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明
摘要: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內容,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有限,其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較弱,因此,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將讀寫結合模式應用到寫作教學中,以讀促寫,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讀寫結合? 寫作教學
新課標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模式,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擴大知識面,并將知識應用到寫作中,使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協同作用,提高寫作教學質量。
一、以教材為基礎,強化課內外閱讀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教材也進行了優化與更新,教師要以教材為基礎,將寫作教學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并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以課外閱讀材料為補充,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強化讀寫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知識,積累寫作素材。[1]例如,在“傳統節日”這一主題的寫作教學中,教師要以課文為范本,引導學生深入閱讀課文,分析文章的語言結構,掌握課文中的修辭手法,并挑選與傳統節日有關的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自主閱讀,拓展寬閱讀量,從不同的文章中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累寫作素材,并建立素材庫,為寫作奠定基礎。
二、優化寫作訓練,學習多樣表達方式
學生的寫作水平與其知識量、認知水平和思維發展程度緊密相連,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仿寫訓練,學習多樣的表達方式,并將其化為己用,形成鮮明的個人特色。仿寫、擴寫和改寫是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其中仿寫是訓練的基礎,教師可以循序漸進開展寫作訓練,在日常課文教學中設計小練筆活動,讓學生閱讀課文,梳理文章脈絡和特殊句型,學習課文的修辭手法,并進行仿寫訓練,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教師要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進行改寫和擴寫訓練,由字成句、由句成段、由段成文,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文章框架構建能力,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以新課標為指導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將寫作與閱讀教學相結合,以教材為基礎,以課外閱讀材料為輔助,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以讀促寫、以寫輔讀,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小青.讀寫結合模式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1(1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