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支架式教學理念的提出為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路徑。閱讀是學生積累語文知識、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對于自身語文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由此,教師應該緊隨教學改革步伐,將新型教學理念應用到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以推動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進一步發展。文章基于教學實踐經驗,分析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支架式教學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支架式教學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影響下,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忽略了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這部分教師既沒有帶領學生開展系統性的閱讀活動,又沒有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給出具體要求。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學生難以通過閱讀學習進行知識拓展,加深自己的思想深度,也難以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根據支架式教學理念,教師應該提高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使學生通過閱讀積累知識,開闊眼界,借助支架式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鍛煉學生的思維,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小學語文支架式閱讀教學概述
支架式教學法源于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建構主義者從維果茨基的理論出發,借用建筑行業中使用的“腳手架”對“最近發展區”的概念進行比喻。支架式教學改變了師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學生成為了語文課堂的主體。教師是支架的提供者和引導者,學生是支架的搭建者和受益者。在此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支架式教學一般包括五個環節,分別為支架的識別、選擇、應用、轉移和撤離。五個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從而實現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小學語文支架式閱讀教學,顧名思義是指教師在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進行評估,并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創設有利于學生閱讀的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能夠完成高質量的閱讀,并實現自身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進行綜合性評價。一方面,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增強;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創造自主閱讀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感受閱讀的魅力,從而喜歡上閱讀。
二、小學語文支架式閱讀教學的類型及作用
1. 問題支架
問題支架是指將問題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支架。這里的問題既可以是教師提出來的,又可以是學生提出來的,還可以是教材中原有的。只要問題合適,就可以引導學生去閱讀、去思考、去探究。問題支架通過一系列問題鏈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去思考,進而積累語文知識,發展語文核心素養。小學生尚未形成較高的閱讀理解能力,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學生在課堂中極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導致課堂學習效果不佳。教師如果可以巧妙利用問題支架開展教學活動,則可以借助問題引領學生積極參與閱讀課堂,帶著問題閱讀,這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帶領學生深入閱讀、深度理解,從而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2. 情境支架
情境支架是指將情境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支架。這里的情境主要包括生活情境、自然情境、問題情境和生產情境等。適宜的情境能夠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同時,在適宜情境的助力下,學生不僅能夠對文章產生新的理解,還能不斷加深對文章的思考深度,進而實現自身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小學生缺少豐富的人生閱歷,有時候無法理解、想象文章中所展現的場景。教師為學生創設情境,能夠將文章中所展現的場景具象化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 圖表支架
圖表支架是指將圖表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支架。這里的圖表主要包括圖片、表格、圖形等。適宜的圖表既可以幫助學生全面、準確地梳理文章中的各種信息,還可以幫助學生實現高效閱讀。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和語文學習能力都有待發展,教師如果不能幫助學生對作品進行必要的加工、處理,那么學生即使多次閱讀也會不得要領。在閱讀篇幅較長的作品時,學生可能會無法把握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創作意圖。但是,在圖表支架的幫助下,學生可以通過特定的表格、符號和圖形將閱讀過程中的收獲表現出來。通過對圖表的整合,學生能夠加深對文章的有效理解。
4. 范例支架
范例支架主要是指以例子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支架。這里的例子主要指的是學生熟悉的范文。學生以范文為基礎,利用從范文中學習到的閱讀經驗來閱讀新作品,以實現對新作品的深度理解。范例支架也是目前比較常用的一種閱讀教學模式。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以范文為例,教授學生閱讀技巧,以實現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由此,學生在閱讀其他文章時,就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適合作為范例。教師應該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并且能夠對學生有所啟發的作品作為范例。同時,范例應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樣,學生會經常性地對范例進行溫習,使范例的價值不斷被挖掘與應用。
5. 實踐支架
實踐支架是指以實踐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支架。這里的實踐主要包括課堂小實驗、生活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等。學生通過實踐既能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還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從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體驗文章中描繪的場景,接觸文章中所描繪的事物,才能得到最真切的體會和感受。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作品時,應該引導學生將作品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一方面,學生能夠通過作品的內容對生活進行思考,從而實現知識對生活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實踐能夠對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不斷加深自己的思想深度。
三、小學語文支架式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1. 合理運用支架模式,提高契合程度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某種支架一旦確定就不再調整,也不是只能一直使用一種支架,而是能結合學生的閱讀層次、閱讀目標及時調整支架模式,以保證支架與閱讀需求的契合。因此,學生在閱讀時要及時向教師反饋自己的閱讀訴求。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閱讀情況、閱讀進度和閱讀效果,并為其提供合適的支架類型,以提高學生的課堂閱讀效率。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時,教師需要帶領學生由淺入深地閱讀課文,逐步領悟“祖父的園子”背后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中的許多對話看似簡單,但是我們在細細品味后可以感受到作品的力量與溫暖。為了讓學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利用問題支架為學生設置一些問題作為“引子”。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就有了方向和目標,也會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有所把握。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祖父的園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了什么?”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并在閱讀后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討論。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討論中,會發現一些學生沒有深入理解課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將情境支架與問題支架相結合。教師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情境,將學生的思緒和感情引入到充滿溫暖的作品之中,此時學生仿佛置身于祖父的園子中。在問題支架和情境支架的支撐下,高質量的閱讀課堂得以構建。
另外,為了保證閱讀過程中的反饋能夠快速、有效,教師要勤于總結。在總結學生的閱讀情況之后,對于學生普遍反饋的閱讀困惑要及時解決,對于部分學生反饋的困惑,教師可以在課下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 靈活處理閱讀模式,保證同頻共振
閱讀沒有固定的模式。不種閱讀模式指向不同的目標。這就需要教師結合班級學生的閱讀需求、閱讀水平,以及閱讀作品的特點等,為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模式。同時,教師應該結合閱讀模式為學生選擇不同的閱讀支架,以保證閱讀模式和閱讀支架相匹配,從而實現閱讀支架與閱讀模式的同頻共振。一般而言,合作閱讀教學需要任務支架,也就是為學生布置差異化的任務,然后學生結成閱讀小組,與小組成員共同展開閱讀活動。小組成員帶著任務去閱讀,并且在閱讀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碰撞思維的火花,以收到良好的閱讀效果。獨自閱讀教學也需要問題支架,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并能結合自己的理解給出答案。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學教材四年級下冊《墨梅》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獨自品讀古詩,再進行小組合作閱讀。在學生獨自品讀階段,教師可以應用問題支架,如“‘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這句詩表現了怎樣的精神品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對古詩內涵展開思考。學生在結成閱讀小組的過程中,生生之間互為支架。學生以本小組其他成員對古詩的見解為支架,進而對古詩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獨自品讀與小組合作閱讀模式相結合,再加上支架的促進作用,能夠實現高質量的閱讀課堂。
不同的閱讀模式需要不同的支架類型,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轉換閱讀模式時,需要提醒學生支架類型是否變化,保證學生能夠緊隨教師的教學步伐開展閱讀活動。
3. 及時開展系統評價,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評價有利于優化教學過程,以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開展支架式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及時開展系統評價。一方面,系統評價能夠檢驗教師所確定的支架類型是否符合學生的閱讀需求;另一方面,系統評價能夠檢驗學生利用支架所收到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調整合適的支架類型,并且為學生布置更加合理的閱讀任務。
例如,在教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創設實踐支架,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展開閱讀: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爬山虎的“腳”,并說說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在支架式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及時評價學生的閱讀成果,并通過對學生閱讀成果的評價來檢驗支架的實施效果。當教師發現支架沒有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時,應該及時剖析其中的原因,并且優化閱讀教學方法,改進閱讀教學策略。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支架式閱讀課堂進行評價,以提高支架式閱讀課堂教學的質量,使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發展語文核心素養。
教師還要堅持多元化的評價策略,評價主體既可以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可以是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還可以是學生的自我評價或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評價指標既要檢驗學生最終的閱讀成效,又要提升支架與閱讀教學的融合度。
四、結束語
支架式教學是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發展的新路徑。支架式教學形式多樣、作用多重,可以實現閱讀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教師要合理運用支架式模式,既保證支架與學生的閱讀需求高度契合,也要靈活處理閱讀模式,保證支架與學生的閱讀過程同頻共振,并及時開展系統評價,保證支架與學生的閱讀效果相得益彰,從而充分發揮學生閱讀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感受閱讀的魅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孟祥軍. 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教學啟示及相關教學形式[J]. 黑河教育,2017(5).
[2]吳薇. 支架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20,30(3).
[3]瞿新妹. 支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 文理導航(下旬),2019(9).
[4]林少英.“支架式教學”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華夏教師,2022(13).
[5]趙蕓. 支架式教學在小學第三學段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 基礎教育論壇(上旬刊),2020(3).
[6]袁彩梅. 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閱讀,2021(31).
[7]蔣瑰麗. 為學生語文學習架設一個支點:支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課外語文,2018(1).
[8]樊榮. 支架式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學周刊,2022(5).
[9]范景花. 支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語文天地,2015(3).
[10]肖正涓.“支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 新教師,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