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鵬
摘? ?要:為了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讓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國家出臺了“雙減”政策。在此背景下,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落實好“減負”的工作,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更要思考教學質量的提升,達到“減負提質”的目標。邊遠山區教育任務重、教育資源匱乏,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積極開展“減負提質”的教學工作。本文以初中物理學科為例,探究“雙減”政策下邊遠山區初中物理教學“減負提質”的路徑。
關鍵詞:邊遠山區? ?初中物理教學? ?“減負提質”
“雙減”政策的教育目標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校外培訓負擔和過重的作業負擔。因為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非常重,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對教學工作進行“減負提質”,是每一位教師的重要職責。邊遠山區教育資源、師資力量匱乏,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對教學進行“減負提質”面臨著很大的困難。本文從初中物理學科入手,探究在“雙減”政策下,邊遠山區的教師如何做好“減負提質”的教學工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雙減”政策對開展教育工作的意義
“雙減”政策具有時代性和人文性特征,既符合當代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有助于當代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對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雙減”政策明確提出,要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這對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有重大的推動作用,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其次,“雙減”政策提出要減輕學生的校外培訓負擔,進一步削減了資本在教育中的注入,讓教育“去資本化”,確保了教育事業公平化發展。最后,課堂教學質量是教學的命脈,“雙減”政策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工作進行“提質增效”,有助于強化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素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邊遠山區初中物理教學現狀
筆者結合多年來邊遠山區初中物理教學經驗,以及日常教學觀察分析,總結出了邊遠山區初中物理教學現狀。第一,教學資源匱乏,邊遠山區因為道路交通和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教學資源比較匱乏,實驗器材和模型工具等都無法及時采購。第二,缺乏高質量師資力量,邊遠山區地理位置偏僻,和城鎮相隔較遠,生活和學習條件無法滿足教師的需求,導致師資力量緊缺。第三,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性,邊遠山區的學生很大一部分都是留守兒童,長期沒有父母在身邊監管,學習自覺性很差。尤其是剛進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很容易被外界環境影響學習狀態。
三、邊遠山區初中物理教學“減負提質”路徑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初中物理知識與生活、自然聯系非常密切,主要研究對象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因此,在“雙減”政策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可以從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入手,利用信息技術展示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提升認知水平。
例如,“物態變化”一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六種物態變化的相關概念,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進行課堂導入,將學生帶入思考與轉化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展示圖片,冬天時屋外的氣溫非常低,但是為何玻璃窗上依然有一層水珠,從而引導學生分析屋外和屋內的溫度差,進而掌握汽化的概念。在正式講授每個概念的時候,教師都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生活化情境,將熟悉的生活案例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學會從生活場景中發現物理問題,觀察物理現象,從而開展深入的探究與學習。
(二)開展物理實踐探究活動
初中物理主要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種常見現象和事物,并總結科學的物理規律,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有積極的作用。邊遠山區有著很多獨特的自然景觀,是教師開展物理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自然環境中開展物理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自然的奧秘,經歷科學家探究真理的過程,讓學生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知識接受者,而是一個自然科學世界的探索者和發現者。
例如,在教學“串聯、并聯電路的電流和電壓規律”部分知識的過程中,筆者告訴學生,科學家也是利用串聯和并聯電路,通過將電流表、電壓表正確地連接在電路中,在得出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中,最后得出串聯、并聯電路的電流和電壓規律的,從而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探究活動。首先,筆者將班級學生分為四人一組,各小組之間學生的學習能力較為均衡,且各層次的學生都有。然后,筆者引導學生以小組自主探究的形式,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筆者沒有將結論直接展示出來,而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被動學”到“主動探究”,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設計分層作業,落實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落實教育公平化,提高教育整體成效的重要指導理念。“雙減”政策中的“減負提質”目標,要體現在每一位學生的身上,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但是邊遠山區學校都是班級授課制,學生基礎薄弱,甚至每個班級學生的能力層次都不一樣。因此,設計分層作業,落實因材施教,是“雙減”政策下的重要教學工作。
要設計分層作業,第一步是要對班級學生進行分層,筆者結合學生多次物理考試成績、學生日常聽課情況和表現等,進行分析并劃分層次。劃分的結果是:A層次學生物理成績在班級處于優秀,學習習慣較好;B層次學生成績在班級處于中游,基礎不是很好,對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還不是很熟悉;C層次學生學習基礎最薄弱,沒有掌握基本概念,學習行為與習慣還有待改善,欠缺主動學習意識。
第二步是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和基礎展開作業設計,避免“吃不飽,吃不了”的現象出現,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例如,在教學“歐姆定律”部分知識時,針對C層次學生所設計的作業,應主要圍繞基礎知識展開,題型包括兩種:一是以概念記憶為主導的填空題,強化學生的概念記憶;二是選擇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和公式,為后續實驗和計算做準備。在設計作業時,考慮到C層次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以設計例題,讓學生對照例題展開應用。針對B層次學生所設計的作業主要是以概念應用為主的選擇題、填空題,還包括實驗題和解答題,難度是中等,要求學生必須獨立完成。針對A層次學生設計的作業,除B層次學生的作業外,還應增設一道至兩道拓展題,可以由學生在課后通過小組交流的形式完成,以此來培養A層次學生的拓展思維能力。設計層次性的作業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發展的重要方法,對落實“減負提質”教學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結語
“雙減”政策是減輕學生學業壓力的重要舉措,要求教師要“減負提質”,創新教學手段與方法。尤其是對于邊遠山區的學生來說,由于教學資源和師資受到限制,“減負提質”的工作面臨著重大的挑戰。教師要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從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開展物理實踐探究活動、設計分層物理作業等方面入手,做好“減負提質”的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劉好軍.網絡環境下創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2(8):50-51.
[2]戴耀中.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以初中物理教學為例[J].教師博覽,2022(2):59-60.
[3]王瑞花.初中物理課堂合作學習的可行性及實踐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1):185-186.
(作者單位:江西省崇義縣章源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