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中提出中職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職場語言溝通、思維差異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學習四個方面。為了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要將核心素養中職貫穿于整個培養英語教學過程。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相較于其他課型,英語閱讀課更有利于全面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本文將以高教版中職《英語基礎模塊2》Unit5“Ancient Civilization”為例,探討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如何上好中職英語閱讀課。
關鍵詞:中職學校;英語閱讀課;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趙琳琳(1994.01-),女,山東德州人,天津市建筑工程學校,助理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
一、研究背景
2017年,教育部啟動中職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研制工作。2019年10月,《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方案》印發。其后,10門中職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陸續發布,中職公共基礎課新課改正式進入實施階段。《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中提出中職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作為中職英語教師,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職業教育的特點以及英語學科的本質,對新課標中提出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進行理解、探討、分析,然后制訂有效的實施辦法,讓核心素養培養貫穿整個英語教學過程,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中職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解讀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根據《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中職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由職場語言溝通、思維差異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學習四個方面構成。職場語言溝通指學生應掌握英語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并能就與職業相關的話題進行溝通與交流。思維差異感知指學生能夠感知不同文化背景下思維方式的多樣性及差異性,提升比較與創新能力。跨文化理解指跨文化的意識及國際視野,學生形成對外國文化的正確認識,更重要的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深刻認知,堅定文化自信。自主學習指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使學生可自主進行學習。
(二)中職英語閱讀課教學的現狀及重要性
英語閱讀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和人文底蘊,還對促進學生對民族和文化的認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閱讀課是中職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說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中職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和水平與普通高中學生相比有一定差距,英語學習興趣也較低。而閱讀文本內容五花八門,教師可以通過這些閱讀材料去連接學生生活實際與課文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學生會慢慢積累詞匯、句型等,提升自己的英語語言能力。但目前,大多數中職英語課堂上,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注重講解詞匯、語法等,練習方式也是老套的朗誦、背課文、抄單詞等,聽說方面的練習很少,并沒有依托課文來提高學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評估能力。中職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階段,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形成階段,在閱讀課上創設情境,將文本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相關聯,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及完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逐步發展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的中職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
本閱讀語篇選自高教版中職《英語基礎模塊2》Unit5“Ancient Civilization”,本文旨在使學生了解絲綢之路的路線、起源、交易商品、相關人物,感知絲綢之路的歷史價值。通過學習這一語篇,學生能達成以下目標:1.了解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及其歷史價值;2. 通過絲綢之路感知古代中國的輝煌歷史和對世界文明的杰出貢獻;3.了解絲綢之路對中外文化交流的促進作用,堅定文化自信,積極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一)讀前
活動一:頭腦風暴。
本文主題為“the Silk Road(絲綢之路)”,學生課下搜集與“the Silk Road”主題相關的單詞或短語。學生分為四個小組,逐一將搜集的單詞或短語寫到黑板上,堅持到最后的小組獲勝。
設計意圖:搜集與本文主題“the Silk Road”相關的單詞或短語為課下預習作業。學生提前預習單詞及課文,在課文中可以找出一些關鍵詞。通過預習了解課文內容及本文主題后,再通過課外書、上網搜集的方式獲取一些相關詞匯。這樣學生既為學習新課打下了基礎,又能鍛煉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并在此過程中拓展知識面。而將搜集的信息在課上通過比賽的方式展示,目的有三:一是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二是學生掌握了相關單詞,有助于對課文主題有更深入的了解;三是趣味性的比賽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活躍學習氣氛,促進后續的課堂教學。
活動二:讀前活動。
思考并回答課本中Warming up部分的兩個問題:
(1)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person/place/things in the pictures?
(2)What links them together?
設計意圖:本活動要求學生結合圖片內容展開討論,激活關于絲綢之路的背景知識,引出絲綢之路的話題,為后續閱讀活動作鋪墊。
(二)讀中
活動三:熟悉語言點。
根據下面的連線題鞏固預習內容,熟悉本節課的語言點。
attractive? ? ? ? ? ? ? ? ? ?交流
civilization? ? ? ? ? ? ? ? 促進
enlighten? ? ? ? ? ? ? ? ? ? ? ? ?文字
maritime? ? ? ? ? ? ? ? ? ? ? ? ? 有魅力的
exchange? ? ? ? ? ? ? ? ? ? ? ? ? 航海的
technology? ? ? ? ? ? ? ? ? ? ? ? 文明
route? ? ? ? ? ? ? ? ? ? ? ? ? ? ? ? ?啟迪
character? ? ? ? ? ? ? ? ? ? ? ? ? 科技
Boost? ? ? ? ? ? ? ? ? ? ? ? ? ? ? ? ?路線
設計意圖:中職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差,自我約束力不強。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單詞和課文,很多學生不能很好地完成預習任務。教師在自習時間領讀單詞及課文,學生也只是有一個模糊的印象。所以在正式進入課文學習前,還需要學生熟悉重要語言點。這樣既能保證學生在閱讀課文時阻礙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鞏固學生對語言點的記憶。
活動四:梳理文章脈絡。
用五分鐘閱讀課文,總結課文大意,梳理文章結構,并完成下面的題目:
1.將段落序號寫在正確的段落大意之前。
(? )Introduction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 )Introduction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 )Meaning of the Silk Road.
(? )The Silk Road includes routes on land and routes by sea.
2.提取每段關鍵詞,梳理文章架構,完成下面的思維導圖。
設計意圖: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思維可視化工具,可將知識結構圖像化。不管是這篇課文還是其他文章,一定有一定的順序或結構,運用上述提取關鍵詞、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學生可以清晰地發現這篇課文的寫作思路。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對其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思維導圖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腦海中擁有更為立體的知識結構,提高了思維的邏輯性。通過進行思維導圖的練習,學生在閱讀時就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對關鍵信息進行梳理,可以快速定位信息,找到問題的關鍵點。
(三)讀后
活動五:上臺展示。
根據課后習題,學生討論并匯總能夠體現絲綢之路重要意義的事物,并抽簽上臺演講,教師給予適當的關鍵詞或圖片提示。
舉例: The cultural exchanges along the Silk Road brought about art treasures like those in the Mogao Caves;
Some fruits and vegetables were newly brought to China through the Silk Road.
設計意圖:為了更好地利用文本內容,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掌握文本中的基礎知識,包括詞匯、短語、語法等,同時還需要充分解讀文本,將文本與現實情況相關聯,增加閱讀材料的外延性,挖掘文本的情感和文化價值。這個過程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尤其是語言輸入能力。同時學生可以變課本的知識為自己的知識,增強了創造性使用語言的能力。此外,學生了解了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感知了古代中國輝煌的歷史和對世界文明的杰出貢獻,從而堅定文化自信,積極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活動六:作業。
要求學生回顧關于絲綢之路的知識,選擇最感興趣的有關絲綢之路的內容寫一封電子郵件,向外國朋友介紹絲綢之路。
設計意圖:課后作業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反思,提升思維能力。寫作是再思考的過程,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對寫作話題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寫作可以鍛煉學生的信息梳理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學生能夠把課上所學的內容進行梳理、整合,內化于心。學生在課后還需查找資料補充郵件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信息搜集與自學能力,使學生的作品內容更加豐富。
三、結語
郭寶仙、章兼中指出,任何教學變革只有通過教師方可變為現實,課堂教學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也在于教師。教師首先要認真研讀《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了解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其次,教師需要從自我做起,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這樣才能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提升核心素養。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的教學理念應有所轉變,需要同時注重“教書”與“育人”,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陳向陽.中職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背景、挑戰與策略選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9):10-16.
[3]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4]郭寶仙,章兼中.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J].課程·教材·教法,2019(4):66-71.
[5]孫靜.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生英語閱讀思維品質培養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2):51-53.
[6]王薔,陳則航.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標準的研制與內容概覽[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