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笛 楊潤
摘要:朝鮮族歌舞音樂是朝鮮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舞蹈風格和音樂形式,反映了當地獨特的社會歷史、民間傳說、音樂文化。從古至今音樂與舞蹈都是相輔相成的,音樂的節拍、曲調、情感的傳達,均會對舞蹈的表演產生極大影響。二者之間只有相互促進,才能創造出更好的歌舞音樂作品。鋼琴即興伴奏是朝鮮族歌舞音樂中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運用鋼琴即興演奏的方式將作曲家創作的作品轉化為富有表現力的音樂。一部好的鋼琴伴奏作品既能表現出音樂的藝術內涵,又能提高舞蹈的整體藝術效果。本文將從朝鮮族歌舞音樂角度出發,分析鋼琴即興伴奏在其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及意義。
關鍵詞:朝鮮族? 歌舞音樂? 鋼琴即興伴奏
中圖分類號:J624.1
朝鮮族歌舞音樂藝術以普通民眾為主角,題材內容、表演形式、音樂及舞蹈風格、審美觀念逐漸趨于大眾化,獲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朝鮮族歌舞音樂的伴奏樂器有大鼓、大鑼、伽椰琴、筒簫、嗩吶、琵琶、二胡等,而在朝鮮族歌舞音樂表演中加入鋼琴即興伴奏,則可以模擬出朝鮮族歌舞音樂中的弦樂和打擊樂效果,這更有利于對朝鮮族歌舞音樂中的旋律和節奏進行演繹,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藝術體驗。
一、朝鮮族歌舞音樂藝術表現形式
(一)極具典型與流暢感的特色曲式特征
朝鮮族歌舞音樂的曲式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最常用的是由幾個小節構成的樂段體,這種樂段體屬于一種流暢、古典、獨具特色的上下兩句式的單樂段,主要有《月亮歌》的“童謠”,以及《花》的“打鈴”等曲目。上面所說的是在一個樂句上構成的單樂段,而三個樂句是在兩個句式的單樂段的基礎上構成的,這在原則上就屬于非正規樂段,比如:“伊兒索里”中《船之歌》第三句,就是對上樂句中的一部分以及下樂句中三句式樂段的重復,其在樂感的形成和處理上都極具特色;而《農夫歌》第三句,則是在前兩句的基礎上,通過展開音域和節奏來和前兩句形成對比,完全不會讓人生成重復、贅余的感覺,這種獨樹一幟更是為其增添了一種新的聽覺魅力。除以上所述的句子外,還經常出現四個樂句,這是由多個樂句發展而來的復合樂句從而形成的相應的復樂段。朝鮮族歌舞音樂以音樂段落為基本單元,重復的樂句以不一樣的節奏與音域形式表現出來,這是朝鮮族民歌極具自身特色的原因。
(二)以五聲音階為基礎的調式結構
朝鮮族歌舞音樂以五聲為基本曲調,目前流行的五聲調式有界面調、平調、下界面調、平界面調和上平調五種。界面調是指旋律中包含do、re、mi發音的朝鮮語襯字的平調,主要分為潑力相和平壤正聲兩個流派。平調是由四個音組成的樂調,沒有其他變化,是朝鮮族歌舞音樂中最基本的調式。下界面調則是指由do、re、mi發音的朝鮮語襯字構成的平調,也分為潑力相和平壤正聲兩個流派。平界面調是指由do、re、mi發音的朝鮮語襯字構成,同時在旋律進行中也有變化的調式。上平調則是指由“do、re、mi”、潑力相、乙默、索索四個音組成的樂調,在朝鮮族歌舞音樂中比較少見。這五種調式是按照功能和色彩來劃分的,共分為兩大類:界面調和平調,其表現各不相同,有的旋律充滿憂傷,有的旋律充滿輕松和愉悅之感,但在旋律的小二音程構造上卻有著相似甚至相同的特征。音階中的每一個音都有其特定的音高位置和音色特點,這也是朝鮮族民歌旋律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讓朝鮮族歌舞音樂顯得柔和、流暢、優美,更能表現出朝鮮族音樂的情感和內涵。除了這五種基本的調式,朝鮮族歌舞音樂中還有其他一些特定的調式和音樂風格,如滑弦、彈唱等。
(三)以生活中的語言音調為基礎的旋律線
朝鮮族整體音樂藝術的旋律有著極高的藝術鑒賞價值,其旋律線以生活中的語言音調為基礎,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為拋物線,一類為下降線。拋物線類是目前最為常見的旋律線,其高峰集中在整個曲子的中段或中后段,如《農夫歌》等曲目。這種旋律常常將較高的音域和明亮的音色結合在一起表現朝鮮族的傳統文化和樂觀積極的態度。該類型旋律線節奏感強烈,變化豐富,常常采用復雜的節拍和節奏型使得音樂更生動有力。而下降線類則是在到達一個頂點或者峰值后再向下跌落,并有多次的起伏現象,但總體上仍是向下降的趨勢,如《劃船索里》等曲目。這種旋律常常將較低的音域和柔和的音色結合在一起,來表現朝鮮族人民溫柔、細膩的性格和文化特點。該類型旋律線節奏感較弱,但旋律變化豐富,常常采用級進和小跳等技巧,使得音樂顯得更加柔和動人。此外,朝鮮族歌舞音樂還經常使用顫音和波音等技巧來增強旋律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在樂曲演奏中,還可以采用獨唱、齊唱和合唱等形式,來營造出更加抒情、優美的氛圍。總之,朝鮮族歌舞音樂以其獨特的旋律和節奏形式,成了朝鮮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了國內外觀眾的喜愛。
(四)獨具民族特點及魅力的節奏形態
朝鮮族歌舞音樂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獨具民族特點的韻律系統,在朝鮮語中稱為“長短”,朝鮮族民歌中的韻律法則、節拍法則,以及旋律特點、語調抑揚頓挫、強弱、快慢等,是構成朝鮮族音樂藝術的十分重要的分支。朝鮮族歌舞音樂的常用節拍格式均為三拍制,在三拍制中,18/8、12/8、9/8是最為主要的組合,也有少量的4/4、3/8、3/4等單拍。在“長短”中,節奏是最為主要的表達方式,也是最基礎的形態。朝鮮族歌舞音樂的節奏既生動,又有其獨特之處。盡管有著同樣的速度和節拍,但節奏的差異造成了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長短”的特性往往也會隨著長短的速度改變而不斷地變化。抑揚在朝鮮音樂中有著與其他音樂完全不同的特點,這是一種內在的、固有的內蘊。長短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基本式長短,另一種是變奏式長短。變奏式是從基本式長短發展而來的,兩者有時在個性和節奏上會有很大的不同。通常在歌舞音樂中,變奏式長短往往會向高潮過渡,從而達到塑造音樂形象的作用。例如,慢速和中速的段落通常表現出平靜、舒緩的情感,而快速的段落則常常表現出熱烈、歡快的情感。朝鮮族歌舞音樂在節奏方面的特點非常豐富,通過節拍的規律、節奏的組織形態、速度、情緒的變化,增強音樂的生動性、動態性及曲調的多樣性,并將音樂的意志、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也使得朝鮮族歌舞音樂在節奏感和情感表現上具有獨特的魅力。
二、朝鮮族歌舞音樂及鋼琴即興伴奏表現出的民族風情
朝鮮族歌舞是在歷史變遷及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演變出來的,其具有明顯的農業勞動特征,大部分歌舞都從農業勞動延伸而來,比如:《農歌》就是朝鮮族歌舞中的一個經典作品。農樂舞起源于朝鮮族遠古時期的打獵、祭祀等活動,后來在農樂游戲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在農事勞動過程中以娛樂為主要內容的舞蹈。該曲目將豐收時農民的喜悅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越來越多的朝鮮族歌舞家開始走近人民的生活,挖掘、整理各種民俗活動中的歌舞元素,并對傳統歌舞曲目進行了再創造。如:“扇舞”“長鼓舞”等,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朝鮮族人民的現代審美傾向,起到了推廣朝鮮族歌舞藝術及促進其發展的作用。從20世紀60年代起,朝鮮族歌舞就逐步演變為采用傳統民族舞姿來表現生活情景的藝術形式。如:《種豆舞》以一種歡快的方式來表現簡單的種豆勞動,增加了勞動的趣味性。隨著時代的變化及社會的發展,朝鮮族歌舞在現當代獲得了發展,“延邊藝術學校”的成立也為朝鮮族藝術事業的發展開啟了新的篇章,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朝鮮族藝術家,發表了諸多膾炙人口的朝鮮歌舞作品。朝鮮族歌舞也由娛樂形態轉化為藝術形態,以生動且形象的方式表現了朝鮮族文化及人民思想意識。在鋼琴伴奏中,作曲家將情感融入音樂之中,并通過音樂與舞蹈相融合,讓觀眾感受到了創作者豐富的情感和內心世界,從而激發了觀眾對音樂的熱愛。比如:在《金達萊》中,作曲家利用鋼琴伴奏將朝鮮族傳統舞蹈與朝鮮族民間音樂相結合,塑造了活潑可愛、熱情奔放、生機勃勃的舞蹈形象,同時配以歡快悅耳的伴奏進行演唱。鋼琴伴奏與舞蹈動作、節奏等相互配合,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北國之春》中,作曲家在鋼琴伴奏中加入了朝鮮民族樂器的演奏形式,豐富了舞蹈畫面,通過鋼琴和朝鮮族民族樂器的組合使用,使觀眾感受到一種生動活潑的民族風情。
三、朝鮮族歌舞音樂中鋼琴即興伴奏的作用
(一)契合歌舞節奏
朝鮮族音樂有多種不同的節奏類型,若將舞蹈比喻成人的身體,那么音樂的節奏便是舞蹈的骨架。正因為有了音樂節奏,舞姿才不會顯得單調乏味。但是目前許多舞蹈家在舞蹈中對音樂的節奏把握都不到位,使得舞蹈動作成為僵硬的程序化發展,只要有音樂節奏舞步就會跟著動的舞步并不具備靈魂和內涵。朝鮮族音樂的節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其韻律有輕重緩急,這就要求舞者對音樂節奏要有敏銳的感覺,并能夠根據不同的旋律特征表現出相應的情緒。盡管鋼琴伴奏與歌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表現方式,但二者結合起來可以產生更好的藝術效果。因此,在歌舞過程中,鋼琴伴奏的融入對整體歌舞的呈現起到了很大的影響,適當的伴奏作品能夠給歌舞增添光彩。例如,鋼琴伴奏人員在舞蹈演員跳舞時,可以在重拍節奏加重重拍的表現,來對舞者進行提示,讓舞者能夠更好地掌握伴奏作品的節奏,并在適當的時候對自己的表演進行調整。舞者必須明白,舞蹈并不只是簡單的表演動作,完整表演只是舞者的基本技能,要想展現出一部完美的舞蹈表演作品,舞者要在舞蹈中用音樂來引導自己的情感,把音樂的輕重緩急和情感的悲哀歡快等充分結合起來。一個優秀的歌舞作品是演員情緒的一種表現,演員要有屬于自己的情感表達。此外,在音色變化方面,朝鮮族音樂中的音色變化非常豐富,使用不同的弦樂器、打擊樂器和人聲等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情感和氣氛;在和聲語匯方面,朝鮮族音樂中的和聲語匯非常豐富,如使用不同的和弦結構、調式和音階等來表現不同的情感和氣氛;在曲式結構方面,朝鮮族音樂通常具有較為復雜的曲式結構,如大型的敘事歌曲、多段體的抒情歌曲和復雜的流行歌曲等;在風格特點方面,朝鮮族音樂具有獨特的風格特點,如韻律感強、節奏穩定、強調音色變化等。鋼琴伴奏需要熟悉和掌握上述特征,以便與歌舞節奏相協調。
(二)烘托歌舞表演氛圍
歌舞與音樂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表達方式,二者可互為補充。朝鮮族藝術豐富多彩,各種類型的歌舞配備適宜的伴奏音樂更有利于烘托歌舞表演氛圍。譬如說,在中國古典舞中,鋼琴伴奏以中國五音為主,而在部分朝鮮族歌舞中,則以切分法、節奏法等為主。好的鋼琴伴奏者要把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充分傳達給演員,讓演員能夠更好地進入到伴奏之中,從而激發出自己的情感。昆蟲的鳴叫、鳥兒的飛翔、花朵的芬芳、蝴蝶的飛舞等,這些自然元素是如何用鋼琴演奏出來的?一首表現寧靜心境的舞曲,在鋼琴上應配以什么節奏旋律?一首激情四射的曲目,在鋼琴上應配以什么樣的節奏旋律?這些問題都要經過鋼琴伴奏人員的仔細體會才能正確判斷與選擇。同時,歌舞演員也應該在不同情境下,更好地表現出自己的情感,要將自己的情緒調動起來,融入鋼琴伴奏所表達的意境之中。歌舞看似是身體的表現,實際上卻蘊含著豐富的感情,沒有音樂的融合,一部歌舞劇就不能算是完整的歌舞劇。因此,朝鮮族歌舞演員應仔細體會音樂所傳達的情緒,并根據音樂的旋律,把身體舞姿、內心情感等融入鋼琴伴奏中。
(三)增強歌舞表現力
鋼琴伴奏能夠將舞蹈的動作、音樂的節奏、情緒等融合到一起,讓舞者在表演時更加流暢、自如。舞者需要用肢體語言與鋼琴進行交流,鋼琴伴奏不僅可以表達出舞者內心的情感,還能夠增強舞蹈的表現力,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例如,在朝鮮族舞蹈《魚骨舞》中,鋼琴伴奏就和舞者共同完成了一段精彩的舞蹈。在朝鮮族歌舞音樂中,鋼琴即興伴奏不僅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節奏、旋律,還能與舞蹈動作相結合,將音樂與舞蹈有機結合起來,使觀眾對音樂和舞蹈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鋼琴即興伴奏能夠為舞蹈表演者提供良好的表演氛圍,使其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創造出更多精彩的作品。
四、朝鮮族歌舞音樂的鋼琴即興伴奏編排
(一)朝鮮族歌舞音樂的民族化和聲
鋼琴即興伴奏和聲能夠對歌舞音樂進行充分渲染和修飾,在朝鮮族歌舞音樂伴奏中,如果按傳統的西方和聲理論來編排,就會出現較為不和諧的現象。而通過對和聲進行民族化處理后,歌曲會更加具有藝術魅力和藝術感染力。朝鮮族通過將三和弦以及加音、換音、換加音等方式充分結合,創造出了五聲調的和弦。在和弦的選擇上,可以使用副三和弦,盡量不使用正三和弦。在和聲的過程中,也就是和弦的連線上,不必受到“傳統和聲”的約束,只要符合五聲的旋律和風格,就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和弦,甚至可以打破“戒律”,只要聲音順暢,就可以與任何聲連線,可以采用平行五度法,也可以放松七音的分叉和跳進;可使用三度的正弦,盡量不使用四度和五度的正弦,在低音中追求五聲旋律化;在伴奏結束時,在主音之前的基本屬功能和弦,也應盡量按照“盡量避免第四或第五度”的原則來使用。下面就“界面調”與“平調”這兩種常用的五聲和弦的組成、和弦的銜接與終止等,談談朝鮮族歌舞音樂五聲和弦的組成與聯系。
1.“界面調”的和聲
“界面調”以三個五聲正音所構成的小和弦為主調和弦,其色彩呈現出明顯的小調式特色,為五聲調所獨有。在和弦的銜接中,應遵循五聲與小調式的連奏法則,但應注意小二度與加四、減五音的連奏。“界面調”的終止方式與西方大、小調系中的Ⅴ7-T是不一樣的,它所屬功能組的任一和弦都可以被解析到主音中,例如:D7-t、DⅦ7-t、Ⅲ-t、DⅦ+4-t等。
2.“平調”的和聲
“平調”風格因三音在主和弦上的運用而表現出大、小調式的雙重性特色,也因三音采用五聲音符而表現出介于這兩者之間的中性特征。在三音中采用“變宮”(即“7”)的情況下,該和弦表現出大調的明朗、開闊等特征;在三音中,若用“閏”,“b7”等,則表現出小調性的朦朧與暗淡;當三音分別用“6”和“1”代替時,該和弦表現出中性的五聲調式特征。所以,“平調”風格的和聲銜接是非常寬泛的,大、小調式風格的和聲銜接原理、五聲式風格的和聲銜接方法,都可以在此得到較為廣泛且科學的應用。“平調”模式在終止原理上與“界面調”相似,但因其調性的多樣性,其處理方式也更為靈活。
(二)民族化伴奏音型
在朝鮮族歌舞音樂的鋼琴即興伴奏中,選擇合適的伴奏音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是最能反映朝鮮族歌舞音樂特點的一種表達方式,應該被放在首位。在朝鮮民族歌曲中,鋼琴伴奏音型通常有三種:一種是和聲小調伴奏音型,如:《大合唱》《打柴歌》等;第二種是旋律進行式伴奏音型,主要是以三度疊置為主要構成方式,將音高關系由主音和附點構成,通過改變旋律的進行方式,使旋律具有更多的表現力,并表現出不同的藝術效果。在旋律進行上較為自由,可根據不同的情感表達而變化,可使音樂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如:《姑娘愛上郎》等;第三種是裝飾音伴奏音型,具有突出的藝術魅力,體現出朝鮮族音樂風格,如:《小燕子》等。
朝鮮族歌舞音樂中運用和聲小調伴奏音型的比例較高,這主要是由于朝鮮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族音樂風格。在朝鮮族歌舞音樂中運用旋律進行式伴奏音型能夠使旋律更加具有民族化特色,這種伴奏音型與朝鮮族傳統音樂中的旋律進行式伴奏音型有很大區別,這種伴奏音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純五度跳進,采用純五度跳進能夠豐富音樂表現力,讓樂曲更加生動、形象;一種是五度跳進,即在朝鮮族歌舞音樂的伴奏中加入了一些跳進的音型,從而使整個歌曲更加生動活潑。這種伴奏音型在演唱過程中,既可以用來演唱旋律,也可以用來演唱副歌。如:在演唱《月亮山》時,為了渲染一種凄涼而又歡快的氣氛,可以使用五度跳進。這種伴奏音型不僅能夠使歌曲更加生動活潑,還能表達出朝鮮族人民內心的喜悅之情。此外,朝鮮族五度跳進還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能夠對歌曲旋律進行有效修飾,使整首歌曲更加優美動聽。在實際演唱過程中,如需要使用五度跳進,則需要與歌曲旋律相結合。
五、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鋼琴在中國的發展歷史較短,但鋼琴即興伴奏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表演技巧,其不僅可以幫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和表達音樂情感,還可以為整個音樂作品增添豐富的色彩,讓表演者與觀眾產生更深層次的情感共鳴。目前,針對朝鮮族歌舞音樂的鋼琴即興伴奏的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相關教育工作者、文藝工作者應重視鋼琴伴奏與民族歌舞的融合,并為民族歌舞的發展作出貢獻,使我國民族藝術持續創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健.跳脫平庸,進階出彩——鋼琴即興伴奏在舞蹈中的實踐教學探析[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22(02):79-83.
[2]高雯.拉祜族葫蘆笙舞曲的時空場域與音樂形態特征——以瀾滄拉祜納葫蘆笙舞曲為例[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23(02):103-112.
[3]何艷梅.線上線下教學中以錄像方式提升學生舞蹈律動技能的研究[N].科學導報,2023-03-24(B03).
[4]由艷.OBE理念在高校鋼琴集體課教學中的運用——以湖北文理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為例[J].戲劇之家,2023(08):178-180.
[5]金玲.中國朝鮮族“非遺”舞蹈保護與傳承——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鶴舞為例[J].大觀(論壇),2022(10):63-65.
[6]樸商煥,楊碩,劉銘.韓國傳統舞蹈的現代轉型——傳統與現代的雙重意義[J].中國美學,2022(01):270-279.
[7]張麗,張自立.民族舞蹈編創中風格與個性創作的結合——以舞蹈《扇骨》為例[J].藝術大觀,2022(28):94-96.
[8]孫茜.學生們眼中的引路人崔承喜先生——兼議崔承喜舞蹈教學特點[J].舞蹈,2021(05):53-57.
[9]安然.淺談民族精神在舞蹈作品中的體現——以朝鮮族舞蹈為例[J].戲劇之家,2020(11):98-99.
[10]肖惠.論朝鮮族舞蹈的節奏特點與風格特征——以“安旦長短”為例[J].戲劇之家,2021(1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