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雙減”背景下,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小學在前沿教育視域下進行了課堂教學范式變革。研究以課程改革為抓手,以評價實踐為助推,努力推進教學改革,將智慧平臺作為主陣地,大膽嘗試“精準教、個性育、自主學”智慧課堂探索。通過改變課堂范式,從源頭上提質增效,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體驗智慧學習。
[關鍵詞] “雙減”;精準教;個性育;自主學;智慧課堂
一、智慧融合,課堂變革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小學以項目研究為抓手,以前沿教育為引領,以教學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評價實踐為助推,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以創生自主學習策略為手段,以構建適應學生內在學力提升的學科教學范式為載體,進行智慧課堂探索。“精準教、個性育、自主學”教學的結構要素大致為“目標建構→方法引領→自主探索→多向交流→多維評價”,自主學習課堂學生“學力進階”目標與范式具體如下表所示。
重構的教學范式堅持“學”為中心,具有如下鮮明的特征:
(一)目標建構:明確學習目標和內容
基于學習者的學習原點,充分了解學情,整合單元內容,將相關概念進行統整。讓不同知識之間形成關聯,探索單元主題探究式教學。同時,還要保證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都能真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方法引領:引導學習步驟和方法
在“精準教”個性化自主學習課堂教學范式下,學校教師得以借助多維度的情境創設和精準的過程設置,讓學生在“發現、尋找、思索、行動”全周期中發展核心素養。在課前學習階段,教師先系統地研讀教材,找準學習起點,明確學習終點,精準把握目標,設計自主學習任務單。之后,再通過智慧平臺“易加學院”,開發配套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開展“前置學”。
(1)采集與匯集:資料個性化推送。讓學生通過資料搜集、調查訪談,對課程產生基礎的理解,為課堂的推進做好準備,并在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傳統游戲我會玩》一課中,教師借助“易加學院”發布導學任務,請學生采訪自己的長輩,觀察生活,從而了解身邊的傳統游戲,這為后續課堂的實操與深入奠定了基礎。
(2)建模與分析:自主質疑,高效學習。學生經歷了“前置學”后,教師基于學情調整教學內容,減少簡單重復性學習和無價值內容的展開。以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比例尺”知識教學為例,教師讓學生結合對中國地圖的觀察,初步了解比例尺的優勢與內涵,同時讓學生自主質疑、自主釋疑,針對比例尺的概念提出不理解的地方,之后則由教師在課堂上更具針對性地解決重難點。
(三)自主探索:鼓勵自主探索和實踐
在課中,學生圍繞真實情境中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和任務進行持續探究,充分實踐,積極協作探討。在共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引導學生理解知識,又要從學習生態場出發,基于師生和生生間的對話、論證、分享、評價、質疑等活動開展教學,以此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
(四)多向交流:倡導生生交流和討論
“協力學”給學生提供了生生交流的機會。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各自取長補短。在聆聽他人觀點的同時,自己也能得到進步與提高。例如,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蘇州的街巷”時,讓學生根據區位、命名等對蘇州古城街巷進行分組,再利用網頁地圖的實景功能線上探索街巷,并在“易加學院”上傳小組合作的收獲與反思,使得整個課堂充滿了學術研究的氛圍。在課堂交流過程中,我們希望線上線下融合,多學科共融,校內外結合,將學習活動和方式開放化。
(五)高效延學:推進遷移運用和實踐
課堂實施“32+8”模式,每堂課在32分鐘的講課之外,留有8分鐘的練習、實踐環節,給予學生及時梳理、舉一反三、延伸學習的時間和機會。這樣可以讓學習環節更完整,促進學生自主復習,將課堂所得及時消化與反思。同時,學校利用微課加持,家校協同,增強延學育人實效。
(六)多維評價:進行互動評價和建議
開展多維度的評價,學生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評,同時結合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家長促評等方式,能對自身學習情況有更客觀的了解,更清晰地知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最終讓素養得到進一步發展。
二、聯動組織,智能推進
基于“精準教、個性育、自主學”智慧課堂實驗的持續推進與創新,學校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充滿活力、朝氣蓬勃、創新向上的教師隊伍。而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技術應用,則起到了非常大的支撐作用。學校高度重視此次課堂改革,在課程設置、課程管理、課堂變革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舉措。
1.“全網覆蓋”:操作平臺便捷化。隨著蘇州工業園區教育“易加學院”等網絡平臺的優化建設與持續推進,我們實現了校園全網覆蓋。這樣能更好地推進師生互動,滿足“精準教、個性育、自主學”需求。
2.“全員參與”:實驗教師自主化。在原有研究的基礎之上,學校落實了專題培訓分項化、課堂教學特色化、實驗教師梯隊化。目前,已基本實現了全員參與,學校教師對智慧課堂逐步形成了從空白到普及、從理論到實踐、從課堂教學到課題研究、從校本化實施到特色化追求的自主研究新常態。
3.“全副探究”:理論站位前瞻化。課堂改革創新研究最大限度地改變了教師的觀念及課堂的組織方式。在大數據時代,教師開始關注知識的習得、關注思維的訓練、關注理論的提升,也在關注課堂實施方式。
三、品牌提升,助力素養
于教師而言,“技術+智慧”日臻成熟。前沿的信息技術切實轉變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效地提高了教師專業化水平,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我校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屢獲佳績。全校教師建立課程數為11837個,班級課程發布數為8181節;創建的資源數量也相當豐富,其中視頻類1433件、文檔類11405件、題庫24059個。同時,學校教師還利用在線課堂,積極錄制課堂教學視頻并開展遠程在線教學,所有教師都能利用在線課堂進行教學。經過實踐與總結,星海小學教師在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能力方面有了跨越式的提升。
于學生而言,“素養+智慧”圓融共進。經過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在區教學質量監測中,我校在教學質量上保持領先,在各級各類活動和競賽中,獲獎學生的比例也進一步提升。可以說,“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在智慧課堂的信息技術應用中收獲了知識,提升了學習力,體驗到了智慧學習。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重點難點解讀專輯[J].人民教育,2022(Z2).
[2]蔣紅斌.“雙減”背景下學生自主學習的價值、限度及其實現[J].教育學術月刊,2022,(04).
馮靚琰?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