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蕙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的改革,教育部門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是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指標之一。本文立足于小學數學教學,探討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對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就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掌握數學學習技巧,為今后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學習奠定基石。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階思維能力;綜合素養;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3-0212-03
數學學習不僅局限于對數學課本的基礎知識進行學習,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符號、空間、幾何、數據等形成處理的思維觀念。促進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發展,能為后續數學甚至是理科相關學科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講究策略,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自主地對思維模式進行訓練。
1.小學數學高階思維能力的概述
教育學家對學習思維進行了六個層次的分類。其中,記憶、理解和應用為低級思維,高級思維分別是分析、評價和創新。小學數學教學中只對數學知識進行教導和淺顯應用,會桎梏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發展。教師要對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意味著要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背后的內在邏輯,并在此基礎上,對知識進行遷移和綜合性應用,解決生活難題,創新數學理念,在舉一反三的同時,對知識進行批判和探究式學習。
2.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1)人才培養的必然需求
信息技術為教育領域改革帶來契機,知識攫取難度降低讓學生擺脫與教師之間的“領導與從屬關系”。學生學習的重點不再局限于拓展知識面,而是立足于既有知識進行高度和深度的創新。這意味著學生要具備對新事物的適應、分析和評價等能力,而這些能力恰巧是高階思維能力的具體表現。隨著教育改革推進,我國頂層設計和底層施行都十分注重對學生批判、探究、創新等能力的培養,這些內容是時代賦予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
(2)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
數學課程在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培養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下意識地對學生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進行栽培。通過數學教學的一系列改革,思維能力培養的內容和方式也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教師要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這要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和主體進行主導式學習。
小學是學生進行高階思維能力訓練的起始階段,并在此過程中能逐步對思維習慣和技能鍛造成型,對學生進行高階思維能力的訓練也是小學教師教學的內在要求。因此,小學教師應該腳踏實地地推行高階思維能力訓練,滿足新時代對數學教學提出的要求,完成數學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
(3)數學概念教學的重要目標
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礎細胞,在數學學習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隨著教學深入,部分教師會在潛意識中將數學學習的深度進行拓展,但實際教學效果還有所欠缺,教師教授和學生學習間存在落差,很多學生的數學學習還停留在表面,對數學概念只處于基礎的理解和應用階段,并不能有效地對數學概念進行辨別區分,也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的變遷舉一反三。在高階思維鍛煉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對數學概念的學習的重要性。學生一旦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了高階思維能力,就能夠自發地對數學概念的本質和無關屬性進行分析,逐步對數學知識進行整體框架的架構,并且在面對實際問題的時候,根據數學概念的周延進行靈活適用。
在概念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還能夠讓學生形成高效的思維能力,解決其他學科的相關問題。高階思維能力中的分析、評價和創造思維是相輔相成的,學生能夠在對數學概念進行學習時獨立進行深入思考,進行知識點聯動,形成科學的知識體系。
3.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具體措施
(1)注重分析思維訓練,激勵高階思維能力培養
第一,進行分類學習,簡化知識。分類學習是一種基本的數學學習技巧。對數學知識進行分類學習,能夠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數學概念和知識中最本質的特征,并且進行有效的分類學習。在分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知識內部結構有自主認識,提高辨別能力。例如,在對“長方形”這一章節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對不同長方形長寬的共性進行歸納,讓學生對長方形進行共性特性分類,對這類圖形展開系統化的認識。通過對數學知識進行分類學習,讓學生從整體上對某個知識點進行把握,整理知識體系,從而簡化對數學知識的認知。
第二,比較數學概念,對比學習。比較學習是學生認識客觀事物的一個基礎性方式。教師要在教學中下意識地讓新舊知識創造聯系,形成自身的數學知識網絡圖。通過比較,學生能夠在掌握新舊知識點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點的前提下得出全新體會,實現知識的更新和創新。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前文總結長方形特點的基礎之上,讓學生對比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異同,在總結和批判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分析能力。通過對數學知識在分類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學習,能夠讓學生在數學概念中認識異同,從多個角度展開對數學知識的了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第三,培養表達能力,化具體為抽象。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會經歷認識具體知識,對具體知識進行鋪陳式學習,然后再將具體知識轉化為抽象符號進行總結記憶的階段。因此,教師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的數學符號敏感度和言語總結能力進行培養,幫助學生創建知識體系。例如,在教學“混合運算”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混合運算相關重點進行了解,由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體就自我理解的部分講解出來,幫助學生將具體的知識點吸收進去,然后簡化為自己的抽象符號輸出。通過對學生的言語表達和控制能力進行培養,能夠讓學生豐富數學知識儲備。
第四,提高學生溝通能力,融會貫通。師生之間的溝通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對學生的學習成效有重要的影響。一方面,溝通是最好的反饋形式,教師能夠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對教學目的、方法和形式進行完善;學生也能夠在溝通之中學到教師和其他同學的思維方式,對自身的思維方式進行完善。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的時候,教師可以逐步詢問:“三角形和四邊形有什么特點?”“它們的面積計算方式是如何分析出的?”“三角形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式是不是只有一種?”利用師生之間或者是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刺激和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逐漸深入的思考。通過提高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溝通能力,讓師生之間實現教學相長,學生間的學習成果實現共享,數學學習能夠變得事半功倍,讓學生在交流意見中對數學知識實現融會貫通。
第五,注重習題選擇,由淺入深。數學學習是一個持續階段,不能夠一步登天。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太過激進,要循循善誘,通過層層遞進、相互聯系的問題,讓學生進行遞進式的學習。在課后提升中,也要緩步進行,幫助學生打牢基礎。例如,在教學“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教師可以用基礎加減乘除法進行練習,在學生掌握基本單一算法之后,逐步進行混合符號和括號的添加,最后再結合應用題進行情境化練習。通過對習題進行篩選,教師能夠有效地對學生學習進度進行掌控,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容易對數學學習產生畏難情緒,逐步對數學學習進行提升。
(2)注重評價思維訓練,推動高階思維能力提升
第一,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逆向思考與學生吸收知識的思維方式不同,能夠推動學生從相反方向對知識進行演練。在逆向思維的訓練過程中,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轉化成一種思維過程。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告訴學生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后再讓學生通過計算公式來推導公式得到的方式。通過對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培養,能夠讓學生全方位地對知識進行把握,在數學學時突破思維定式,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第二,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反思。回顧反思是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時不斷進行自我核查,在反思的過程中實現對數學知識的重構和數學思維的構建。教師在教學完一個階段的數學知識,要主動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反思,幫助學生鍛煉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完“分數的計算法則”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整數、小數的運算進行回顧,幫助學生提高整數和小數之間轉化。在此基礎上,進行整數、小數和分數之間的混合運算。通過帶領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有效的反思,讓學生在往前學習知識的時候不斷向后回顧,學會串聯和應用。
第三,對知識點進行變通訓練。變通訓練是教師用來鞏固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通過改變所學知識中的某些變量,形成全新題目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查。既能通過微小變化幫助學生訓練分析能力,又能讓學生進行批判式學習。例如,在教學“統計圖”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統計圖上的數據進行直接獲取,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進階提問,讓學生對參數的比值和和值等進行計算。通過對數學知識點靈活變通運用,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能夠學到教師思維模式,靈活運用學習到的數學知識。
第四,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應用聯系。數學的高階思維能力需要在生活場景中進行具體演練,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要注重將數學知識學習和生活實際場景結合在一起,拉近學生和知識點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能夠借助生活化情境對數學知識點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在教學“時分秒”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表用時分秒展現出來,然后計算相關差值和耗時總值。通過結合生活實際場景,優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同時對知識點進行應用分析和創新。
(3)注重創新思維訓練,優化高階思維能力鍛煉
第一,開放式解題,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數學知識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往往同一道題有多種解答方式。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應該拘泥于正在學習的知識,應該對解題方式不設限制,讓學生利用自己積累和拓展到的知識,進行多元化解答。例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的時候,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等因為形狀不同其在求面積的時候的計算方式頁不同,往往有多種可以進行分割的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地進行面積計算。通過對解答問題開放化,不拘束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其更加自如地貫通所學知識。
第二,利用寫作學習,激發學生數學潛力。合作學習是數學學習學習中常見的學習方式。一方面,合作學習能夠推動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培養積極的學風和優良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在合作學習背景下,學生的優點能夠被聚攏,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小學的時候,可以多多借助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和特長。例如,在教學“平移、旋轉”等圖形變化的時候,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通過合作,將圖形的前后變化分工繪制出來,對變化過程進行評價。通過合作,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分析創新的能力。
4.結語
綜上所述,對學生進行高階思維能力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新時代背景下數學概念教學的主要目標。課本知識是學生學習的基石,在此基礎上,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將其貫穿到數學教學的整個流程。教師在對知識進行講解的時候,一方面,要注重拔高課本知識的難度,刺激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讓學生自主對數學知識和學習技能進行探索,打破既定框架,發展自身學習方式。除此之外,在課后提升中,教師要注重提高數學作業質量,以高質量作業來促使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推動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歸納總結,并在此前提下進行創新探索,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參考文獻
[1]梁志松.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以“植樹問題”的教學為例[J].教育界,2021(31).
[2]夏建華.發展高階思維 提升核心素養——例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發展高階思維能力[J].學苑教育,2021(21).
[3]吳仁玉.小學數學教學中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路徑[J].名師在線,2022(26).
[4]李英.培養思維力,促思維發展——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能力探微[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