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成瑾
摘 要:在當前的新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與新媒體設備已經正式進入大眾視野,人們也已經習慣了利用網絡平臺獲得各項信息資訊。在這一前提下,新課改任務得以高效落實。教育工作者可以在互聯網中搜索信息資源,豐富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以此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讓他們對語文課程產生更高的期待。為此,本文通過分析影視資源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結合筆者自身經驗提出了幾點行之有效的教學舉措,目的在于探索出符合當前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語文教學模式。
關鍵詞:影視資源;輔助教學;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3-0186-04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體系中的大力推進,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得以同步提高。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素在于以人為本,需要重點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并著重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與品質特征??傮w來看,素質教育包括知識素養、心理素養、身體素養以及社會素養等多方因素,需要教育者不斷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積極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豐富常規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為此,小學語文教育者應當超越語文課程本身的文本特性,通過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教學手段豐富語文課堂的組織形態。
1.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實意義
(1)拓寬知識面
受到課堂時間的限制,小學生在課堂中接觸到的知識內容相對有限。但在傳統模式下的語文課程中,教育者對教學大綱與教材內容的依賴度過高,教授學生的語文知識也大多來自教材文本。此種局限性的教學模式并不利于學生知識視野的開闊,同時也會影響到他們對語文課程的學習積極性。為此,將影視資源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中,可以為學生打造出一個嶄新的學習平臺,讓他們接觸到教材中涉及不到的新知識,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更加輕松愉快。
(2)培養創造力
在新課改背景下,最核心的教育目標是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造力。過去,教育者大多應用的是滿堂灌與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整個語文課堂教學氛圍十分沉悶,學生的思想觀念得不到釋放。小學生群體的最大特點是喜歡新鮮事物,他們渴望在語文課堂中吸收新知識,掌握新技巧。尤其是在接觸新鮮事物時,由于小學生尚未形成思維定式,因此他們將在持續探索的過程中釋放出無盡的創造力。教育者不應當用固定的教學方法桎梏學生的思維發展,而是要將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引導他們在新領域中不斷創新與進步。而影視資源的應用則可以順利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教育者應根據語文課堂的教學主題和教學要求靈活選擇適當的影視資源,并在這一進程中著重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
(3)打造生動的語文課堂
影視資源的最大優勢是能將不同的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動態化地展示給學生,并且可以借助真實的場景模擬傳遞制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內涵。從小學生的角度分析,這種真實生動的教學方法要遠遠優于文本內容,不僅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長時間地吸引到課堂中,同時還可以輔助學生更為精準地理解課文主旨。此外,教育者在組織學生觀看影視資源時,也可以根據其中的情節走向與人物特點為其設置相應的問題情境,幫助師生形成良好的關系,營造出輕松愉快的語文課堂氛圍。
2.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原則
(1)主體性原則
想要成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應用影視資源時,應當重點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興趣點合理選擇影視教育資源,以此達到預期的高效教學目標。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影視資源的應用可以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輕松且趣味性十足,改變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刻板印象,并對語文課程產生更高的期待。因此,教師可以從現有的語文教材出發,搜索與之相關的影視片段,讓學生能夠更加順利地沉浸其中,主動完成知識探究任務。
(2)匹配性原則
在當前的新課標背景下,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滲透影視資源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教師作為課堂中的組織者,應當遵循匹配性原則合理選擇教學資源,確保選擇的影視資源能夠與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完全一致,避免為學生帶來不必要的學習壓力,利用好有限的課堂時間盡可能多地完成教學任務。
3.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1)利用影視資源進行新課導入
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教學價值,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前提下,可供教師選擇的教學方式更加多樣,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也變得豐富多彩。在開始新課教學之前,教師要利用備課時間對文本內容展開深刻且細致的解讀,將其中的重難點知識逐一列舉出來。另外,還可以借助互聯網,搜索與新課程教學主題有關的教學資源,避免讓學生產生疲勞感,將他們的注意力牢牢鎖定在課堂中。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影視資源進行新課導入,從學生的視角出發構建出多元化、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改善傳統課堂中單調、乏味的課堂氛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其創新意識的強化打好基礎。
例如,在教授《少年閏土》一課時,教師可以在開展課程內容教學之前,抽出2分鐘左右的課堂時間,組織學生一同觀看有關魯迅和閏土的影視材料,讓學生能夠直觀了解魯迅和閏土的少年生活。順利激發他們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做好課前導入環節中的鋪墊工作。通過合理搭配影視資源,將進一步滿足小學生的信息捕捉需求,將教材內的文本內容具象化地呈現出來。教師作為組織者,應當主動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根據學生的喜好挑選不同類型的影視作品,以此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將他們的注意力引向文學經典中。
(2)利用影視資源給學生帶來情感震撼
小學生因年齡較小且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在學習過程中會表現出自控能力差、理解能力不足等問題。為了將學生的注意力長時間地集中到課堂內,教育者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避免讓學生對語文課程產生負面情緒。而精彩的影視資源對小學生而言有著極強的吸引力,通過將畫面豐富、情節跌宕起伏的影像資料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給小學生,一方面能夠避免他們在課堂中出現溜號的情況;另一方面則可以為師生創設出更多的交流話題,讓學生可以借助影視資料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從而產生更加強烈的情感震撼。
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文章作者雖然針對諸葛亮的借鑒過程進行了十分細致的描寫,但僅僅憑借文字內容,很難讓學生感受到草船借箭時的緊張局面與宏大場面,并且無法產生情感層面的共鳴。為了能夠讓學生更為全面且深入地理解文章內涵,更好地認識到諸葛亮的人物形象,教育者則可以將電影《赤壁》中有關草船借箭的片段截取下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給學生,讓他們直觀地看到草船借箭這一歷史場景的宏大場面,同步帶來視覺與聽覺上的震撼感。另外,通過表演者的精彩演繹以及周邊環境的渲染和烘托,學生將更好地了解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并對這一歷史人物產生更為強烈的探究欲望。在觀看完影視資料后,教育者要抽出一部分課堂時間,帶領學生再次對比課文內容,共同討論出影視作品與文字描寫之間存在的差別。通過這一環節,可以進一步加深課文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并更好地把握文章細節。又如,在教授《橋》這一課程時,教育者可以在網絡中搜索一些與災難片有關的視頻片段,讓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人們在經歷災難時的具體表現,通過將學生帶入真實的情境中,讓他們可以設身處地地理解課文中描寫的人物的悲傷感與無力感。
(3)利用影視資源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在課改背景下,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比傳授理論知識更重要。將影視資源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中,能更加順利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與探究精神,并引導他們將語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內容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幫助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為此,教育者需要將影視資源作為語文課程的對比資料,要求學生結合影視資源的內容展開深層次探究,通過對比分析發現問題所在。這一環節,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舉一反三能力也會得到同步強化,并逐步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
例如,在教授《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課文時,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中給學生播放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的視頻片段。這電影所呈現出的故事情節十分感人且生動,其中包含很多細節,將雷鋒精神的真正含義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看完這部電影的視頻片段之后,很多學生都默默流下了眼淚,讓他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觸動,并且懂得了為什么要學習雷鋒精神,以及“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隨后,教育者則可以組織學生展開更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想象一下,如何使雷鋒精神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繼續發揚下去,并結合之前的電影情節,談一談自己對雷鋒精神的看法。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讓他們在小組內共同交流,將自己對雷鋒精神的理解表達出來。由此可見,教育者只要能夠根據語文課程的教育主題合理選擇影視資料,就可以使其成為推動語文課堂教學高效開展的助推劑,帶領學生更深層次地挖掘課文中的知識內涵。
(4)利用影視資源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
由文字描繪出的藝術形象雖然極具審美意蘊與情感內涵,但由于文學形象屬于間接性傳播,因此只能夠存在于讀者的想象中。相較于成年人,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相對較弱,通過影視作品的輔助,可以將平面中的藝術形象更為真切、直觀地展現出來,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抽象形象。事實上,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中包含非常多的優秀文學作品。但由于文字描繪出的文學形象十分抽象,如果不能側面引導,將會影響到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深入了解可知,絕大多數的小學生都很難憑借語言文字形成直觀的文學形象,影視資源的應用則可以順利解決這一問題,以此達到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授《七律·長征》這一課程時,其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當代小學生很難憑借這兩句詩句的描寫理解當時那段異常艱苦且充滿了戰爭硝煙的歲月,他們沒有看過金沙江,同樣也沒有到達過大渡河,自然也就無法感受到大渡河那仿佛能吞噬人靈魂的湍急水流、想象不到盧溝橋上寒氣逼人的鐵鎖鏈。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很多學生都只能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背誦詩句文字,難以真正融入詩詞的恢弘意境中。教育者則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播放《飛奪瀘定橋》與《巧渡金沙江》電影的視頻片段,讓學生直觀地看到長征歷程中紅軍戰士是怎樣在充滿了艱難險阻的抗戰道路中勇敢前行的,并對長征故事與紅軍戰士產生更直觀的理解。在觀看完影視資料后,學生就會懂得詩句中的“暖”與“寒”的應用是多么的精準。又如,在教授《黃繼光》這篇課文時,其中描寫的戰爭場景是發生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的,由于受到時間與空間上的制約,學生很難憑借課文描述理解這段歷史事件的真實面貌。為此,教育者則可以為學生播放關于黃繼光和抗美援朝戰爭的相關影視資源,學生可以結合影視資源解讀課文內容,讓他們更深刻地了解黃繼光做出的歷史壯舉,以此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影視資源的輔助下,可以將原本抽象化的文本知識更為形象具體地展示給學生,化枯燥為有趣,讓學生對語文課堂產生更強烈的期待。
(5)利用影視資源提高學生的觀察與理解能力
互聯網技術與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讓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資源變得更加豐富,以此達到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教育者可以根據課程主題,在網絡中搜索與之相匹配的影視資源,并借此機會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有效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
例如,以《他像一顆挺脫的樹》一課為例,這篇課文是對祥子的外貌描寫,展現出了他身體強勁、結實的特點,同時也側面反映出了祥子具有的旺盛生命力。教育者則可以利用以下的場景進行教學引導:同學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文,“他”所指的就是《駱駝祥子》中的祥子,介紹了一名普通人力車夫祥子的故事,并且向我們描繪了極具老北京風情的人間世態,請跟隨老師一同觀看電影《駱駝祥子》的視頻片段。讓他們直觀看到祥子的人物形象,進一步體會文章作者為何用“挺脫”形容祥子。看完視頻資料后,將學生分成多個活動小組,要求學生在小組內展開討論,結合課文內容,對比影視資料畫面逐一列舉出祥子的外貌特點。在問題情境中,學生進行了以下匯報:“他的身量與筋肉都發展到年歲前邊去了(指的是祥子長得非常結實)”“二十來歲,他已經很大很高……一個臉上身上都帶出天真淘氣的祥子的大人(指的是祥子雖然外表上看起來很高大,很健壯,但他仍然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殺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褲,褲腳用雞腸子帶兒系住,露出那對‘出號’的大腳(指的是祥子身強力壯,并且非常能夠吃苦)”。當學生逐一給出答案后,教師再次為他們播放電影中的視頻片段,并讓學生將課文中的想象描寫與之對比,通過自主觀察說一說對“挺脫”一詞的理解。在課程最后,為學生留出以下作業:請利用課后時間,與父母一同觀看《駱駝祥子》這部電影,并給你心目中的祥子畫一個素描肖像,邀請父母對你的作品進行點評。
(6)利用影視資源培養學生的細節描寫能力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中,寫作一直是重難點課程。對很多小學生而言,他們在進行文學創作時,經常會遇到言之無物的情況。在面對寫作主題時,似乎有很多想要表達的信息,但落實到寫作中后,則變得十分蒼白。這主要是由于小學生的知識內涵過于匱乏,無法將心中所想、腦中所思落實到文字中。基于此,教師則可以利用影視資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細節描寫能力,讓他們通過觀看影視作品,從不同的視角出發觀看世間百態,并將影視作品中的情節進行內化吸收。當代小學生從小就備受家庭成員的關注,逐漸養成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并不愿意主動觀察周邊事物。尤其是在進行場景描寫時,很多學生都無法寫出準確且詳細的場面,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應當通過影視作品這一渠道,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生活中的人物、事物,如影視作品中角色的穿著、外貌、動作、表情等,均能夠呈現出對方的心理與思想活動變化。隨著學生觀察能力的逐步提高,他們在進行寫作訓練時也將更為精準地把握整體、精雕細節。
《小兵張嘎》是很多小學生都非常喜愛的電視劇,其中有非常多經典的片段。以嘎子與胖墩兒摔跤的片段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嘎子和胖墩在摔跤時的狀態,并進行總結:“嘎子精神抖擻,像個小猴子一般上躥下跳。”教師要在旁提醒,嘎子此時正在盤算著如何用巧勁兒贏得胖墩兒;在觀察胖墩兒,他瞪著眼睛,彎著腰,也在全神貫注地尋找制勝的機會。通過上面這種十分細節且傳神的特寫鏡頭,不僅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鎖定在影視畫面中,還可以有效鍛煉他們的觀察能力,并準確區分嘎子的精明和胖墩的憨厚。隨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之前運動會中的拔河比賽視頻,讓學生仔細觀察畫面中的自己,并回想一下當時激動的場面。在看完視頻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回想一下雙方隊員與拉拉隊員的表情和動作,挑選出一個自己印象深刻的畫面,寫一篇以拔河為主題的小作文。由于拔河活動是學生的親身經歷,再加上剛才的視頻畫面,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表現得心應手,寫出的文章也更加生動、形象。
4.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下小學語文課堂的教育資源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將影視教育資源融入語文教學中,不僅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探究性,還可以增強語文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將其打造成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精神殿堂。日后,教育者要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鎖定語文課堂的教學核心。通過巧妙選擇影視資源幫助學生開闊知識視野,并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他們同步帶來心靈與智慧層面的啟迪。
參考文獻
[1]吳麗麗.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24).
[2]廖謝英.探析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2).
[3]李蓮.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模式改革[J].語文建設,2015(33).
[4]林永旭.借助影視資源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研究[J].新作文(教研),2021(07).
[5]鄭圭蓮.影視資源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研究[J].課堂內外(小學教研),2021(08).
[6]邵秋菊.淺談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課外語文(上),2020(06).
[7]馮雪芳.影視資源進課堂——淺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J].考試周刊,20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