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雙減”的實施,小學數學教學模式與作業設計思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此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把單元作業的設計和應用作為工作重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文章結合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相關教學案例,分析了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融合思路及方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單元作業;數學核心素養;知識能力;蘇教版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專項課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研究與實踐——以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為例”(課題編號:2022ZJY89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賴珊珊(1991—),女,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銀海區僑港鎮華僑小學。
近年來,隨著“雙減”的深入實施,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實踐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面,“雙減”政策提出要切實減輕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尤其要從作業設計方面為學生減負;另一方面,“雙減”政策強調了提質增效的基本要求,即課堂教學的效率要顯著提升,以更好地助力小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在此背景下,優化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能更好地體現“雙減”精神,同時滿足小學教學的現實要求。下面,筆者以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的相關教學案例為例,對上述內容進行具體解析和論述。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的必要性
“雙減”政策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切實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準。在此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發生了顯著變化,傳統的數學作業設計模式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教學,單元作業設計的理念和方法日益受到重視[1]。單元作業設計是基于一個或多個單元進行作業統整化設計的方法,能夠更好地兼顧、容納不同知識要點,幫助學生進行橫向對比和縱向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和應用能力。同時,進行單元作業設計有助于教學形成知識集聚效應,這對于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十分有益,也體現了“雙減”政策提出的提質增效要求。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融合意義
以“雙減”要求為基準,小學數學教師在推進教學時要注重單元作業的應用。為此,教師要認識到單元作業設計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融合價值,明確單元作業的多重實踐功能。
(一)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
隨著“雙減”實施,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成了教學的中心任務之一。在數學教學中,借助單元作業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自主思考、互動和探究,已然成為教師推進教學的重要立足點。在單元作業的有效統籌和引領下,學生能夠開闊視野,提高思維主動性,激發自主意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習能力。這樣一來,單元作業與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緊密聯系,教學的層次性得到凸顯,學生的知識轉化和應用能力也將得到提升。因此,教師要重視單元作業的整合及應用,使之成為學生提升學習主動性與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依托。
(二)可以豐富作業的形態與內涵
單元作業是立足于數學單元的作業形式,突破了傳統的以課時、知識點為載體的作業設計樣態,具備一定的創新性,契合“雙減”要求,可以滿足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需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設計單元作業,可以突破單課時知識點的限制,綜合運用比較、反問、探究、研討、情境互動等方式,引導學生以單元作業為抓手,進行課堂或課外的知識轉化及應用。
進行單元作業設計,能使數學作業的形態更加多樣,內涵更加豐富,學生的知識體驗也更好。因此,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與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融合,體現了“以生為本”的基本要求,給予了教師更多的作業實踐選項,使得數學作業的形式與內容得到了有效充實,有利于作業教學功能的多維度發揮。
(三)能夠增強數學教學反饋效能
作業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監測器”和“傳感器”,能夠幫助師生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和不足,同時對于學生改進學習思路大有幫助。將單元作業設計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工具,有利于提升作業的反饋效能,更好地突出單元統整教學的特點,從教與學兩個層面反饋問題、檢視不足,促進教師執教思路和學生學習方法的優化[2]。
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上冊“長方形的周長”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綜合本單元的內容,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式進行對比,設計單元作業,當堂考查學生的運算能力和學習能力。通過作業的反饋,教師可以快速發現問題,指出學生在運算方面的不足,給出改進建議,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和技巧。這一過程體現了單元作業在深化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方面的功能,體現了單元作業深度應用的價值。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融合思路
以“雙減”實施為契機,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明確單元作業的設計要求,使之成為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催化劑”,有效發揮單元作業的“教學傳感器”功能,推動教學的漸進式發展。
(一)明確知識統整目標,突出作業引領功能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的單元作業設計日益受到重視,這體現了知識統整理念在教學領域的價值和作用。以單元作業設計和小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為目標導向,數學教師要開動腦筋,創新單元作業的設計路徑和模式,彰顯作業的引領功能:一是豐富數學課堂的作業形式,提高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頻率;二是以單元知識點統整為抓手,以作業為呈現方式,傳輸知識信息,提高學生的隨堂學習能力;三是借助單元作業鍛煉學生的課堂學習能力,使其形成邏輯思維、創新思維和逆向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素養的提高。在此之前,教師要明確單元作業和知識統整的目標,即從學生知識能力培養、思維能力開發的角度入手,設定單元作業的檢測和反饋目標,將單元作業融入教學全過程,確保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不斷提升。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時,教師要把握好教學進度,合理設計知識統整目標,使其與單元作業設計相匹配,突出作業引導教學的功能,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本單元的作業設計可以突出如下目標。
(1)分析長方形的長與寬和正方形的邊長具有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分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與角存在的相似之處。
(3)分析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存在的差異。
以上述具體目標為導向,教師可以在設計單元作業時統籌本單元的重要知識內容。在設計作業時,教師既要圍繞實物進行具體演示,又要設計隨機的數字運算題目,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其運算能力。
(二)以數形結合為重點,發展學生立體思維
“雙減”政策提質增效的目標要求給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標準。廣大教師要明晰教學過程中作業設計的方向,以單元作業為立足點,發揮作業的“教學監測器”功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3]。比如,教師在設計單元作業時,要突出數形結合的思想,豐富單元作業的層次和內涵,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會基礎運算技巧,同時掌握幾何知識,形成融合式的思維習慣。這樣一來,單元作業就會成為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助推器”,能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數形結合是數字與圖形的有機統一,是小學生應當具備的基礎素養。在單元作業中融入數形結合思想,有助于轉換作業形態,提升作業的層次性,更好地助力教學。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本單元入手,設計數形結合的題目和作業,以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加強學生的數形結合思維。比如,為了演示兩位數和一位數相乘的具體模式,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熟悉本單元的教學案例和知識要點,對兩位數和一位數相乘形成基本認識。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分組進行實物運算,讓每組學生將本組的鉛筆、作業本紙張等作為計算的媒介,進行相應計算,從而激發學生的運算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室、校園內的形象化物體、現象等,引導學生對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運算方法進行深度理解,感知數字計算和實物形態的關聯,形成進階思維。
(三)融入實踐探究元素,培育學生應用技能
在“雙減”政策深化實施的背景下,設計多層次的單元作業,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認知能力及實踐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師在設計單元作業時要有效融入實踐性、探究性元素,將作業與日常生產生活有機結合,增強單元作業的親切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融入實踐性、探究性元素后,數學單元作業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助力學生形成實踐意識。教師要明確單元作業設計目標,以實踐探索作業促進學生應用技能的發展,為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奠定基礎[4]。
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千克和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實踐性元素,構建生活化場景,以單元作業鞏固學生的單元知識,實現作業的有效引導。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先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設置隨堂作業:(1)拿出一枚1塊錢的硬幣,讓學生感受一下它大概多少克。(2)讓學生拿起文具盒,掂一下,感受一下文具盒的重量。(3)讓學生猜一下講臺大概多少千克。這樣在課堂中設置探究性題目,能讓學生在思考、探討、分析中積累知識經驗。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再設置生活化作業:(1)在課后到商店、菜市場、超市、便利店等地方,觀察并記錄質量用克與千克表示的典型物體,明晰兩個單位的使用場景。(2)想一想家庭生活常用的物品中,哪些物品的質量適宜用克來表示,哪些適宜用千克來表示。通過這樣的作業設計驅動學生開展單元化的思考,能讓學生形成“明確概念→探究內涵→理解算法→積累經驗”的一體化思維,推動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
(四)強化主體性反思,彰顯單元作業導向價值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評價與反思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學生綜合素養培育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提質增效理念要求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主體性反思,即重視學生的自我反思、回顧與評價。以單元作業為載體,啟迪學生自省、自查和反思,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流程學習習慣的形成,這些都是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內容。因此,數學教師要積極謀劃,以單元作業設計為抓手,促使學生學會自我反思,養成“回頭看”的良好習慣,通過單元作業自我檢視,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優化改進中形成科學的學習習慣,切實提高核心素養[5]。
例如,在教學完“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后,教師要結合單元作業進行評價和反饋,驅動學生進行主體反思,尋找自己本單元學習的不足,形成自省的良好習慣。比如,教師可按照分數的意義、分數的表示、分數的大小、分數的加減這一順序,由淺到深地進行作業設計,重點考查學生對本單元核心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以“分數的大小”為例,教師可通過應用題訓練,幫助學生掌握比較分數大小的技巧:分子相同時,分母越小分數越大,分母越大分數越小;分母相同時,分子越大分數越大。在作業完成后,教師要預留10~15分鐘時間,讓學生以個體反思、小組交互評價等形式對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自查和相互監督,找出自身存在的學習問題,并及時改正。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雙減”的實施,目前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調整和改進已成為教育界研討的熱點話題。針對單元作業設計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數學教師需要改進教學方法和理念,提升作業的應用水平,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一方面,教師要合理設計單元作業目標,細化單元作業的層次,提升作業的反饋和導向價值;另一方面,教師要在單元作業中融入實踐探索和數形結合元素,豐富作業內涵,使之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認知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提升,能為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韋翠明.“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大單元作業設計的策略與實踐[J].試題與研究,2023(2):34-36.
[2]陳嵐.單元視角:“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方向[J].福建教育,2021(49):37-39.
[3]楊艷紅.基于“雙減”背景下數學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的三要點[J].文山學院學報,2022,35(5):110-115.
[4]汪小娟.系統思維下小學作業設計的現實困境及優化路徑[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22(33):96-99.
[5]郝建軍.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方法[J].試題與研究,2021(3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