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簡要論述了高中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行性解決路徑,涵蓋八個方面:遵循人文教育原則,奠定人文素養培養基礎、樹立素質教育理念,營造校園濃厚人文氛圍、提高教師人文素養,潛移默化開展人文教育、優化英語教學內容,運用整合人文教育資源、突出學生主體位置,創設優化人文課堂環境、創新英語教學方法,落實現代化的人文教育、落實多元教學評價,展現教育過程人文關懷、發揮第二課堂優勢,鼓勵學生踐行人文理念。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人文素養;培養路徑;高中生
作者簡介:秦小敏,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第三高級中學。
人文素養指人們在人文知識、思想、方法與精神上所達到的程度,能促進其情感、態度、心智多方面的發展。在社會環境和經濟趨于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要求學生具備優秀的人文素養,能夠內化所學英語知識,提升自我,和國際友人順暢交流,堅定文化自信。高中英語教學人文素養培養意義重大,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筆者圍繞相關內容展開如下探究。
一、高中英語教學與人文素養培養概述
(一)人文素養及培養內涵
“人文”一詞起源于拉丁文,指人性、教養,現代學術界將“人文”定義成以人為本的文化,指代人類文化中的先進、核心部分。“素養”在《辭海》中被定義為:訓練和實踐獲得的技巧與能力。人文素養是隨著時間變遷動態化發展的概念,可以理解成人具備的人文知識、內在品質等所展現出的氣質、修養。關于“人文素養培養”的內涵,可從宏觀、微觀不同層面來探究。宏觀層面上,人文素養培養指養成性教育,屬于思想性的教育而非知識性教育,通過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修養來促進其發展。微觀層面上,它屬于人性化教育,培養的是人適應社會的綜合素質,有著寓教于樂的特點,和思政教育相輔相成。
(二)高中英語教學與人文素養培養的關系
首先,英語本身存在著人文性的特征。文化和語言間有千絲萬縷的關聯,英語有著人文教育的功能,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它又有著強大的文化背景。培養人文素養內容之一,就是要讓學生高度重視各種文化現象,傳承和保護本民族文化。因此,英語學科教學和人文素養培養有著密切關聯,且教學工作也會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
(三)高中英語教學培養人文素養重要意義
部分高中學生承受能力較弱,對待學習的態度不端正,當被批評后會有極端的表現;另外還有部分學生喜歡躲避,不愿意接受現實。諸多問題都反映出當前學生的人文素養水平亟需提升。高中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才有更高的文化鑒別能力,用正確的思想來提升自我。英語是一門文化性較強的學科,對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豐富學生情感,形成健康心理和良好品行都有積極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問題
第一,校內人文氛圍不濃厚。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雖然許多學校開始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但有部分教師過度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且校園文化的建設也基于分數來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等方面的教育工作有效性、系統性遠遠不夠。同時高中學生正處于身心逐步成熟的階段,也易受到外界思想觀念的影響,再加之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這些都會影響到學校人文氛圍的營造和人文環境的建設。第二,教學內容流于形式。當前雖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有部分教師未深入挖掘教材等資源中的人文精華,教學重點仍然放在英語的語言、語法知識上。第三,教學方法落后,重視程度不足。在以往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下,有學生非常習慣英語教師臺上講解自己記筆記的模式。部分教師認為結合多媒體技術教學意義不大,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視度不足,教學主要還是以教材為主,很少開展人文素養教育。教學方法的落后難以激發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更不要談及人文素養提升了。第四,英語第二課堂的發展不足。高中英語課程的課時有限,在四十分鐘內除了講授專業英語知識外,若還要為學生介紹國外文化背景則時間非常緊湊。部分學校未發揮出第二課堂的優勢,導致其形如擺設,影響了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有效性。
三、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可行路徑
(一)遵循人文教育原則,奠定人文素養培養基礎
高中英語教學要遵循人文教育的幾點基礎原則:第一,人文關懷原則。教學中英語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盡量結合學生的特點來調整教學方法,采取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教學等方法,確保所有學生都能憑借當前所掌握的英語知識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獲得成就感,感悟人文思想。除成績外,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情感和生活態度,多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關愛。第二,類比原則。高中階段英語教學中需面臨的阻礙之一,是中西方文化差異。差異的存在,導致學生對文化的鑒別能力不足。教學中英語教師要多進行對比,鼓勵學生自主探索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幫助學生接觸更多的人文理念、健康文化和哲學思想。第三,循序漸進原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并非立竿見影。英語教師不可盲目推進,要在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新課標要求的基礎上再開展教學,逐漸滲透人文教育,為學生灌輸人文思想。
(二)樹立素質教育理念,營造校園濃厚的人文氛圍
高中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必須主動肩負起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責任。無論是學校的管理者還是英語教師,都要具備長遠眼光,堅持素質教育的人文本質,努力營造校園的人文氛圍,為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創造條件。一方面,在自然環境和活動環境上,學校要設計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樓和基礎設施,并在校園內布置鼓勵人心的名人警句和學生作品展覽。學生進入學校就能被濃厚的人文氛圍吸引,從中吸取到能量并散發在英語課堂學習中。另一方面,師生關系上,英語教師無論課上課下都要與學生積極溝通,努力創造出民主、和諧、平等的交際氛圍。例如課前播放音視頻來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課堂上強化互動,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課外與學生進行情感互動,提升學生的心理認同感,有助于學生提升人文素養。
(三)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潛移默化地開展人文教育
高中階段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教師與之聯系最是密切。英語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就需要教師以身作則,發揮榜樣作用。首先,學校要加大對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讓教師能挖掘人文思想,和學生加強溝通,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如在講解“Women of achievement”時,為學生講解其感興趣的女性傳奇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的優秀品德并學習,樹立良好的人文意識。其次,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在教學中從細節上自然地展現出良好的人文素養,如行端儀美、談吐文明、英語課堂生動有趣等,這些都能如春風化雨般感染學生,側面培養其人文素養。
(四)優化英語教學內容,整合運用人文教育資源
高中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中,教學內容是核心要素。新時期下,英語教師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深入挖掘教學資源中的思想、情意、藝術、情感等人文因素,優化內容并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首先,英語教師要聚焦教材資源,通過拓展延伸人文知識來優化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4 Unit2 中 Reading板塊教學為例,該部分介紹了科學院院士袁隆平的巨大貢獻和科研成就。教師要牢牢把握好該教學資源,并適當進行內容的優化和延伸。為學生介紹世衛組織的構成和性質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該文章閱讀內容,并提出相關問題“Do you think this text describes what Academician Yuan Longping is like?”“What can you learn from it?”,學生回答后再補充關于袁隆平的其他資料,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其敬業的奮斗精神和嚴謹的科研態度,以及為全人類無私奉獻的高貴品格。教學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袁隆平的人生態度、奮斗精神等進行交流,讓學生用英語表達感悟,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實現品德熏陶和正面引導。其次,教師授課前還可搜集和教材有關的人文素養元素,在教學中適當穿插。
(五)突出學生的主體位置,創設優化人文課堂環境
著名教育家張楚廷教授指出:“教學過程是學生學習的特殊心理過程。”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心理變化,不能只強調學生的學習結果,而是要以學生為本。立足于學生的主體地位來創設人文課堂環境,可從以下幾個階段來實施:首先,課堂導入。例如教學“Tomorrow's world”時,導入階段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What do you think the future world will be like?”,鼓勵學生談談對未來世界的想象,或是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討論,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收集學生的想法后再總結能讓學生身處情境中自然地引入新課,構建高效的人文課堂。其次,知識教學。例如教學“The written world”時,為學生簡單補充相關的人文教育素材知識后,讓學生思考當前漢字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并列舉出古今著名的文學作品,學生踴躍回答,如《西游記》《三國演義》《紅樓夢》,突出學生主體性的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最后,考察反饋。高中英語學科中各種測試較頻繁,其中涉及的人文教育素材較多。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解時要充分利用相關素材,亦或是自主設計涵蓋人文素材的單元測試,顯著提升人文課堂的教學實效。
(六)創新英語教學方法,落實現代化人文教育
高中英語創新教學方法可結合信息技術教學。例如教學“The Olympic Games”時為讓學生了解奧運會起源、比賽項目等,教師可利用微視頻、PPT等作簡單介紹,幫助學生理解奧運精神,拓展國際視野。借此教學時機還可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另外,還可以社會熱點為切入點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感。例如教學“Nelson-Mandela—amodern hero”的Reading板塊內容時,可結合課文引入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農民務工,有效強化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其人文素養。
(七)落實多元教學評價,展現教育過程人文關懷
英語教師要在教學評價中滲透人文關懷:第一,立足于過程評價。教師要關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和情感價值觀的變化,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是否在語法、閱讀、生詞上有困難,適當予以學生幫助。第二,注重差異評價。因家庭社會環境影響,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需求、性格等方面都不同,且多元智能理論也指出學生存在智能特色的差異。英語教師要關注到不同學生的閃光點,提出適合學生發展的建議,幫助學生找到在英語學科中的智能優勢,最大限度予以培養和提高。第三,強調多元評價。除了英語教師的評價外,還可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凸顯教學的民主化和人性化。不僅能強化被評價學生的自信,還能形成民主友好的評價關系,幫助學生獲得發展。第四,實現發展評價。評價工作要從學生的現有英語水平、未來發展來分析,找出不足并改進,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
(八)發揮第二課堂優勢,鼓勵學生踐行人文理念
教師要組織開展豐富有趣的第二課堂活動,讓人文教育從課上延伸到課外,努力為學生構建學習英語的良好環境,促使其體會語言內涵的文化意義和人文精神,并踐行人文理念。首先,開展培養學生動口能力為主的活動。英語教師可挑選原汁原味的英語詩文、經典文章等讓學生朗讀背誦,在提升學生語感的同時能感受到故事情節內容。同時還能為學生播放經典的英美流行歌曲、奧斯卡獎電影主題曲等,讓學生邊欣賞邊跟著演唱。此外,可在校園內舉辦英語話劇小劇場、歌曲比賽、作品朗讀、辯論小比賽等等,鼓勵學生參與其中,積極表達自我。通過此類活動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技能,還陶冶了其情操,實現了人文素養的提升。其次,開展人文環境建設活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英文報刊雜志,摘抄其中的優美語句。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英文主題校園板報,展示特色文化內容,擴大學生英語學習視野。
四、結語
21世紀,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是大勢所趨,價值突出。當前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兩者間密切相關。在實踐過程中英語教師要結合新課標相關要求,從人文教育原則、人文氛圍營造、自身人文素養提升、整合人文教育資源、創設人文課堂環境、創新教育方法、人文關懷評價、第二課堂教育等來探索可行化路徑,幫助高中階段的學生在提高英語水平的同時也能形成正確的三觀,成就學生美好未來。
參考文獻:
[1]張玲,趙薇.基于人文英語教育理念的大學英語教學[J].海外英語,2022(24):147-149.
[2]盧盼盼.試論高中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現狀調查與改進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1(38):93.
[3]周倩倩.重視人文素養培養全面人才: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高考,2020(19):116.
[4]丁奎.品味英語文化? 培養人文素養:淺談高中生英語學科人文素養的培養[J].高考,2022(22):144-147.
[5]孫麗敏,王巧英.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中學生英語,2022(3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