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壽友



摘要:項目式教學是基于大單元、跨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常規課與活動課的結合,是課上與課下的結合。科學開展項目式教學十分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本文先是闡述初中化學項目式教學設計的一般流程,再以“水質檢測與自制凈水器”具體項目為例,展示項目式教學設計實例。
關鍵詞:核心素養 初中化學 項目式教學設計
項目式教學其實是管理學科中的“項目”在教學領域的延伸、發展和具體應用。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以學科的概念和原理為中心,學生在真實世界中借助多種資源開展探究活動,并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相互關聯問題的一種新型的探究性學習模式。初中化學學科中開展的項目式學習,是基于真實情境提煉的學科問題,讓學生在體驗、合作、探究中解決問題,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成功完成一個項目,必須先有科學的教學設計。項目式教學設計與常規課有必然的融會貫通之處,甚至本質上是相通的,但又明顯有別。本文先闡述初中化學項目式教學設計的一般流程,再以“水質檢測與自制凈水器”具體項目為例展示設計。
一、初中化學項目式教學設計的一般流程
(一)項目可行性分析
這里需重點考慮兩個因素。一是項目需要基于真實性,要有意義,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科學課程應該讓學生去探索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中的問題,并尋找解決方案。項目式教學中的項目可以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也可以是教師提出來的。關鍵在于學生能夠意識到這些問題對他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就問題產生求知欲。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化學觀念、科學思維及科學探究與實踐等都是要教會學生批判性思考、解決問題、決策與創新,所以項目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目標。一個沒有挑戰性的問題也不會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與探究欲望。二是項目需要包含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核心概念、重要知識和關鍵能力。課程標準規定了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學基本要求,體現國家意志,在立德樹人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項目式教學說到底是一種教學方式。不管采用哪種教學方式,都不能脫離課程標準。《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關于課程內容也有明確的規定,5個主題,每個主題有5個維度。5個維度都是在一個大概念統領下,包括核心知識、學業要求等。所以項目式教學中一個好項目必須包含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核心概念、重要知識和關鍵能力,項目不能游離于課標、教材。當然,項目式教學是跨學科的,會調動師生跨學科知識、綜合能力的應用。
(二)項目式教學目標設計
項目式教學目標設計主要依據課程標準、項目教學內容、學生發展需要。設計主要思路如下。
(三)教學流程
一個項目往往需要花一定時間來完成,這就需要將總項目分解為若干個子項目,也可以分解為若干個課時來完成。當把一個總任務分解得比較科學、清晰,那么接下來的流程就會比較清晰。所以,教學流程一般包括任務分解和教學流程兩個部分。可以從核心知識、學習目標、學習方式、時間安排、項目成果等幾個維度來描述。總之,教學流程要清晰、高效,可操作性要強。
(四)項目評價
項目評價一般從目標達成、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表達能力4個維度進行評價。評價如果用定性的方法,可以用描述性的語言,也可以用賦幾顆“星”的方式進行。如果是量化評價,就綜合考慮過程與效果,采取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在評價方式和分值的分配方面,同學自評占30%、組內互評占30%、教師評價占40%,3種方式相結合。根據總評得分進行核算,最后以總評等級的形式呈現。
總評等級標準為:85~100分為優秀,70~84分為良好;60~69分為合格;59分及以下為不合格。
(五)項目實施效果和反思
實施效果可以根據項目成果來衡量。項目成果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一項產品,也可以是一項調查報告等。反思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正面是項目取得的成果,以及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師生的收獲等,特別是學生核心素養目標的達成情況。反面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哪些沒有考慮到或考慮不周全的地方,以及如何改進等。還可以考慮項目成果的推廣價值、對今后項目設計可借鑒的經驗等。
二、“水質檢測與自制凈水器”項目教學設計
(一)項目可行性分析
“水質檢測與自制凈水器”項目是《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物質的性質與應用”主題下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第四單元“自然界的水”中課題1與課題2內容的拓展。在傳統課堂教學中,要完成課標中提出的知識與技能目標并不難,但從素養提升的角度來看并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學內容本身就是與學生的生活相關,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反而割裂了與生活、生產、社會的聯系。“水質檢測與自制凈水器”項目既包含了教學內容中核心概念和重點知識(水的凈化方法及原理),又與學生生活、社會生產等緊密聯系,真正實現了“做中學”“創中學”,在真實情境中學的理念。通過本項目的學習,學生對本單元的系列概念有了較深刻的理解,也加深了對化學與社會、化學與健康、化學與環境等重要關系的理解,既符合初中化學的學習基礎和知識目標,又可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科學探究和創新能力。同時,結合環保主題,也增強了學生的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更有利于培養核心素養。
本項目可分解為兩個子項目,分別是“水質檢測”和“自制凈水器”。每個子項目可用兩個課時完成。
(二)項目教學目標設計(見表1)
(三)教學流程(見表2)
(四)項目評價
本項目的評價內容從學科知識目標、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表達能力4個維度進行評價。對每個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量化考核,過程與效果并重,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并重。
在評價方式和分值的分配方面,同學自評占30%,組內互評占30%,教師評價占40%,3種方式相結合。根據總評得分進行核算,最后以總評等級的形式呈現。
總評等級標準為:85~100分為優秀;70~84分為良好;60~69分為合格;59分及以下為不合格。
(五)項目實施效果和反思
與傳統講授式課堂相比,學生更喜歡項目式學習,學習效果更好。
項目式學習的方式,更利于提升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包括對學科核心概念的理解、信息的收集與利用、實驗設計與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等。通過項目式學習成果展示活動,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通過分析學生填寫的本項目實施評價,92%的學生認為在學科知識目標達成、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均取得較好效果。與傳統講授式課堂相比,99%的學生更喜歡項目式學習方式,認為自己通過此項目的學習,綜合素養得到了較大提升。
項目式學習一般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部分九年級的師生認為花費的時間過多,課時不夠,建議可以利用課上與課下、常規課與活動課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項目化學習。本項目還可以利用家庭作業的方式,指導學生在家里通過觀察各類水體,體會水質的差異,理解水質檢測的必要性。在家里完全可以利用常見的工具自制凈水器,根據要解決的問題設計實驗,不斷優化實驗條件。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正是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的動力。項目式教學中的時間矛盾問題是非常現實的問題,甚至是一大“瓶頸”,還要創新手段方法,找到平衡點。
改進并進一步推廣初中化學實施項目式學習的一般流程,開展多學科融合的案例研究,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江合佩,王春,潘紅.核心素養下的化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21.
[3]王鋒,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化學教學策略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20.
[4]侯肖,胡久華.在常規課堂教學中實施項目式學習——以化學教學為例[J].教育學報,2016(4):3944.
責任編輯: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