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霞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教材內容如何進行有效運用,如何調動小學課堂的合理氛圍,幫助小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是每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小學數學教育,不能僅僅理解為數學知識的傳授,還應該包括數學思維的培養。在培養數學思維的過程中,如何把數學文化滲透融入其中,筆者試著結合自己教學實際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數學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3-0094-03
一、引言
小學階段是增長文化知識和提高自我修養的重要時期。新的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小學數學課程目標分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既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關注學生的經歷、體驗、探索不同層次的發展。如何有效地實現不同的教學目標,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育課堂中的滲透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具體實踐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創建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讓小學生充分領悟“數學文化”。在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
二、什么是數學文化
數學文化的內涵是豐富的、多元的,一方面包括數學語言、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等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另一方面還包含歷史上的數學家、數學的發展歷史、數學教育的發展過程、數學與人的關系、數學與社會的聯系、數學與各種文化的相互關系等等。總之,數學文化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數學文化潤物細無聲地滲入到課堂中,數學就不會枯燥,這時候小學數學教學就可以通過文化層面讓小學生進一步認識數學、接近數學、愛上數學。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重要性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文化”能給孩子們不一樣的思維方式、思維空間,讓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古今中外數學家們超人的智慧和堅韌不拔的品質。另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能使小學生更好地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和情感價值。
(一)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文化意識
數學文化有著世界學術文化中豐富的意蘊,通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可以增強學生對“數學文化”的理解,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科素養,以及思想德育的強化,實現數學學習對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數學是所有學科中最準確和最客觀的。辯證唯物主義包含在其中,非常豐富。它具有堅持真理、熱愛科學、學習和為之奮斗的品質,并包含一定的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師應該將小學數學與傳統文化思想結合起來,挖掘優秀的傳統文化,充分發揮教育中道德教育的強大而獨特的特點,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領會,從而體會到文化遺產的博大精深,漸漸培育小學生良好的學習心境,進一步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尊重。
(二)有助于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育
數學思維,即用數學的理念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低年級階段解決問題形象思維參與更多,慢慢進入高年級,就需要抽象思維了。所以說小學階段是思維能力形成的重要階段。小學生知識面相對少,但是渴望學習,想象力比較豐富,抽象的邏輯思維逐步地形成。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入數學文化領域的知識,引起小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既凸顯了數學文化的價值,又可以改進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有助于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達成
小學數學課程目標分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小學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一個層面,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是更高級的層面。在小學數學授課過程中,引入數學文化相關知識,例如數學數字規律之美,能被3整除的數字的特征;圖形對稱之美,如圓、正方形、等邊三角形的特點。讓小學生對數學有情感態度方面的改變,教學效果會有明顯的提升,目標達成就比較容易。
(四)有助于小學生戰勝艱難險阻
小學數學學習中存在較多的困難,而在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推進數學精神的形成,有助于幫助學生克服更多的困難。有些小學生認為,數學就是一件學習起來很困難的事情,但是他們不懂得,數學困難是可以通過方法的改進來一一克服的。在歷史上,很多數學家都遇到過很多困難,但是他們并沒有放棄解決問題,堅持了下來,所以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合數學文化,可以激發學生形成解決數學難題的動力。
(五)有助于中國數學文化的傳承
我國古代對數學研究的成就也是很高的,在挖掘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了13種計數單字。從“一”到“三萬”,其中已經蘊含了十進制的規則。伏羲創造了“規”用來畫圓,“矩”用來畫方形。后來大禹治水之時,便左準繩、右規矩地來規劃方向和形狀。人們后來用這些工具丈量土地、測算山谷、計算產出、制定歷法。中國第一部數學專著《九章算術》更是把中國古代數學文化推向了高峰。將傳統的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豐富數學教學資源,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還能讓中國傳統數學文化得以傳承下去。
總之,數學文化對于小學生有重要的啟蒙和教育作用,數學文化能夠體現出具體數學知識的內涵,其蘊含的數學理念,對小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有較大的影響。在小學階段,如果能讓他們接觸一些數學文化,這樣就有利于樹立正確的數學觀。
四、目前小學數學文化滲透教學過程存在的不足
(一)數學文化滲透教學內容稍顯簡單
由于缺少對數學文化的系統了解,在許多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少的數學老師,只是采用常規的教學方法,理論講解,實物演示,題目鞏固,加強練習。不懂得或者是忽視了數學文化元素的滲透。雖然也有小學教師意識到數學文化教學的重要性,但是也只是講解小學教材中已經有的數學文化內容,并沒有系統地拓展。例如,小學教材中提到了古代有名的數學家劉徽,教學過程中就只是向小學生照本宣科地進行介紹,目的似乎是讓小學生進行記憶,而不是理解數學文化,這樣的數學文化教學過于簡單。
(二)數學文化滲透教學的方式比較生硬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自制能力也比較差,出于這些考慮,加上職業的倦怠和學業測評的壓力,不少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文化教學滲透過程中,所采取的方法都比較單一。融合數學文化的教學過程不是很形象,應該有趣的內容卻變得面目可憎,索然寡味,這種情形的發生主要是缺少多元教學方法的融合。即使有些小學教師把多媒體融入到數學文化教學中,也因為不能合理地設計,導致效果不甚理想。
(三)數學文化的融合目標不夠明確
適當融合數學文化的教學內容,有些小學老師已經明白其中的意義,但是他們的教學目標不甚明確,過程顯得比較機械,只是把數學文化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負擔”,并不明白融合這些數學文化內容的緣由、目標。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有沒有改觀,小學數學的學習情感態度是否有改善,并不是很清楚。
五、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方法
(一)增加數學探究性活動
首先,教師在對小學數學課程中滲透“數學文化”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牢牢抓住增效減負的要求,可以尋找一些和數學文化相關的小視頻,如傳統的數學家、數學傳統文化等,以此引發學生的興趣,或者讓小學生通過查閱書籍或上網搜索等方式收集各種數學文化,然后讓學生在交流會上交流和研究,提升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感悟的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小學生開展數學文化競賽活動,例如,在學習數字的認識和計算有關的知識時,讓小學生通過競賽的方式加深對數學知識的了解,并對數學文化做適量的延伸,更好地促進小學生數學思維、數學精神、數學思想、數學語言、數學觀點的形成,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合理運用,提高知識的遷移能力。并且,在學生做數學探究性活動開始之前,大膽設問,讓學生自己提出活動策劃方案,然后由教師修改活動設計中難以開展的地方,再通過分組討論的模式,增強各組之間觀點的交流碰撞,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知識的探究和分析能力。在進行課堂探究時,可以用邊講解邊探究的教學模式,讓小學生主動思考,自己觀察,教師在適當的時機提出問題,啟發學生自己總結出心得體會做一些交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提高教學效率。
(二)整合教學方法模塊化
以教育教學單元結構化為教學標準,結合自身經驗,整合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方法的結構化。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利用學生感興趣的途徑和方式,將數學文化的教學內容通過樹狀圖、知識框架、思維導圖等方式,分模塊、分結構地展示出來,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幾何中各類圖形的特點以及性質時,通過樹狀圖將數學文化相關的知識框架排列整理出來,使得小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能夠理解得更加方便容易,思路更加清晰,增強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在小學生習慣了思維導圖的數學文化的教學方式后,引導學生自己畫出關于數學文化的知識思維導圖,或者知識框架,逐漸在腦海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數學文化的整體認知,形成各單元數學文化之間知識與知識的銜接。同樣,也要根據學生的個性,根據數學知識的特點針對性地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教學,做到“既分模塊,又分重點,既普遍,又針對”。對于學生在數學文化學習知識過程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應該重點強調,反復訓練,降低錯誤率。對于思維性、邏輯性很強的數學文化知識模塊,可以分小組進行討論,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探索數學奧秘的趣味性。
(三)合理規劃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結構
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就需要實施切實有效的數學文化教學模式,以往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學習效率較差,所以教師應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通過提前設置數學文化問題,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數學文化的相關知識,并開展分組進行討論,在協作中提高小學生的團隊凝聚力,提高對數學文化的認知和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古今中外的數學家是如何思考數學問題,如何推算數學公式,從而尋找正確的數學答案,帶領小學生進入數學文化的情境。利用情境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對數學文化有比較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從而給接下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開展分組討論,組織分工合作,能夠有效地避免小學生由于思想認識發展不成熟,觀察問題過于單純片面所帶來的思維瓶頸,解決課堂沉悶的局面,激發小學數學課堂的活力。促進小學生之間不同觀點的交流碰撞,既有利于增強對數學文化的全方位理解,也有利于培養小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
(四)借助信息技術滲透數學文化,豐富學生的文化體驗意識
信息技術自身擁有較強的直觀感和聽覺感,在實際授課中可以有效刺激學生的學習視野,較好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將數學文化知識借助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入到小學數學課堂中,可以促進小學數學授課知識轉變得更加生動形象,為教師數學授課和學生學習提供了更多的樂趣,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所學知識的魅力,及時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豐富了學生的享受感和體驗感,也可以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教師能夠在課堂上通過對計算機、網絡、投影儀等教學手段,以及PPT、視頻演示等呈現方式的運用,來豐富教學手段。以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材為例,在講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這節課時,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制作微課的形式,結合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小視頻等形式,為學生簡單介紹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與不同,讓他們明白在進行學習時需要有充足的學習準備和觀察,而且要具有思辨能力,才能產生一套完整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們真正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之后,再帶領學生一同探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規律。這樣由教材知識出發,又從教材之外引入形象具體的知識點,既延伸了數學知識又強化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知能力。
六、結束語
優秀的數學文化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資源。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之中,能夠構建更加靈活開放的數學教學體系,符合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教育要求。小學數學教學人員應當主動積極開展數學文化融入數學教學的相關理論與實踐研究。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通過精巧的教學設計,用發散性的教學模式,實現增效減負,讓學生在快樂輕松中主動學習數學知識,鼓勵學生在思考中進步,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思路更加清晰,成為新時代需要的創造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郝倩.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現狀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2]康立青.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1):252.
[3]盧王樹,陳林.小學數學文化課的現實困惑與教學突破[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2):60.
[4]王桃.小學數學文化類微課程的開發與應用[J].科技資訊,2020(6):123-124.
[5]李會琴.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 甘肅教育,2018(2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