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娟
摘? ?要:微課程是當下興起的一種學科課程形式,“微課程群”是將若干個性質相關或者相近的“單個微課程”組成的一個連環式“課程集群”。“微課程群”是美術課程資源的重要構成,豐富了美術課程的資源體系,拓寬了美術教學的路徑,促進了學生的素養發展。
關鍵詞:小學美術? ?“微課程群”? ?路徑
“微課程群”是指能夠將若干個性質相關或相近的“單個微課程”組成的一個結構合理、層次清晰、彼此連接、相互配合、深度呼應的連環式“課程集群”。小學美術課程指向審美情操、審美能力、形象思維、文化傳承、創新精神等美術核心素養,是立德樹人、“以美育人”的重要載體。小學美術課程強調教學的綜合性與探究性,倡導課程資源的多樣性。這就要求教師在現有美術課程的基礎上,要積極開發和利用美術課程資源,優化美術教學手段和方法,增強以美育人的實效。
一、建構小學美術“微課程群”的價值
(一)能夠豐富美術課程資源體系
建構小學美術“微課程群”的意義重大,單個的微課程也許不那么起眼,但一節節相互關聯的美術微課程可以組成一個“微課程群”,一系列主題的“微課程群”又構成了一個龐大的資源庫,讓美術課程資源體系變得豐富而充實。小學美術課程教學有了“微課程群”的加盟,其教學內容就不再單一,美術資源就變得更加豐富,既拓展了美術學習素材,又拓寬了美術探究渠道。
(二)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成功的關鍵。”學生只有對美術內容產生興趣,才會有學習的欲望。美術“微課程群”不僅豐富了美術教學內容,還趣化了美術學習活動,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探索興趣,讓美術學習變得更有意思。美術“微課程群”的建構與實施,改變了原本單一的美術內容,改變了枯燥的美術實踐活動,改變了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扭轉了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三)能夠增強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立德樹人是所有學科課程的根本任務,美術教學也不例外,美術課程通過“以美育人”,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美術“微課程群”將各學科有機融合,更好地凸顯了美術課程的綜合性與實踐性,拓寬了立德樹人、“以美育人”的路徑,“創生”了美術教學的模式,優化了美術教學的方法。
二、建構小學美術“微課程群”的原則
(一)情境性原則
情境教育倡導將學習活動情感化,讓學習在積極情感的伴隨下展開。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情感的重要途徑。因此,美術微課程要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成為美術學習的主人。“微課程群”的建構可以創設一個大的情境,將每節微課有機地串聯起來。
(二)問題性原則
“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觀察和實踐。”在美術微課程建設中,教師應當堅持問題性原則,以解決問題為中心,以探索實踐為手段,在解決問題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形成習慣。美術微課程的建構應當以問題為導向,用問題激發學生的審美觀察與審美實踐,引導學生解決美術中的問題。“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美術微課程中的問題要具有較高的知識含量,要能夠促進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索和實踐。
(三)系統性原則
美術“微課程群”的建構還要堅持系統性原則,應當像一根串聯起來的珠鏈,要通盤考慮統整架構,形成完整的體系。“微課程群”的系統性,體現在微課與微課之間,體現在“微課程群”結構的合理性與完整性上。在建構“微課程群”時,教師不僅要保證同一個“微課程群”有同一個主題(同一個“微課程群”中的每節微課都能緊密聯系),還要做到不同微課群(雖然向度不同、系列不同,但各主題之間互相關聯)之間的整合融通。
三、構建小學美術“微課程群”的路徑
(一)基于現有教材的開發
一組“微課程群”就是一個美術核心觀念的集合。小學美術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等方面的核心素養。美術學科圍繞這些核心素養,建立了一套科學系統的教材(小學階段的教材一共有12冊,每冊教材都有一個目標定位,適用于一定年齡階段的學生)。比如,教師可以圍繞圖像識別這一主題,針對不同年齡特點的學生設計“微課程群”,通過一系列的識圖類微課,引導低、中、高學段的學生感受圖像的造型、色彩、肌理和空間,識別圖像所表達的意義,解讀其中蘊含的文化信息。再如,基于現有教材開發“微課程群”,教師可以從美術四大學習領域分別開發出“欣賞評論主題微課程群”“造型表現主題微課程群”“設計應用主題微課程群”“綜合探索主題微課程群”,等等。根據現有教材的編排序列,把教材中的內容設計成微課,既保證了“微課程群”的系統性,又輔助了日常美術教學。
在立足現有美術教材建構“微課程群”時,教師既可以依據教材內容的編排順序重構,也可以對原內容進行整合重構。比如,筆者圍繞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教材的重點內容,選擇性地開發設計了“魔幻的顏色”“星空的聯想”“快樂的回憶”“團包紙工”四節微課,分別從色彩、想象、繪畫、制作四個維度進行構思,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繪畫技巧、手工創意。
(二)挖掘素材
“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在小學美術學科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課程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從生活中挖掘美術素材,開發設計生活化“微課程群”。比如,自然界隨著四季變化而展現出不同的姿態,產生不同的美感。教師就可以立足自然界中的某一景物,設計春、夏、秋、冬四個板塊的微課程,組織學生觀察同一景物在不同時令的變化,設計出“春之彩”“夏之韻”“秋之色”“冬之魂”系列美術活動,用水彩畫、版畫等各種美術表現手法展現四季的美感。再如,環境保護是我們生活中永恒的主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生活中觀察、調查、體驗、實踐,設計“環保宣傳畫”“環保服裝秀”“環保小創意”等系列美術實踐活動,構建以環保為主題的“微課程群”。哪怕是自然界中的一棵大樹、一株小草,以及校園的一角,教師都可以開發出一組“微課程群”,可以取名為“春花”“夏葉”“秋實”“冬雪”。只要教師善于觀察發現,善于總結提煉,就可以從生活中建構出一系列的美術“微課程群”。
(三)以故事繪本為抓手
美術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的綜合性,主張跨界融合,將美術與相關學科聯系起來,開展跨學科教學,這一理念為美術“微課程群”的建構打開了一扇窗。比如,教師可以將美術學科與語文學科結合起來,將圖畫與文字融為一體,以故事繪本為抓手建構美術“微課程群”。故事繪本“微課程群”的打造,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審美想象與審美創造。另外,教師可以把歷史小故事、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等作為繪畫的題材,組織學生根據故事情節創作圖畫,給故事配上插圖。再如,在教學《大人國與小人國》時,筆者從《格列佛游記》出發,引導學生欣賞故事插圖,讓學生想象在大人國或小人國看到的情景,并畫出來。
“微課程群”極大地豐富了美術課程資源體系,拓寬了美術教學路徑,提升了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志勇.巧妙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2(15):79-81.
[2]陳藝.基于微課的小學美術生本課堂的構建[J].教育界,2022(12):44-46.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通州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