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霞 姚永梅
摘? 要:目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存在如教師融合意識薄弱、融合方式機械、缺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等問題。小學數學教師既要加強專業學習,提高文化素養,增強傳統文化融合意識,還應該深入挖掘與小學數學內容相關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積極創新融合方式,提高數學教學和傳統文化融合效果,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小學數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策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在“課程理念”中指出,課程內容要關注數學學科發展前沿與數學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優秀傳統數學文化作為數學思想、語言、方法的綜合體,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等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挖掘數學教材中蘊含的數學家的故事,在數學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豐富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的價值
1. 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也蘊含著一些數學知識。小學生正處于心智發展的啟蒙階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走進數學世界,學生看到的不僅是數字、符號、概念、命題,還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豐富多樣的數學文化,如歷史悠久的數學發展史,默默奉獻的數學家,數學中的對稱美、曲線美和方法美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機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能讓學生習得數學基礎知識,還能拓展數學學習的意義,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國數千年沉淀下來的文化精華,感受美的熏陶,構建數學與文化之間的橋梁,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美、欣賞美,進而創造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2. 有助于塑造學生的優秀品質
中華優秀傳統數學文化的德育價值,主要體現在數學精神的育人價值和數學家人格的榜樣價值上。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蘊含著數學家的嚴謹求實態度、良好人格修養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這些優秀品質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學習榜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塑造學生的個性品質和主體人格,幫助學生塑造腳踏實地、細致謹慎的優秀品質,鑄就學生頑強進取、勇于探索、無私奉獻的精神,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3. 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數學是一門思維嚴謹、邏輯性強的學科。中華優秀傳統數學文化的精髓在于數學思維,即從數學的視角出發觀察生活,用數學的思維思考和解決問題。目前,小學數學教學往往只注重教給學生教材知識,很少觸及數學史、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數學文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得不到有效發展。如果將中華優秀傳統數學文化滲透到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在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的同時,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數學學習心理品質,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發展。
4. 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相對抽象而難以理解,學生往往缺乏濃厚的學習興趣。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稱“教材”)中蘊含著許多傳統文化資源,如“田忌賽馬”“圍棋中的數學”“數字黑洞”“有趣的七巧板”“雞兔同籠”“韓信點兵”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隱性的傳統文化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顯性和隱性傳統文化素材,巧妙地將其融入數學教學中,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投身于數學學習中。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存在的問題
1. 教師融合意識薄弱
教師數學文化素養包括數學文化知識、數學文化技能和數學文化情意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效果,與教師自身的數學文化素養息息相關。目前,部分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明顯不足,對優秀傳統數學文化知識的內涵認識不到位,簡單地將傳統數學文化定位為數學發展史,忽略了數學知識背后蘊藏的豐富文化因素,致使傳統文化與數學教學的融合失去其應有的價值。另外,教育功利化傾向突出。部分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只考慮常規數學知識的達成目標,很少將傳統數學文化作為教學目標,更沒有在教學環節設計傳統數學文化內容,無法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
2. 教師融合方式機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數學教學的融合,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師只是在課堂導入環節介紹一些簡單的傳統數學文化知識,或者是在知識拓展環節向學生介紹傳統數學文化,對數學問題的來源和歷史不進行過多的解釋和說明,以至于學生對傳統文化一知半解。另外,部分教師只是將教材中涉及的數學史料、蘊含的數學文化等相關內容以圖片、視頻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并未將其作為數學內容的一部分進行深入講解,教學活動單一,融合方式機械,學生積極性不高,這是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數學教學融合的因素之一。
3. 缺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
數學教材中的數學史、數學故事等方面的傳統數學文化只是一個“點”,要想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要拓寬優秀傳統文化的“面”。目前,大部分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囿于教材,對傳統文化與數學教學的融合僅僅停留在教材層面,只是向學生介紹教材中涉及的傳統文化內容,很少主動挖掘課外資源來拓展傳統文化,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了解不足,文化視野不夠開闊,制約了融合效果,使學生很難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策略
1. 提高文化素養,增強融合意識
第一,加強傳統文化學習,豐富自身知識儲備。教師傳統文化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融合效果。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并非天生具備,而是源于教師個人后天的學習與積累。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時刻關注數學學科發展前沿與數學文化,不僅要研讀數學教材,深挖教材中蘊含的傳統文化資源,還要深度解讀《標準》,深入理解課程理念。另外,還要閱讀各類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專業書籍,豐富傳統文化知識儲備,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反思,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論體系,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數學教學夯實基礎。
第二,以活動為抓手,強化傳統文化融合意識。針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師傳統文化融合意識薄弱的問題,學校應該以各類培訓為抓手,以培訓促成長。學校可以邀請傳統文化教育專家開展專題講座,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增強文化育人的意識,促使教師在教學中積極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與學生產生文化共鳴。學校可以開展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課例研討會、教師沙龍等,讓教師在傳遞、交流與討論中,不斷總結經驗,積累方法,發展傳統文化素養;或者開展傳統數學文化課題研究,以科研促教學,增強教師傳統文化融合意識。
2. 創新融合方式,提高融合效果
第一,選擇名人典故,突出傳統文化精神。小學數學教材中包含很多數學家的經典故事,這些都是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素材。教師可以將這些寶貴的傳統文化資源融入數學教學中,結合古代相關數學家的事跡,這樣既達到了學科教學的目的,又使學生了解了傳統文化,進而主動學習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數學家為了追求真理而堅持不懈的例子有很多。例如,數學家陳景潤為了攻克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不畏艱難險阻,最終憑著超人的勤奮和頑強的毅力取得了傲人的成果。教師可以在數學教學中融入類似的優秀傳統文化,激勵學生努力進取,學習數學家刻苦鉆研、無私奉獻的精神,勇攀數學高峰,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第二,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內容巧妙融入相關傳統文化,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教學教材二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一)”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剪紙、臉譜、風箏等圖片,并設疑:同學們,看看這些精美的圖片,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它們有哪些共同點?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教師進一步陳述:剪紙、臉譜、風箏等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大家想不想動手制作呢?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圖形的運動”,了解其中的奧妙。教師創設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潤學生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真正打造充滿人文氣息的數學文化課堂。又如,在教學教材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這節課時,教師為學生深入講解“雞兔同籠”這一傳統數學名題,有效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在保證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同時,助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三,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展現傳統文化價值。教師要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有效開展數學實踐活動,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數學知識教學。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數學主題活動,將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展現優秀傳統文化價值。例如,在教學教材一年級上冊“認識鐘表”這節課后,教師組織開展“我知道的計時工具”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鐘表的起源,古人是如何計時的,以及鐘表的發展進程等。通過查閱資料,學生知道了古代的計時工具有圭表、日晷、刻漏、銅壺滴漏等,是它們締造了中國古代計時歷史的輝煌,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這些無不展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數學故事會,讓學生講述自己搜集、整理的數學故事,分享數學家的逸聞趣事和多姿多彩的數學故事,充分展現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又如,在教學教材四年級下冊“軸對稱”這節課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制作自己喜歡的作品。有的學生運用彩筆描畫色彩艷麗的蝴蝶,有的學生制作了飛機模型,有的學生制作了精美的臉譜。這樣的數學實踐活動,既創新了融合方式,又提高了融合效果。
3. 深入挖掘資源,豐富文化素材
第一,立足教材,深入解讀傳統文化。目前,小學數學教材中包含很多數學發展史、數學名題、數學游戲等內容,是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例子。教師應該認真揣摩教材編排意圖,巧妙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中,將傳統文化資源利用最大化。同時,教師要立足教材,挖掘傳統文化素材,除了給學生講解教材中顯性的傳統數學文化外,還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隱性的數學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數學知識融合起來,不斷豐富傳統文化資源。例如,在教學教材四年級下冊“軸對稱”這節課時,讓學生通過“畫一畫”“做一做”“剪一剪”,引導學生設計軸對稱圖形,從而體驗數學的圖形美和對稱美,豐富教材中的優秀傳統數學文化內容。又如,在教學教材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生活中與圓有關的物品。學生說出了足球、乒乓球、輪胎、救生圈、呼啦圈、硬幣等,然后教師從傳統文化的視角帶領學生分析圓,圓有什么特點,象征著什么,人們為什么喜歡圓,并讓學生展開討論。最后,教師適當引導:“圓”有圓滿、團圓的含義,傳遞美好祝福,愿諸事圓滿,萬家團圓。這樣,既能讓學生習得數學知識,又能加深學生對數學文化的了解。
第二,放眼課外,繼承弘揚傳統文化。縱觀我國數學發展史,曾涌現出一大批杰出的數學家,古有劉徽、趙爽、祖沖之、楊輝,今有華羅庚、陳景潤、蘇步青等,他們在追求數學真理的道路上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與阻力,在數學領域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教師要進一步挖掘這些課外優秀的傳統數學文化資源,利用圖書館、博物館、互聯網等平臺,搜集、整理傳統文化素材,引領學生走近數學大師,感悟傳統數學文化,感受數學的博大精深,領略人類的智慧與文明,不斷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讓優秀傳統文化滋潤數學課堂。
總之,弘揚與傳承傳統文化,小學數學教育責無旁貸。教師要認真分析當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數學教學的融合現狀,聚焦問題,精準歸因。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創新融合方式,提高融合效果,讓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染下,逐步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嚴坤. 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于小學數學教學之中[J]. 內蒙古教育,2019(36).
[2]倪玉清.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J]. 基礎教育論壇(中旬刊),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