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汝燕
摘 要:智慧課堂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利用“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和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富有智慧的課堂教學環境,在教學決策、交流互動、評價反饋、資源推送等方面實現了數據化、智能化,深刻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同時對課堂教學進行了積極的變革,帶來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本文主要以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實踐為例,分析智慧課堂下議題式教學設計的實施思路,總結并整理相關經驗。
關鍵詞:智慧課堂;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核心素養
議題式教學是教師在認真解讀課程標準、了解教材內容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結合書本知識、學生生活實際、社情國情世情等確定合適的議題,然后進行信息搜集、問題探究、互動評價、總結提升,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升華的教學方式,其基本過程是確定議題—解決議題—提升素養。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由于信息資料搜集的局限性和教學手段的限制,議題式教學模式沒有很好地得到應用,智慧課堂模式為議題式教學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基礎保障,有利于解決議題式教學的痛點并提升議題式教學的質量[1]。
一、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重預設、輕生成
傳統教學模式下高中政治教師在實施議題式教學時存在重預設、輕生成的現象。教師在平時的議題式教學設計中往往都非常注重預設環節,預設的議題內容有基于學生生活體驗和政治教材內容的交匯點、有基于社會現象和政治教材內容的碰撞點等。這些議題都是教師通過精心挑選、反復打磨后才確定的,每一個預設都盡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折射出了教師對學生政治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視。但在生成方面則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如課堂互動模式只是前后桌討論,過于單調;點評環節只是教師簡單總結,缺乏生生互評;答案生成僅限于課本知識,對預設范圍外的知識不重視等。學生普遍在議題式初期感興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熟悉了過程以后,千篇一律的生成方法則沒有了新鮮感,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下降[2]。
(二)重形式、輕內容
傳統教學模式下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的形式大于內容,其核心在于議題式的教學模式對時間、內容、學生參與度的要求都比較高,傳統的模式很難完成相應的目標。究其原因,可歸結為兩種情況,一是一些教師雖然采用了議題式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但在實際課堂內容方面仍然是以課內知識為主,很少會融入課外的資料,即使有一些課外資料也比較陳舊,很少會關注社會熱點、學生生活等內容;二是由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任務比較重,時間緊張,教師在實施議題式教學時會注重時間的控制,問題沒有深究,議的深度和廣度都不夠,導致議題式教學的形式大于內容,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3]。
二、基于智慧課堂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策略
(一)智慧課堂下的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課前實施
1.預設問題,鼓勵生成
預設問題是議題式教學的基礎。依托智慧課堂,高中政治教師可以在課前就將預設的議題提供給學生,鼓勵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議題廣泛搜集資料并生成內容,所有的資料和學生生成的內容教師不做干涉,引導學生通過智慧教育的平臺搜集和整理,并鼓勵學生在整理過程中初步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豐富學生的議題式學習體驗。
以部編版思想政治必修1《偉大的改革開放》為例,筆者圍繞總議題“偉大的改革開放”設置了三個分議題。分議題一:學習偉大的改革開放歷史;分議題二:感受偉大的改革開放成就;分議題三:致敬偉大的改革開放時代。針對分議題又設置了三個課前“議學任務”。議學任務一:請搜集相關歷史資料,談談我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召開的?這次會議召開有何重大意義?議學任務二:請搜集視頻資料《春天的故事》,總結改革開放開啟后經歷了哪幾個階段?議學任務三:請搜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我省、我市各項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并結合本節課知識思考我國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筆者課前將預設的問題提供給學生,鼓勵學生依托信息技術在課前分組進行資料的搜集和整理。教師依托智慧課堂的渠道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具體的查閱資料的網站,鼓勵學生在這些官方網站中尋找關于“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發展過程,以及改革開放40周年的偉大成就”的相關資料,同時提供下載視頻的App,鼓勵學生從中獲取相關的視頻資料??傊?,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資料并逐漸生成對“改革開放”較為深刻的認識[4]。
2.提交成果,學情分析
議題式教學,學生課前生成資料以后,通過在線系統按照目錄+內容的方式提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根據學生整理的內容進行初步的總結、歸納并分析學生的學情,了解學生在議題模式下搜集到的內容,按照基礎知識、核心概念等內容進行簡單歸類,為課堂教學奠定必要基礎[5]。
以部編版思想政治必修1《偉大的改革開放》為例,學生根據教師課前提供的議題和布置的議學任務單進行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后,小組內應進行適當的討論,將討論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最后通過智慧系統上交資料和成果。學生上交資料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自己的結論,主要是用自己的話闡述“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歷史背景及重大意義”“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及重大意義”,另一部分是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整理和對自己結論的佐證,需要對材料截取。教師根據學生提供的兩部分內容進行分析,一方面分析學生的結論是否與提交的材料對應,另一方面分析學生的結論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是否完整,通過分析學生結論和整理的材料來評估學生學情,為課堂教學提供基礎憑證。倘若學生普遍可以提供佐證資料且能得出較為完整和正確結論的內容,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一筆帶過,簡單敘述即可;倘若學生提交的資料普遍不完整,得出的結論也不夠正確的內容,教師則需要在智慧課堂中提供相關的議題素材,組織學生對議題進行深入討論,在課堂中生成知識,培養學生思想政治核心素養。
(二)智慧課堂下的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課中教學
1.導入內容,學生生成
課堂導入是議題實施的重要階段。課堂導入實施過程應由學生來生成,根據教師提供的議題開展廣泛的交流和討論,每一個學生都可以說出自己針對議題而搜集的資料和歸納的內容,通過導入的方式實現其知識的生成,從而最大限度地體現議題式教學的優勢,實現學生快速融入課程的目標。
以部編版思想政治必修2《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為例,在導入階段筆者提出具體的議題“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為什么必須發展壯大國有經濟?你對國有經濟有了解嗎?”這一議題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學生在課前搜集了國有經濟的相關資料,在導入階段教師可以注重內容的生成,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如有的學生提出,國有經濟涉及國計民生,主要是尖端行業,同時列舉了載人航天、“蛟龍”號潛水器等具體項目來佐證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則提出,國有經濟以公共服務為主,然后列舉了2022年1月,國家發改委等21部門印發《“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的內容佐證自己的觀點。每一個學生在導入階段時針對國有經濟都提出了自己的結論并用材料佐證,整個內容的生成非常有效,也調動了學生對國有經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非常好的課堂導入教學效果。教師在學生導入時也需要提供必要的幫助,如學生提到載人航天和“蛟龍”號潛水器時需要用電子白板調取相應的知識和圖片展示,涉及《“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等文件也需要及時搜索并展示文件的基礎內容,輔導學生完成導入任務和目標。
2.探究學習,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是議題式教學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思路。智慧課堂模式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廣泛的研究,在小組激烈的辯論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明晰知識的同時不斷補充自己的資料,從而讓學生的小組討論始終圍繞議題進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以部編版思想政治必修2《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例,課程的核心內容就是讓學生了解政府的經濟職能和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將“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和作用”作為議題,鼓勵學生根據教材中的經濟職能的內容尋找對應的資料并進行佐證??紤]到學生資料整理和討論的需要,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智慧課堂終端搜集相關資料然后在組內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整理相關的內容,如“政府如何保障公平競爭”,學生在小組中的討論和資料整理就存在兩種思路,有的小組利用智慧課堂終端整理了對主要電商巨頭開“罰單”的資料,認為對涉嫌壟斷的企業開罰單并要求企業整改體現了公平競爭;有的小組則整理了市場公平競爭的企業行為,如企業利用資金和技術研發更有力的產品,從而推動產品的更新迭代。案例有正有反但都是政府經濟職能和作用的具體體現,在小組討論中學生通過智慧課堂進行知識的拓展和案例的分享,學會了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培養了創新精神,提高了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發展。
3.總結提升,完成結論
議題式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進行總結是學生知識生成和教師素養指導的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對議題式教學的深入發展。教師在課堂總結過程中需要對學生討論的內容進行整理,對學生討論的結論和行為過程做出正確評價,同時結合議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資料進行佐證,加強說服力的同時形成鮮明的對比或有益的補充,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內容。
以部編版思想政治必修1《偉大的改革開放》為例,筆者以“感受偉大的改革開放成就”為議題,指導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思考討論我國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各小組在發言中提到了許多成就,如中國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企業已達129家、墨子傳信、神舟飛天、高鐵飛馳、天問探火、天眼探空、“龍字號”軍團、有色金屬領域的“航母”紫金礦業、龍巖大橋等。這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的發言總結成“經濟成就、科技成就、龍巖成就”,對各小組準備的材料和觀點作出點評,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是否還有其他領域的成就,最后教師補充“政治、文化、軍事、人民生活、外交”等方面的成就,利用智慧平臺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來,進而得出結論:“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边@樣一來既延伸了學生的知識,又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政治認同。
(三)智慧課堂下的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課后指導
1.課后作業,持續拓展
智慧課堂模式下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課后指導中教師應做好課后作業的布置,通過作業的方式持續拓展相關的內容,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積極的拓展,進一步豐富議題的內容。課后作業的布置要符合議題的方向和課堂的結論,通過作業引導學生進行持續性的關注和學習,體現議題式的教學優勢。
以部編版思想政治必修1《偉大的改革開放》為例,在課后作業布置環節筆者布置了一個開放性議題:暢談夢想“我與改革開放共奮進”,鼓勵學生設想到2035、2050年時自己將會在哪個領域為改革開放做貢獻?引導學生大膽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并圍繞議題寫一篇發言稿,通過智慧課堂系統上傳作業。通過課后布置開放性作業,巧妙地引導了學生持續關注改革開放的話題,同時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公共參與素養。
2.反思評價,評估效果
反思評價是議題式教學的重要內容。依托智慧課堂教師要定期對學生議題式課堂教學實施效果進行評估,教師采用評估的方式應該是多元化的,例如:采用“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的模式;評估的角度應該是多維度的,例如:采用“課前準備情況+課中表現情況+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的模式;每一環節的評價應該是多層次的,如從課中表現情況看,是否積極發言;是否善于傾聽他人的觀點;是否準確表達自己觀點并提供佐證材料;對知識點的認識是否深刻、獨到;是否通過課堂討論辯論等進行反思并能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等。教師根據智慧課堂的大數據分析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思想、行為等做出進一步的研判,從而為后續議題式教學提供基礎數據和教學新思路。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環節教師一定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行為表現,這樣才有利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結束語
重預設、輕生成,重形式、輕內容是傳統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在智慧課堂模式下,利用智慧課堂的信息技術優勢可以從課前實施、課中教學和課后指導等多方面進行積極的滲透,引導學生在各個階段都可以圍繞議題開展學習,并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真正成為議題式教學的主人并自覺進行知識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馬雪純.依托合作學習開展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的策略[J].成才,2022(11):54-55.
[2]肖常勝.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的深度融合——以高中政治必修三“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教學為例[J].湖南教育(B版),2022(4):58-59.
[3]賈永紅.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實施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22,8(6):58-60.
[4]張國強.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的難點及解決方法探析[J].高考,2022(5):153-155.
[5]楊帆.把脈問診“議”意落地——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實踐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