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新課改實施以來,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均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但作為課堂教學環節之一的家庭作業似乎總是處于“次重點”的地位。家庭作業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不但是課堂教學成果的鞏固和補充,更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雙減”政策的實施,家庭作業的數量和質量愈發成為廣大家長和教師關注的重點。培養小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通過科學合理的作業設計和教學方式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加快學生能力發展,從而使教學適應當前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成為小學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與職責。
關鍵詞:家庭作業;設計策略;小學中高年段;創新合理
作者簡介:程雪(1987—),女,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晶橋中心小學。
小學生晚睡的問題逐漸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調查結果顯示,南京地區的小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時間大多不超過晚上9點,但也有到11點還不睡覺的小學生,尤其是六年級畢業班的小學生,他們平均寫作業的時間更長。是什么原因導致小學生的家庭作業如此之多,學習任務如此之重呢?筆者認為,除了有應試教育背景的大環境因素,還有一些教師作業設計策略方面的因素。
一、家庭作業內容設計多樣化,重質不重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用書除教科書外,一般還配有各種輔助教材,如評價手冊、補充習題、習字冊等,這些輔助教材也是學生家庭作業的一部分。學完一篇課文后,學生需要完成這些輔助教材上對應的練習,一個單元學習結束后還有單元練習等,單從作業數量上來看,學生的負擔較重。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傳統的語文作業,如抄寫,學完一篇課文后,教師往往會讓學生將該課的生字抄寫幾遍,以加強學生記憶。在這些作業負擔的重壓下,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會大打折扣,甚至產生厭倦情緒[1]。在“雙減”背景下,將家庭作業設計得少而精,使家庭作業既能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就顯得至關重要。
(一)以活動引發興趣
小學中高年段正是學生培養興趣愛好的黃金時期,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因此,家庭作業的設計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設計新穎的題目,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熱情[2]。例如,在教授《負荊請罪》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參的建議布置編寫并排演話劇的作業。在布置作業時,教師只是根據學生人數大致分組,其他放手交給學生,學生會根據自身的特點分工協作。有的學生擅長寫作,就負責編寫劇本;有的學生善于組織協調,就做小導演;有的學生喜歡表演,就做小演員。在排練的過程中,學生既能充分領會歷史人物的性格,又能充分展示自己,同時也保持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再如,在教授《漢字真有趣》和《我愛你,漢字》時,教師可根據綜合性學習單元的特點,鼓勵學生用手抄報的形式查閱相關的資料,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了解漢字的分類、字形的演變等。在活動中,鼓勵小組合作探究,發揮各自所長,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配合、學會取長補短,在活動中學習新知識,拓展知識面。用活動的方式代替枯燥的資料查閱,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創新代替傳統
學生之所以容易對家庭作業感到厭倦,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作業內容缺乏挑戰性,像是機械重復的抄寫或練習,往往會使學生產生“不得不寫”的厭倦情緒。因此,教師在設計家庭作業時可適當取舍,積極創新。例如,對于每篇課文中需要掌握的一類、二類生字詞,筆者采用“今天圈,明天默”的方式,在剛學習生字詞時,學生先把不懂的字詞圈起來,然后可自由選擇是否抄寫,這能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掌握生字詞。第二天考查時,默寫全對的學生可以免去抄寫作業,有個別出錯的學生只要訂正就好,錯字特別多的學生則要按照原本的作業量完成抄寫。如此堅持一段時間,學生就會探索出適合自己的生字詞學習方法,自覺地學習生字詞。如此,學生減少了作業量,該掌握的知識也都掌握了,教師更是省下了許多批改作業的時間。
(三)以興趣激發熱情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要注重課程內容與生活、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注重聽說讀寫的整合。因此,語文作業應打破學科界限,加強與生活的聯系,具備豐富多樣的功能,盡可能成為融合聽說讀寫能力、整合三維目標、匯合學科知識的載體,從而全面、綜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例如,在教授《走,我們去植樹》這一課時,恰逢植樹節來臨,筆者布置給學生的家庭作業是制作一份以“植樹節”或“綠色環保”為主題的手抄報,學生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完成。有些學生繪畫出色、樂于表現,于是選擇獨立完成;有些學生樂于合作,于是組建了學習小組,小組員們有的查找資料,有的排版,有的負責繪畫和謄寫,忙得不亦樂乎。最后呈現的作品令筆者大吃一驚。通過此次家庭作業,筆者不但發現了學生的繪畫天賦,更激發了他們學習環保知識的熱情,從而使他們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真正地將語文知識運用到了生活實踐當中。
再如,在教授《燕子》這一課時,筆者有意將描寫燕子飛行時和休息時的段落留白,結合描寫春天美景的片段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并在課后給文章配一幅圖畫。第二節課時,筆者將學生的作業展出,讓學生選出最貼近文本的圖畫,從而使學生輕松地理解了“小圓暈”“橫掠過湖面”“電桿之間連著的幾根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等關鍵語句。學生完成作業的熱情高漲,課堂氛圍也因為多了學生形形色色的繪畫作品而更加活躍。
(四)以學生差異分層次布置作業
怎樣布置作業既能減輕學生負擔,又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實踐。在實踐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依據學生能力分層次布置作業,讓學優生“吃得飽”,學困生“吃得下”。
教師常會遇到一些不寫作業的學生,有些是學習不太好的學生,他們可能有很多題不會做,存在畏難情緒;而有些是學有余力的學生,他們認為重復的作業很枯燥,所以不屑于寫作業。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每次布置作業時將作業分為兩種:一種是難度較大的作業,如寫一寫心得感想或編排課本劇等;另一種是掌握基礎知識及加深知識印象的作業,如讀一遍課文、抄寫優美句段等。學生在做適合自己的作業時自得其樂,不交作業的現象也就越來越少了。
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鞏固基礎知識的作業要靈活,拓展性的作業要分層次,這樣才能使學生把作業看成是一種輔助學習的手段,而不是一種負擔。
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作業觀
眾所周知,學習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端正學習態度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學生只有形成了正確的學習態度,方能認真地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各方面的知識技能,而樹立正確的作業觀是端正學習態度的重要一環。教師必須嚴格要求,強化指導,追求作業的實效性,鼓勵學生將家庭作業與課堂所學內容聯系起來,將完成家庭作業作為一種提高學習能力的手段[3]。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總是會遇到學生不完成作業的情況,部分教師的做法是不問緣由,不理會學生情緒,先懲罰再說。學生不完成作業的代價無非就是教師的冷言批評和懲罰式的抄寫,導致學生越來越討厭動筆,甚至越來越討厭語文這門學科。當然,沒有完成學習任務必然需要一些懲罰手段,但在此之前,教師需要先了解學生未完成的原因。經過長期的觀察和研究,筆者發現,學生不按規定完成作業的原因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學習態度不端正,比較懶惰,認為作業是一種負擔,能逃避就逃避;一種是認為作業內容過于簡單,只要考試時發揮好就行,作業可以不做。無論是哪種原因,歸根到底都是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作業觀。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讓學生知道:家庭作業不是為了控制學生的課余時間,而是為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在筆者班上也有不愛寫作業的學生,他們或是找借口拖延,或是撒謊不交,或是直接和教師“硬碰硬”。對于這一類屢教不改的學生,筆者不會動輒批評指責或是用更多的作業來懲罰他們,而是會心平氣和地分析他們不寫作業的原因,讓學生明白,任何借口和謊言都騙不過教師。接著,筆者會告訴他們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不寫作業的唯一理由就是所學的知識全都掌握了,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只能用寫作業的方式來鞏固知識。最后,筆者會利用課余的時間陪伴學生完成作業。在“雙減”政策落地后,筆者利用課后服務的時間陪伴學生完成作業,在他們產生畏難情緒的時候及時疏導,在他們碰到學習難題的時候及時幫助,用正向的引導代替負面的批評,一段時間后,班級中不寫作業的現象基本不存在了。
因此,樹立正確的作業觀是培養學生良好作業習慣的基礎,讓學生將作業視為一種必要的練習形式,使其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并能通過認真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注重作業批改的激勵機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獎勵是激發興趣的有效手段。只有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他們的學習過程才能真正變得主動而輕松。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教師除了標記單調的對錯號,再加上一些鼓勵性的評語,也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如果某些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有了顯著進步,教師就可以在評語中寫上“你的進步很大,希望繼續努力,加油!”“書寫更端正美觀了!”等激勵性話語。如此一來,學生作業的完成質量必然會越來越高。
由于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于一些學困生來說,雖然他們內心也很想努力,但卻有些力不從心,作業總是頻繁出錯。這時如果教師采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和對待學生,必然會加重學困生的畏難情緒,甚至使其學習的主動性受到打擊。鑒于此,對于學困生,教師可適當降低要求,讓學困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做到認真、負責即可,只要盡力做好作業,就及時給予鼓勵,形成積極主動的心態也會使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5]。例如,筆者班上有一名男同學,學習成績中下,語文作業經常出錯,書寫極其潦草,幾乎到了讓人不忍直視的地步。每次批改他的作業,筆者都如同大海撈針,苦苦尋找正確答案。后來,筆者從之前教他的教師那里得知,他從學寫字開始就沒有領會寫字要領,寫字一直很潦草,教師盡管努力幫他糾正,他卻一直改不掉,作業本上經常是一片紅叉,幾乎每次作業都會受到教師的批評。這樣日復一日,這名學生的自信心受到了打擊,寫作業就更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了。每個學生都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都希望受到教師的表揚、同學的贊賞。于是,在他的作業本上,筆者不再過多地使用顯眼的紅叉,而是用畫橫線的方式,提醒他錯誤的原因,并在作業后留下“老師相信你能寫得更好!”“如果書寫工整,你會更優秀!”等話語。這名學生果然沒有讓我失望,作業的書寫越來越好,正確率也提高了很多。后來,筆者在他作業上寫下的批語也變成了“作業進步很大,加油!”“成績又提高了,繼續努力!”等,有時還在全班同學面前夸獎他的進步。現在,他已經跨入優秀學生的行列。
因此,當學生用消極的態度對待作業時,教師應該積極地分析問題原因,用鼓勵和期許來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以作業為抓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語
語文家庭作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教師在語文家庭作業的設計中要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系。語文學習是“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因此,作業的設計要注重挖掘學生的潛能。語文學習也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作業的設計也要建立在良好的學習習慣之上。
[參考文獻]
仲崇雷.優化作業設計 發展學生個性:談小學高年級語文家庭作業的設計[J].山西教育(教學),2010(2):34.
王紅梅.新形勢下小學語文家庭作業減負增效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學習(上),2014(8):122.
唐鐵君.由“狹隘”走向豐富:小學語文家庭作業存在問題及改進對策[J].新教育,2015(12):13-14.
李莉.活練,讓作業產生“磁性”:如何讓小學語文家庭作業高效完成[J].快樂閱讀,2015(22):101.
李光榮.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語文良好家庭作業習慣的培養[J].內蒙古教育,2017(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