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彤
【摘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社會教育水平的不斷改革和突破,以及人民大眾對于教育要求的不斷升級和提高,技術手段與教學實踐的融合發展已經成了越來越普遍的模式.技術手段實際落地,深入應用于日常教學場景中,不僅是科技迅猛發展后的歷史必然,也符合當前教育改革、教學環境、社會情況等因素的實際要求.在科學技術實際應用于教學實踐的范例中,網絡課堂是當前最為普遍的應用模式.在義務教育的范疇中,網絡課堂在傳統課堂模式上進行了改革和升級,突破了一些傳統教學中的不足與限制.為了讓網絡課堂在教學的實際應用中能充分發揮其優勢,提高教學效能,本文以初中數學為例,在總結傳統課堂中對數學教材應用的局限和不足后,對網絡課堂中如何加強教材的拓展性應用提出了一些思路.
【關鍵詞】網絡課堂;初中數學;拓展性應用
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一直以來都是一門較難教與學的學科.作為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學科,其在要求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方面有一定程度能力的同時,尤其考驗學生抽象化思考、邏輯思維、推理推導等素質的高低.如何在義務教育實踐中,讓學生能夠以更形象、更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學習數學,一直以來都是初中數學教學任務中需要突破的難點[1].
作為教學過程的核心,如何有效應用好所屬學科的教材始終是優質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傳統課堂中對數學教材的應用仍存在一些不足,為了提高數學教學的效能,充分利用好數學教材的權威內容,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掌握更多的知識點,結合網絡課堂對教材進行拓展性應用,是當前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面臨的重要課題.
1 傳統課堂中數學教材應用的現狀和短板
1.1 課程目標設立較為單一
在傳統數學課堂中,由于教學實際要求,教學大綱往往已被預設,而對照教材的課程目標也已確立.這種基于以往長期教學實踐而確立的大綱,雖然具有經驗總結后的可靠性和經過教師思考后的科學性,但難免會囿于“經驗主義”的窠臼.在面對不同素質、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時,既定的課程目標體系無法全方位照顧到全體學生不同的思考水平、理解能力、反應速度.
1.2 課程內容呈現欠缺趣味
在實際教學中,因數學是一門鉆研數理邏輯、概念公式的學科,需要具備理性思考、邏輯推理的能力,在學生眼中課程內容往往會顯得枯燥乏味,“難以下咽”.
在教學實踐中,課堂內容主要來自教科書,而在狹義的教科書概念中,教材其本身具有權威性和不可更改性,依照課本展開的課堂內容即使讓學生感覺“味同嚼蠟”也很難有所改變.
1.3 課程互動環節缺乏活力
在當今社會,依托于不斷進步的經濟水平,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層次也在不斷升級,其中教育的發展速度更是有目共睹,這也使得社會對于義務教育的要求和評價體系體現出多元化、高標準的特點.[2]
在傳統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大部分時候仍延續著緊跟大綱、緊跟教材的形式,更多的關注點集中于學生在課堂中對于教師所講內容的接受度和理解力上,而學生在面對高標準的考試、升學壓力的前提下,更多時候也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聽課本身上,并不會主動參與到課堂互動環節中.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授課時過于依賴大綱和教材,講課風格難免會顯得“一板一眼”,缺乏活力;另一方面,課堂缺乏互動會導致教師不能第一時間了解到學生真實的學習效果,學生也無法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即時反饋給教師,造成學習過程中的斷層.
1.4 課程延伸領域亟待拓展
作為一門兼具科研性質和實用性質的學科,數學的教學場景并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在日常生活中的學習與實際應用場景也格外廣泛.在傳統課堂中,依附于教材的課程設計一般只會局限于課堂本身,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體現出數學學科與生活場景聯系后的實用性和趣味性,也難以啟發學生將數學知識與自身日常生活聯系應用的靈感和動力.
2 網絡課堂的定義
網絡課堂的廣泛定義是:應用聲音、視頻、圖片等多媒體傳輸形式,借助數據協同等網絡信息傳輸手段,依托互聯網或局域網為媒介開展遠程教學的課堂模式.其運作模式大體可概括為:教師與學生借助與互聯網或局域網相連的計算機,在其上安裝所需要使用的教學軟件或直接使用電腦自帶的瀏覽器,再借助教師和學生各自擁有的賬號進行登錄,便可在模擬課堂中進行授課和學習.
網絡課堂不僅是時代發展下應運而生的產物,還是更先進教學技術手段的具體體現,也是義務教育教學的重要平臺之一.[3]
3 網絡課堂在教學實踐中的優勢
從網絡課堂誕生之初直到現在,其應用場景也愈發豐富.除了學校的日常教學外,課外培訓、網絡學校、社會考學、繼續教育、特長培養等領域都在加強網絡課堂的利用率.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網絡課堂的優勢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
第一,網絡課堂的技術手段能讓教學形式更生動.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對于書本中的知識點展開聯想和推理,一直以來都是難點.而借由網絡課堂中豐富的技術手段,教師能夠將原本處于二維平面的敘述內容立體地展現給學生,同時輔以詳細的講解,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知識點[4].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的知識點時,由于這條定理本身屬于幾何學習的范疇,具有數形結合的特征,若是單憑教師口述和閱讀教材,學生不易完全理解和消化知識點,借由網絡課堂中的多媒體影像資料,教師可以將勾股定理的概念生動展示給學生,結合對教材的講解,提高知識點的理解和吸收效果.
第二,網絡課堂豐富的內容資源能讓教學效果更理想.借助互聯網為平臺,網絡課堂的授課內容不僅包含學科教材本身,還可通過不斷擴充的內容資源庫以及覆蓋全網的搜索引擎,搜集到與學科相關更多元的資源,在增添教學內容的趣味性的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時,除了學習教材上的知識點外,教師可結合網絡課堂中的知識庫,延伸講解一元一次方程發展的歷史以及演化進程,為原本枯燥的知識點增添了人文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網絡課堂多元的互動形式能讓師生的交流更順暢,有助于打造更靈活合理的評價機制.網絡課堂,除了能真實模擬實際教學課堂之外,還具備一些傳統課堂沒有的功能,例如留言板塊、自動批改、智能評分、投票表決等,這些個性化功能在為教學形式增加更多可能性的同時,也為師生互動交流提供了更多選擇,而其客觀統計評分的模式也有益于建立公平合理的評價體系.
4 網絡課堂中數學教材的拓展性應用
在當今義務教育環境中,網絡課堂與傳統教學聯合愈加緊密,技術手段的應用讓日常教學擁有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和更豐富的可能性[5].其然而,應當認識到,立足教材開展教學工作仍然是不可忽視的基礎.因此,如何在網絡課堂中對數學教材進行拓展性應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4.1 靈活確立,讓課程目標具有開放性
課程目標的設立對于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起著導向性的作用,一套完善、清晰,且符合學生實際能力水平的課程目標體系,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面對學生多層次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的情況下,應避免完全依照“經驗主義”開展教學工作.在設計課程目標的環節時,應依托網絡課堂信息采集和分析的功能,結合教材內容,聯合教學實際,建立一套符合學生多層次學習能力水平的課程目標體系;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網絡課堂中學生在測驗、提問、互動等環節中的表現進行總結和分析,然后動態調整課程目標,避免一成不變、照本宣科,讓課程目標真正符合學生學習中的實際需要,即時性地對所存在的問題和短板查漏補缺,對興趣點和優勢領域進一步加強和夯實,讓開放性的課程目標結合權威性的教材,運用網絡課堂的技術平臺不斷完善.
4.2 技術加持,讓課程內容充滿趣味性
網絡課堂相較于傳統的線下課堂,最為鮮明的特點就是其在內容表現形式上的多樣性.無論是聲音、畫面、影像等形式,還是個性化、多元化的功能,都能夠讓“死板”的教科書內容擁有全新的表現形式.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將書本知識通過網絡課堂,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進行呈現.一方面,網絡課堂中,教材中的內容能夠更生動、更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將一些難以理解和設想的知識點以直觀、動態、易懂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能夠“秒懂”,不再為在抽象思維能力上的欠缺而掣肘;另一方面,在面對更立體、更生動的課本內容表現形式時,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也更容易被激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是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在吸收知識點的過程中勢必會事半功倍.
4.3 加強聯動,讓課程模式富于互動性
傳統數學課堂中,教師和學生都難免無法擺脫固有思想,教師遵循教學大綱授課,學生則習慣了跟隨教師的節奏埋頭苦學,由于互動交流不夠,很多時候師生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大部分學生也缺乏主動與教師溝通的動力.在網絡課堂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教材,在一些重點、難點中及時與學生互動交流,通過課堂提問、測驗閱卷、投票留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及時反饋學習中的“疑難雜癥”并逐一解決,有助于夯實學習的基礎.
4.4 拓展邊界,讓課程實踐脫離局限性
數學的實際應用意義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了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熱情,讓其不僅掌握教材中的理論知識,更能將教材知識點進行拓展性的實際應用,教師可利用網絡課堂增強教材內容的實踐意義.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的知識點時,在引導學生吃透教材內容之后,教師可在網絡課堂中展示一些軸對稱圖形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場景,并結合教材內容解釋其中的機理,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了解軸對稱圖形的應用面的實際意義,讓教材內容的實踐性啟發學生對于數學應用的靈感和思考.
5 結語
在科研成果不斷被應用到現實生活場景中的今天,網絡課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不僅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經濟不斷進步,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后,義務教育所面臨新要求、新命題時的大勢所趨.
網絡課堂的技術手段不止能提高初中數學教材應用的效果,將原本平面化、抽象化、單一化的教材內容以更生動、更形象、更直觀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眼前,激發其學習數學的動力和自主性;另一方面,通過網絡課堂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方式也更加豐富,縮短了原本隔著講臺的距離,讓教師和學生在思想上的聯系更加緊密,同時,在依托教材內容為基礎的同時,網絡課堂通過科技的多元化渠道,也縮短了教材與教學的距離,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既定的教材內容對教學實踐的限制,讓教師教得順利,學生學得扎實,最終圓滿達成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陳瑞芳.如何借助微課對初中數學教材進行拓展[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23),28-31.
[2]譚新艷.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數學教材閱讀的實踐研究[J].初中數學教與學,2022(12),45-47.
[3]吳昊.初中數學網絡課堂質量的提升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6),50-52.
[4]蔡輝.“網絡課堂”為初中數學推開另一扇門[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3),23-23.
[5]周偉萍.試論初中數學課題教學中拓展性思維的培養途徑[J].數學教學通訊,2022(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