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仕忠
【摘? 要】基于當前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之下,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也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教育部門也要求初中歷史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初中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與家國情懷,引導學生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建設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隨著近些年我國各項教育政策的穩步落實,如何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也成了現階段我國初中歷史教師最值得思考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就初中歷史家國情懷素養培育探究展開分析,希望對相關研究提供積極幫助。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家國情懷;綜合素養;策略分析
教育部門曾在會議中明確提出,在當今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傳承我國的紅色基因。由此可見,在初中階段的教育過程中提升對于家國情懷素養培育的重視,不僅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助力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核心基礎。對此,我國教育部門也對人教社部編版初中歷史教材進行不斷優化整改,增添大量家國情懷元素,通過這些元素的加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初中學生去感受我國先輩的優秀品質,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歷史家國教育,進而培養初中學生的愛國情懷。
一、初中歷史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必要性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重點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意義。
首先,在中國傳統文化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十分必要,這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是學生弘揚中華傳統和傳播社會主義文化的必然需要,也是初中歷史教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礎條件。
其次,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素養具有可行性。歷史教育所具有的公民性、人文性和情感性等獨特性質與歷史學科的教學內容在培養“家國情懷”素養方面,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基礎。
另一方面,近些年我國社會的飛速發展對家國情懷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能夠對傳統文化去粗取精,成為優秀文化的傳承者;要求能夠理解家國相依的道理,關注家風建設工作的開展;要求能夠做到開放包容,拓展國際視野;要求能夠切實做到順應時代,強化法治意識。基于上述要求,初中學生的公民意識才能夠得以增強。
二、初中歷史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問題
隨著近些年我國教育政策的不斷變換,高中歷史教師也逐漸認識到培育學生家國情懷對于學生歷史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也開始在教育課程中對其開展家國教學,不過從當前初中歷史培養學生家國情感素養的過程中可以看到,還是存在著一系列阻礙其發展的因素:
第一,由于受到應試教育觀念根深蒂固的影響,部分初中歷史教師難以在短時間內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將重點放在學生的歷史成績上,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初中學生家國情懷素養培育的實效性。第二,部分初中歷史教師沒有注重于培養初中生家國情懷時的情感體驗,并且缺少創新課堂環節的意識,教學內容十分乏味,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興趣,而且已經出現了“填鴨式”教學現狀,十分不利于開展家國情懷教育效果。第三,就現階段來看,部分初中歷史教師在創設課堂環節時,往往只是注重于一些考點知識的講解,沒有意識到家國情懷教育對于初中生的積極影響與作用,從而使家國情懷教育過于形式化,沒有發揮根本作用。
三、初中歷史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策略
(一)轉變觀念,注重家國情懷
為了保證初中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有效養成,初中歷史教師就要轉變原有的歷史課堂教學觀念,明確家國情懷素養的培育對于初中學生歷史綜合素養養成的重要意義,并將歷史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進行結合分析,設計對應的教學活動方案。
首先,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對人教社部編版歷史教材進行深度分析,找尋教材中存在的一系列家國文化元素,并運用各類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于家國文化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香港和澳門的回歸》(部編版八年級下)一課的內容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感悟家國情懷,初中歷史教師就可以運用提問法對學生進行比喻提問:“孩子們,如果壞人搶走了你們的東西,你們會怎么辦呢?是會自認倒霉還是再搶回來呢?”這時候大部分的學生都會說搶回來,隨后教師可以說:“很好,我國的香港和澳門曾經就被外國搶走,但是隨著我們國家的不斷強大,最終香港和澳門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國家是怎樣將香港和澳門搶回來的呢?”這時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充分調動,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等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香港、澳門離開祖國那段時間內我國的發展變化,以及香港、澳門回歸的影視資源。這樣能夠在心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其次,初中歷史教師也可以與其他同事進行溝通交流,積極學習他人身上的長處,拿上述《香港和澳門的回歸》(部編版八年級下)的教學方式來舉例,部分教師運用香港、澳門回歸的影視資源,部分教師可能就會運用香港、澳門被迫離開祖國時的相關視頻激發學生的悲憤感情,通過這種方式也會鍛煉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學方式不同所對應的教學結果也會存在一定差異,這就需要初中歷史教師積極學習不同的教學手段,彼此借鑒經驗、互相啟發,對現有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優化整改,進而為初中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時政熱點,培養家國情懷
為了培育初中學生的家國情懷,僅僅憑借歷史課堂中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除此之外初中歷史教師還要重視課外素材,例如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與時政熱點中挖掘能夠培養初中學生家國情懷的元素,引導學生對于歷史知識進行自主探索,并將所學習的歷史知識與實際時政熱點進行緊密結合,通過這種方式來加深初中階段學生對于歷史教材知識內容的理解與記憶。例如,在學習《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部編版八年級上冊)一課中關于南京大屠殺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進行教材知識學習,并為學生展示關于南京大屠殺的相關視頻,使學生了解我國先輩經受了怎樣的屈辱;隨后在教學結束以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拓展教育,并對學生進行提問:“為什么我國要針對南京大屠殺從國家的層面來設立公祭日?”通過問題的設置引發學生的思考,并使學生明確我國公祭日建立的含義,引導學生將時政熱點與歷史事件進行結合,加深學生對于相關事件的理解與記憶。或是在學習“全民族抗戰”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各種平臺去查閱相關資料,使學生感悟當時戰爭的慘烈,這樣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和平的珍貴;同時也會使初中學生明白只有不斷提升我國的實力,才能避免受欺負現象的發生,因此必須提升我國人民的凝聚力,尤其是青少年更要心系祖國,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力量。
(三)創設情境,潤澤學生心靈
為了使初中學生能夠更加有效地學習歷史知識,初中歷史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創設對應的歷史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感同身受”的氛圍,在實際的情境學習過程中感悟家國情懷。為學生創設歷史學習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情境表演法、角色感悟法、感官刺激法等等。歷史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整合分析,選取最適合教材內容的情境創設方式,引導學生在歷史情境學習中培育家國情懷。比如,歷史教師在進行《金與南宋的對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一課的教學內容時,在教材四十版中問題思考部分中指出:“岳飛的抗金事跡,幾百年來始終被中國人民所傳頌,人民也把他看作民族英雄,同學們想一想:中國人民為何敬仰與紀念岳飛呢?”為了讓學生可以比較深入地了解岳飛的生活品質,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找尋關于岳飛抗金的有關影視資料,在看視頻資料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通過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體會到岳飛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崇高品格。當看完視頻之后,教師可以針對視頻資源讓學生在班級內部自行編排短劇,還原視頻資源中的內容,要求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凸顯出岳飛的豪情壯志與性格特點,這時就會發現學生的積極性已經被充分調動,通過這種方式,不僅為初中歷史課堂賦予了相應的趣味意義,同時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也潛移默化地為學生營造了相應的歷史學習情境,學生也深刻地體會到了岳飛的家國情懷,實現了情境教學作用最大化。
(四)鄉土資源,增強家國情懷感悟
為了加深初中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初中歷史教師就要充分利用鄉土資源,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優化創新,通過鄉土資源激發學生對于家鄉歷史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鄉土資源的融入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升華為初中學生對國家命運以及民族發展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能夠有效達到培育初中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目標要求。例如身處我國廣東省的學生,教師在帶領其進行《鴉片戰爭》(部編版八年級上冊)一課的學習時,就可以充分利用“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歷史事跡,使得學生明白為了使我國人民群眾不再受到鴉片的危害,林則徐先生奮不顧身保衛祖國的良好品質。對于陜西省的學生,教師在帶領其進行《秦統一中國》(部編版七年級上冊)一課的內容時,就可以充分利用秦朝疆域圖,先讓學生找到咸陽所在,以此為中心向四周延伸;另有一條直道與九原和云陽相連;明確靈渠的重要地位;注意秦代長城的重要價值;找到秦朝疆土的四至。通過這種有目的性的指導,不僅能夠使學生感悟到家鄉的歷史,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對于歷史的讀圖能力,助力學生歷史綜合能力的提升;對于浙江省的學生,教師在帶領其進行《隋朝的統一與滅亡》(部編版七年級下)一課的內容時,就可以充分利用“京杭大運河”,讓學生探索京杭大運河的修筑意義,使學生明確京杭大運河的由來,這樣能夠有效地加深學生對于鄉土文化的理解與熱愛,進而為初中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培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重點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無論是就滿足素質教育發展需求方面而言;或是就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社會價值觀念方面而言;還是就推動我國初中歷史教學工作長期有效健康發展方面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意義。因此,作為初中歷史教師,要積極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提升對于家國情懷的重視,重點關注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通過各式各樣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感悟歷史,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與歷史核心素養,進而為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艷霞.初中歷史課堂中家國情懷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研究,2021(25)
[2]鄭世奎.初中歷史課堂史料教學探討[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6)
[3]李慶翠.巧用熱點新聞激活歷史課堂[J].教書育人,2020(2)
[4]殷超.歷史核心素養融入初中歷史課堂的方法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22)
[5]彭屏柱.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歷史課堂[J].新課程(中旬),2014(3)
[6]劉愛平.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效率[J].中學時代,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