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娜?江根蕾
摘 要:目前,伴隨著鄉村建設的發展,傳統的傾向于城市空間的園林設計課程研究和教學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因此,將鄉村景觀設計案例納入園林設計課程教學改革中,將前沿的生態景觀設計理念引入園林設計課程教學中,兼顧鄉村的特殊性,是與時俱進更新教學案例的客觀需求,對促進技工教育與時代發展接軌、加強園林設計課程與社會需要銜接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未來鄉村 生態景觀設計 園林設計 教學應用
一 、園林設計課程教學案例應用現狀
長期以來,城市空間一直是園林設計行業關注和研究的重點。建立在時代發展和行業需求的基礎上,傳統的園林設計課程主要針對城市廣場、城市道路、公園綠地、單位附屬綠地、居住區和屋頂花園等城市空間進行教學和研究,缺乏針對鄉村景觀設計的教學內容。目前,教學案例呈現出以城市空間為單一典型研究對象的趨勢,這在技工院校教學中采用的《園林設計》和《園林規劃設計》等相關教材和著作中體現得更為明顯。
鄉村的場地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特點,使用者主要是鄉村常住人口。相對于城市園林景觀來說,鄉村景觀的設計有其典型性和特殊性。我國自實施鄉村振興計劃以來,無論是過去的美麗鄉村建設還是現在的未來鄉村建設,鄉村景觀越來越凸顯出其區別于城市景觀的特殊性,鄉村景觀設計也越來越受到了行業從業者、學者和教師等人群的關注。但從目前來看,技工院校還沒有將鄉村景觀設計案例納入教學案例中,沒有結合鄉村生態設計理念開展應用研究。
二、未來鄉村模式下園林設計課程教學案例設計探索
(一) 引入未來鄉村設計案例是時代發展的客觀需求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浙江省委省政府在2020年發布的《關于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見》中,提出探索建設 “未來村莊”建設的戰略部署。2021年3月,溫州市印發《關于開展未來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把未來鄉村建設作為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的重要抓手和特色品牌。2021年5月,《杭州市未來鄉村建設工作方案(試行) 》出爐,將未來鄉村建設提上了日程。及至今日,未來鄉村建設已經在浙江省內全面展開,多個地區已開展試點。
傳統的單一針對城市景觀的研究和教學方式,忽略了鄉村的特殊性,未將鄉村景觀作為獨立的場地進行分析研究,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學校是社會人才的儲備基地,技工院校應以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為基礎,將專業課程建設與時代發展接軌,持續更新課程內容。因此,把握社會需求,緊跟行業趨勢,對園林設計課程案例進行更新,認可鄉村空間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增設鄉村景觀設計相關案例,成為當前和今后園林設計課程建設的客觀需求。
(二)生態景觀設計理念在未來鄉村建設中的應用
1.“生態化”是未來鄉村建設中重要的價值取向
生態景觀設計在未來鄉村建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未來鄉村生態景觀設計以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為前提。鄉村自然環境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穩定的生態系統,保持現有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是景觀設計的基礎,要尊重并保護當地自然地形地貌、水系以及自然植被等的發展。在此基礎上,進行生態修復保護,因地制宜,保留鄉村記憶,傳承鄉村文化,突出田園風貌。
2.生態景觀設計是未來鄉村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打造未來鄉村生態場景,推行“微改造”,強調統籌保護山水林田湖草沙,使綠水青山、藍天白云成為鄉村最顯著的標志。
以“無廢村莊”為目標,探索開展白色污染、田園污染、洗滌污染治理行動,建設山水與鄉村融為一體、村居與田野相得益彰的可持續發展樣本。
大力發展珍貴樹種、鄉土樹種,建設具有鄉村特色的綠化景觀,在未來鄉村的建設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三、未來鄉村生態景觀設計的教學應用
(一)典型案例確定
在未來鄉村建設的大趨勢下,基于校企合作平臺,筆者以“平陽縣鬧村鄉未來鄉村規劃設計”項目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其區別于城市景觀設計的特殊性,重點研究生態景觀設計理念的應用實踐。
(二)教學組織
1.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是課堂教學的基礎,包括教師課前準備和學生課前準備兩部分內容。
教師課前準備資料包括四方面內容:“平陽縣鬧村鄉未來鄉村規劃設計”項目地理位置、交通情況、自然資源、人口分布、文化背景、旅游資源、特色產業以及周邊環境等;項目生態景觀設計構思和設計理念;項目生態景觀設計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學生討論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案。
課堂討論題目為“平陽縣鬧村鄉未來鄉村規劃設計”項目生態景觀設計的亮點和不足之處。將相關資料通過“學習通”App分發給學生,推薦未來鄉村建設相關政策文件,鄉村生態景觀設計相關研究論文及知網、萬方等網絡資源供學生學習參考。通知學生課堂分組討論內容和課前準備工作。
學生課前準備包括三方面內容:查閱相關資料,熟悉項目基本概況;了解未來鄉村生態景觀設計的含義;自主分析項目生態景觀設計的亮點和不足之處。
2.分組討論
通過課堂分組討論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可以采用“先分組,后討論”的方式開展。教師分組時以學習能力、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是否有計算機、男女比例等為依據,注意各組成員的能力水平分布均衡,便于橫向對比和討論順利展開。由小組成員推選組長,由組長分配組員工作,開展討論、記錄和數據整理等工作,要求分工明確且工作內容不重復。組內討論要求所有組員積極參與,有序發言。在每位組員發表觀點后,組內成員之間進行相互提問和解答。組內討論后形成統一的思路,由組員分工完成分析方案,形成初步結論。
產生初步結論后,由各組組長作為代表展示成果、匯報方案,每組匯報時長為5分鐘。其他小組針對方案進行提問,由匯報小組進行解答,進一步開展組間討論。由各組完善方案,形成最終結論。
3.激勵引導
在組內和組間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是討論的主體,教師應適時激勵引導學生打開思路,積極發言。
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討論過程中表達的觀點少做或不做評判。在討論產生爭議時假設問題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引導學生進行開放性思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在討論陷入僵局或偏離主題時,采用過渡性的語言合理引導,打開僵局、回歸主題,以便討論順利進行。通過激勵和引導,讓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各抒己見,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總結升華
課堂討論完成后,教師針對課堂討論的情況進行總結。對于學生討論過程中的參與性和積極性予以肯定。回顧本次教學內容,強調案例中用到的未來鄉村生態景觀設計相關理論知識,針對設計的重難點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對案例背后反映的未來鄉村建設中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的問題進行思考。
同時,對于各組課前準備、課堂分組、人員分工與討論的情況進行點評,對于各組在討論過程中提出的觀點進行客觀分析,對于準備充足、緊扣主題、分析透徹、富有創意的方案給予肯定,對于其他方案予以鼓勵,提出期望。
最終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形成書面的分析方案。
5.評價反饋
以學情為基礎,依據學習目標,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采用學生自評、組內互評、組間互評、教師評價、企業評價五位一體的模式,綜合進行學業評價。
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課堂表現、過程參與、團隊合作、成果反饋和展示匯報情況,結合職業素養與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科學評價學生的學業表現。通過評價反饋,了解課程實施的情況,判斷學生的學習質量,了解學習成就、問題和需要,對課程下一步的教學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為進一步完善園林設計一體化課程教學提供依據。
四、小結
未來鄉村建設是一項前瞻性、創新性的工作,是新時代中國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的方向。
未來鄉村生態景觀設計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將未來鄉村生態景觀設計的典型案例引入到園林設計課程案例教學中,是與時俱進更新教學案例的需求,對填補園林設計課程案例空缺,促進技工教育與時代發展接軌,加強園林設計課程與社會需要銜接,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周雨熙,丁山.基于鄉村人居環境的生態景觀設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1(24).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第一技師學院 葉娜;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城建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江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