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
[摘? 要] 數學理性思維的發展是提升數學學習能力的基礎,理性思維水平體現為數學思維的靈活性、目標性、發散性和創新性等數學品質. 初中數學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為目標. 文章提出,通過一題多解的習題訓練,比較不同的解題思路,優化解題方法,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 一題多解;解題方法;理性思維;思維品質
數學學習的基礎是思維能力的培養. 學生通過學習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識,來提升思維能力,培養思維品質.一題多解的試題訓練,不僅能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還能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
本文選取了通過典型試題引導學生嘗試多種解法的教學實踐,與各位同行分享,供大家分析和研究.
呈現典型試題
如圖1所示,⊙O為△ABC的外接圓,∠CAB=30°,∠CBA=45°,過點C作CD⊥AB,垂足為D. 若⊙O的半徑為2,求CD的長.
本題融合了圓與特殊直角三角形的相關知識,雖然比較簡單,但蘊含的知識豐富,解題方法多樣,是一道非常典型的一題多解試題,具有研究和探討的價值. 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問題探究,通過不同解法的比較,探討和優化解題方法,使學生體會數學的簡潔思維,提升思維能力,培養思維品質,落實核心素養.
探討多種解法
解法1? 如圖2所示,連接CO并延長交⊙O于點E,連接AE,則可得∠E=∠B=45°. 因為CE是⊙O的直徑,所以∠CAE=90°. 又⊙O的半徑為2,所以AC=2. 因為∠CAB=30°,CD⊥AB,所以CD=AC=.
解法說明? 解法1通過作輔助線,得到⊙O的一條直徑(即CE),并構造了等腰直角三角形(即△CAE),于是運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和圓的知識獲得了試題的答案.
解法2? 如圖3所示,連接CO并延長,與⊙O相交于點E,連接BE,則∠E=∠A=30°. 因為CE為⊙O的直徑,所以∠CBE=90°. 所以BC=CE=2. 因為CD⊥AB,∠CBD=45°,所以CD=BC=.
解法說明? 解法2的解題思路與解法1相同,都是通過構造直角三角形來解題. 解法2通過作輔助線,構造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從而求得BC的長,接著在等腰直角三角形CDB中求得CD的長.
解法3? 如圖4所示,連接OA,OC,則∠AOC=2∠B=90°. 又因為OA=OC=2,所以AC=2. 因為CD⊥AB,∠CAD=30°,所以CD=AC=.
解法說明? 解法3通過連接OA,OC,構造了等腰三角形AOC,并利用相同的弧所對的圓心角是圓周角的2倍,得到△AO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最后結合題干條件求解. 解法3同樣是添加輔助線,但與解法1和解法2相比,涉及的知識點更少,因此解題步驟更簡捷.
解法4? 如圖5所示,連接OC,OB,則∠COB=2∠A=60°. 又OC=OB,所以△OCB為等邊三角形. 所以OC=BC=2. 因為CD⊥AB,∠CBD=45°,所以CD=BC=.
解法說明? 解法4與解法3的思路和方法相同,但解法4利用學生最為熟悉的等邊三角形知識,且直接應用了原題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解法4比解法3更加簡捷.
合作探究
引導學生探究出多種解題方法并不是教學的終點,教師還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將試題的不同解法進行比較與研究,指導學生在尋求最優解法的實踐體驗過程中實現思維的進階,從一題多解過渡到一題優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師: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表1比較這四種解法的區別和聯系.
第一小組:解法1和解法2具有相同的解題思路,都是通過添加輔助線構造直徑,從而形成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后求解.
第二小組:解法3和解法4的解題思路是相同的,都是連半徑,形成特殊的三角形后求解.
第三小組:解法4在構造三角形時選擇了等邊三角形,于是可以直接利用題干中已知的圓的半徑得到BC的長度為2,進而通過原題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DC獲得答案.
師:大家分析得非常好,經過比較,我們發現解法4的解題過程最為簡捷,屬于最優解法.
教學啟示
學習數學要對數學的本質進行探索和理解. 學會解決數學問題并不等同于解數學題,數學教學要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本源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夠從知識的源頭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1. 開展解題反思,比較不同解法
解題練習不僅要關注如何獲得解題思路和答案,還要在解題后進行反思,回顧解題的過程,思考解題過程中那些煩冗復雜的部分能否變得更加簡單,并嘗試將較為復雜的部分變得更為簡捷,試著通過直接的觀察就知道整個解題過程. 在學生獨立思考求解和開展多種解題方法交流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回顧獲取解題思路的過程,梳理解題過程中添加的輔助線,并且總結在解題過程中運用的數學基礎知識和解題活動經驗,從而有效地比較不同解題方法之間的本質區別. 這一過程旨在培養學生的深度思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2. 加強思維鍛煉,引導探究學習
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將學生分成若干研究小組,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圍繞學習任務展開探究,并進行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展示. 教師還要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夠有條理地對數學問題展開研究和分析,學會從不同的視角理解試題,掌握如何進行不同解法的比較,明晰不同解法之間的優劣,從而為學生開展進一步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研究任務的創建為學生創設了自主學習和交流學習的平臺,營造了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培養了思維品質,提升了合作能力.
3. 開展深度學習,轉變教學方式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數學試題不僅關注知識的考查,還關注問題的創新,它們以學生的思維品質為考查目標,突出考查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因此,教師要主動改革與創新教學方式,擺脫單純的題海戰術、機械練習的教學方式,通過一題多解,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探討最優解法,學會比較不同的解題方法,鍛煉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深度學習. 本例中,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使他們在交流中迸發出思維的火花,出現不同的解法,并讓他們在相互探討中得到啟發,發現不同解題思路之間的相同之處,從而抓住數學本質,讓數學學習真正發生,使思維真正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