能夠對其進行分析、設計和研究等能力,培養學生善于歸納、總結、聯想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價值目標:通過教學過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實現立德樹人。
2.2?課程思政融入理念
《電力系統基礎》課程遵循“全過程育人”的理念,將教學育人的貫徹在“課前、課中、課后”整個教學過程,多環節深度融入人文素養,緊貼國家發展樹立課程精神氣質。
課前: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借助于現有的網絡教學資源,以小組為單位發布教學任務,對即將開展的教學內容進行討論和思政元素資料查詢和搜集。
課中: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知識和技能蘊含的思政元素,搜索典型思政素材,設計課程思政實施的途徑,緊扣思政目標將家國情懷潛移默化的融入教學中。
課后:借助于網絡平臺發布拓展學習資源,答疑解惑,鼓勵學生對于每一章節利用思維導圖對知識點等進行梳理,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和創新性思維。
同時,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OBE理念,引導學生自主挖掘和總結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做好課前、課中與課后的有效銜接,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滿堂灌”的現狀。
2.3?課程思政元素分析與融入
在探索《電力系統基礎》課程思政元素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課程特點,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做到深挖、細挖、高質量的挖。
電力系統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近年來,電力工業發展迅速,從解放前的落后,到現在逐步成為世界領先,無論裝機容量、發電總量及其新能源裝機容量等都位列世界第一,這一切都離不開世代電力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過程中涌現出一系列大國工程、先進事跡等。
《電力系統基礎》課程思政教學計劃的制定過程中,需同時完善課程教學大綱,梳理課程思政融入點與育人環節。通過我國電力系統發展歷程、科技前沿、關鍵技術、電力人的責任擔當等元素作為切入點,在課堂討論與講授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積極探索、主動參與。
電力系統基礎課程思政元素與課堂知識點、學習目標的對應矩陣如表1所示。
可見,在《電力系統基礎》的多個知識點中,均可以挖掘且有效融入思政元素。思政課程的融入不僅可以提高上課效率,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專業課的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加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專業責任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情懷。
3?教學方法創新
結合課程特點與價值目標要求,“立體重構”整合教學內容,采用逆向思維激發學生思考,轉換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被動角色,再此基礎上,探索思政課程融入的新模式,努力實現教學與思政教學“創新型融合”,將思政元素分層次、有計劃、潛移默化的融入教學過程中,做到潤物細無聲。
課前通過線上教學平臺,提前發布相關任務,包括思政元素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設定小組討論內容,鼓勵學生在課前以小組形式積極探索與討論。如在第一節課開始之前,發布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中央電視臺關于雷神山、火神山建設的新聞報道,引發學生的思考:雷神山火神山電力工程的建設反映了電力人什么精神?在國家遇到危難時,電力人應具備什么專業素質才能快速承擔起責任與擔當?通過討論與分享,使學生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國強大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體會作為電力人的責任擔當,激發學生愛國熱情,鼓勵學生利用專業知識投身祖國建設,服務人民生活。同時從專業的角度鼓勵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視頻中的專業知識,如什么是四回路專向供電?變電站的作用是什么?讓學生同時明確了本專業的主要知識點及其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激發了學生的專業學習熱情,有效地將愛國熱情轉化為學習動力,有助于樹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宏遠志向。
課中授課過程中,將思政元素融入多媒體教學,利用思政背景引入課程知識點,或者從課程知識點延伸思政映射點,使學生在掌握電力系統基礎知識點的同時,能夠對知識背景、關鍵技術及發展前沿有所理解,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整體認識和學習興趣,達到課程思政的教學目的。
課后積極改善評價機制,從學生反饋倒退教學效果,并進行教學反思,不斷優化和提高思政融入技巧與方法,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
4?總結
在專業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需要專業教師進行精心的設計和不斷探索。本文以《電力系統基礎》為基礎,從育人目標、融入理念、思政元素挖掘、融入技巧、教學方法創新等方面,探索了工學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融入的方式和方法。通過3年的實踐教學表明: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工程素養,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專業課的興趣和專業認同感,從而大大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07):1014.
[2]葉方興.科學推進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J].中國高等教育,2020,(Z2):1012.
[3]孫秋野,黃雨佳,高嘉文.工科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方案:以《電力系統分析》課程為例[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21,41(2):475485.
[4]劉陽升,羅奕,李震,等.課程思政融入《電力系統分析》課堂的教學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21,(2):5455.
[5]郭曉瑞,杜樹新,楊婷婷,等.“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21,43(2):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