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
【摘要】面對“雙新”(2022年版新課程標準、新課程方案)的全面推進,教師以語言運用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在課堂中立足漢字根基,聚焦語言實踐,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生成高效的課堂。
【關鍵詞】核心素養;生態課堂;語言運用
新一輪“雙減”政策的全面落實,“雙新”(2022年版新課程標準、新課程方案)的全面推進,不斷改變著我們的語文課堂。不但改變著教師的教學方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活動體系, 而且也深刻地關系到教師的智慧、潛能的開發和生命價值的提升。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新理念,變革傳統的教學思想,以語言運用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任務驅動為載體,聚焦語言實踐,落實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生成高效的生態課堂。
一、立足根基,彰顯文化智慧
漢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不僅是一種記錄語言的符號,也是歷史文化信息的載體。《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于小學的低、中、高三個學段分別提出:“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能感知常用漢字形、音、義之間的聯系,初步建立漢字與生活中的事物、行為的聯系,初步感受漢字的文化內涵”;“感受漢字的構字組詞特點,體會漢字蘊含的智慧”。這就告訴我們,漢字是語文教學的根基,漢字的教學應該貫穿整個小學階段。在教學中,可以從字形結構入手,理解漢字特征;可以從字源字理入手,獲取文化信息,彰顯漢字的文化內涵,體會漢字蘊含的智慧。
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司馬光》一文中,教師關于“眾兒皆棄去”中的生字“棄”的教學讓人眼前一亮。教師先出示“棄”字的古文字“
二、任務驅動,聚焦語言實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而語文學科的語言實踐就是通過識字寫字、閱讀鑒賞、表達運用和梳理探究進行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就要以任務進行驅動,以一個主問題為主線,以學生語言實踐為出發點,緊扣文本的具體內容進行讀寫訓練,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實踐中走上幾個來回,細細品讀,慢慢品味,在讀讀說說、寫寫練練的語言實踐中逐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搭船的鳥》一文,緊扣單元要素“細致觀察,用心感受”,用一個主問題抓住文脈“細致觀察”,聚焦重點描寫搭船鳥的美麗外形和捕魚動作的詞、句、段,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這里不是文本語言的呆板輸出,而是對文本語言進行了重組,讓學生在品讀時還進行了中年段的訓練。接著教師獨具匠心地抓住單元要素設計了兩組練習,第一組練習是:
細致觀察,用心去聽:把短語“沙啦沙啦”“淅瀝淅瀝”“滴答滴答”“嘩嘩嘩嘩”填寫在相應的位置。
天下著大雨,雨點打在船篷上,(? ? ? ? ? )地響。雨越下越大,(? ? ? ? ? ),眼前白茫茫一片。過了一會兒,雨小了,(? ? ? ? ? )。最后,雨停了,樹葉上幾滴雨水滾進小河里,發出(? ? ? ? ? )的聲音。
第二組練習是:
細致觀察,用心感受:“沖”“站”“吞”“捕”。可以選用這些詞,完成下面的句子。
一只獅子發現了目標,它(? ? ? ? ? ? ? ? ? ? ? )。
兩組練習直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把觀察所得寫下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聯系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科語言實踐中建構自己的言語表達,提高他們的語言理解與運用能力,逐步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規范性,從而引導他們學會表達,提升核心素養。
三、以讀為本,提升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進一步強調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就要遵循語文學習以讀為本、自悟自得的教學理念,就要讓學生好好地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讀中生疑,在讀中釋疑,完成從“有疑”到“無疑”的學習過程,以達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精心設計教師語言,創設情境,巧妙點撥,設計個性化的朗讀。
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通過“范讀”“聽讀”“教讀”進行教學。上課伊始,教師通過自己動情的范讀,讓學生沉浸在文本中,從內心深處對小女孩的悲慘命運有了感受;接著教師讓學生自己朗讀喜歡的段落,并進行提問:“你覺得小女孩怎么樣?”以問促讀,讓學生邊想邊讀,在朗讀時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抓住了各個環節中對“讀”的不同要求,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在自讀中感知,在精讀中領悟,在誦讀中表達,在廣讀中積累,由淺入深,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小女孩的悲慘命運。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在語言文字中走上幾個來回,以讀串起了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成長為主動的閱讀者、積極的分享者和有創意的表達者,以讀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為了有效推進“雙減”背景下的新一輪教學改革,緊跟新課標改革的步伐,擺在教師面前的又是一個全新的教育生態格局,也是新的挑戰。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落實“雙減”政策,以核心素養為魂,精準聚焦,立足根基,以讀為本,在豐富有趣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幫助學生形成語文能力和核心素養,讓有效的課堂煥發出無限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