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
摘要:核心素養指向下的高中地理學科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對于實際問題創造性解決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設計關聯性的教學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實現學生在分析、探索問題過程中,能學會發現并解決問題。針對于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本文從明確學科教學目標、創設課堂問題情景、改善問題鏈評價開始,充分闡述了高中地理課堂中“問題鏈”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地理? 問題鏈運用
引言:自新課標實施以來,地理核心素養培養與課堂問題設計具有著緊密關聯,同時也對教師教學設計提出了新要求。此外由于地理學科自身所具有知識涵蓋面廣、復雜多樣的特征,教師需要明確地理教學目標的前提下,積極運用問題鏈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逐漸構建完善的地理知識體系,從而促進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分析學科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
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對于問題鏈的設計與運用,教師首先要知曉這一課中的核心教學目標以及具體知識內容。然后在問題鏈設計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目標明確學生在課堂中要學習怎樣的知識、如何運用這些知識,以及想要達到怎樣的教學效果,然后在設計相應的教學問題,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可以深度學習、探索地理知識,也能助力于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提升。
以“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人教版選擇性必修3第一章第一節)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依據課程標準分析教材內容“本課包含了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通過了解森林的服務功能,能夠更好地把握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的內涵。其次也說明了為什么要可持續利用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以修建水壩對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的影響為例,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理解可持續利用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然后在依據核心素養明確本課教學目標為:
以實例說明然環境服務功能的類型與價值。舉例說明人類如何利用自然環境的服務。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了解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能說明人類活動過對于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影響。能夠在學習之后,自行繪制自然環境服務功能的思維導圖。
二、創建問題教學情景,提升學生思維
“問題鏈”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運用、探索,需要教師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這樣能加強“問題鏈”與生活的聯系,以此持續性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地理學科的知識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生活化教學情景能讓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更為具體和形象,幫助學生快速找出問題答案,也能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進而促進學生地理思維、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環境污染與國家安全》(人教版選擇性必修3第三章第二節)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展示網絡上的熱點內容“日本將核廢水導入大海”以此建立問題情景,然后再設計:“1.日常核廢水與日本核泄漏所產生的廢水有哪些不同?應該怎樣處理?2.日本為什么要將核廢水排入大海?3.依據洋流知識,說一說日本這一行為對中國的影響?4.這一事件的發生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啟發?”的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實現學生能在情景中深度剖析和討論。生活化問題情景的設計,能實現學生在探討問題過程中運用科學的思路來分析,不僅能深化學生的地理知識,也能提升學生的思維活性。
三、改善問題鏈的評價,增加教學效果
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在“問題鏈”運用之后,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過程中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運用師生互評的模式從教師和雙方兩個角度針對“問題鏈”的內容、形式、運用效果進行相互評價,這樣既能夠讓教師與學生開展共同性的反思,從而找出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并且也能夠有效優化地理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而提升“問題鏈”的應用效果。
在《環境污染與國家安全》(人教版選擇性必修3第三章第二節)的評價為例,教師可將學生分為適合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分析課堂問題鏈的內容、形式,在談一談自己在課堂中的收獲,這樣能幫助學生清晰把握自己的學情,從而發現自身不足。在教師可以在學生反思評價過程中,回顧自己課堂“問題鏈”的設計、運用,以及學生在討論問題、解答問題時的具體情況,在逐步分析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此外,教師也可運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班級學生對“問題鏈”運用的意見和看法,這樣教師能有效了解學生的需求,從而優化問題鏈設計,以此促進學生地理能力、地理思維以及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地理課堂中,對于“問題鏈”的運用探索,教師首先要分析地理教材內容,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同時要設計生活化問題情景,啟發學生思維,深化學生知識理解,最后在課堂評價環節,教師結合學生都需要就課堂“問題鏈”的設計、運用情況做好反思、評價,從而為地理課堂高效教學做好保障,落實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