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瑜



摘要:高中生因學業、人際關系等壓力,有心理困惑的學生不在少數。他們回避向專業心理力量求助,更傾向于向同伴尋求支持。基于“朋輩互助”心理輔導理念,設計和實施以提升學生良好人際技能和心理品質為核心的朋輩團體沙盤游戲課程。課程以人際交往為主題設計七個單元,包括同伴、舍友、異性、師生等。通過暖身活動和主題沙盤創作的形式展開。活動由經過選拔和培訓的沙盤朋輩輔導員組織及帶領,引導團體成員探索和認識自我,改善人際互動技能,促進團體健康發展。實踐不僅提升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一系列心理互助也探索出了學生助人自助的途徑,提升了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朋輩互助;團體沙盤游戲;人際交往;課程開發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3)19-0024-05
一、問題的提出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指出,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基本達到穩定和成熟,在智力發展水平上,他們的形式思維處于優勢,辯證思維快速發展,抽象思維趨于成熟,推理能力基本完善。另外,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自我觀察、評價、監督等方面高度發展,這使高中生有一定的能力和閱歷給予他人支持和幫助。日常生活中,高中生因學業、人際關系等的壓力,有心理困惑的學生不在少數。但根據有關學者的調查顯示,學生在回答“我遇到問題時最先向誰尋求幫助”時,求助于同伴的比例相當大。這也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同伴交往是目前他們優先考慮的事項之一。他們在同伴交往中尋找自我認同,確立自身的價值。另外,一部分人可能因對心理咨詢的偏見,不愿意求助心理輔導教師,不樂意接受心理輔導,久而久之可能會影響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而朋輩心理輔導可以構建同伴交流平臺,使有心理困惑的學生得到理解和幫助,得到同伴的指導,在同伴群體中形成和發展自己的態度、行為習慣和價值觀等。
朋輩團體沙盤游戲課程是基于“朋輩互助”心理輔導的設計理念,由接受過心理輔導和沙盤技術相關培訓的學生,帶領4~8個同齡者體驗和感受沙盤游戲。團體沙盤的創作和分享可以幫助同齡者探索和發現自我,推動團體人際活動,促進團體成員健康發展。這是一種助人自助,促進共同成長的良好心理干預方式。
因此,本研究通過團體沙盤游戲的形式開展朋輩互助活動,幫助學生探索自我、認識自我、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提升團隊協作的能力,使學生在學校里找到安全感和歸屬感,提高校園生活的應對能力和適應能力。
二、研究過程與實施
(一)沙盤朋輩輔導員的培養
1.三項結合,選拔人員
心理教師在體驗過完整一期團體沙盤游戲的成員中進行選拔,確保朋輩心理輔導員對沙盤游戲的操作有所了解,對團體沙盤的魅力和作用有深刻的理解和體會。采用自愿報名、心理教師現場面試及人際關系綜合量表施測(得分在5分以下)三項結合的選拔方式確定六名人員,保障朋輩團體心理輔導員參與的自愿性、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在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協調能力及同理心方面具有突出特質。
2.理論實操,培訓技能
對朋輩沙盤輔導員進行心理學理論、心理沙盤原理、團體沙盤游戲操作及心理咨詢技巧等系列培訓,并通過朋輩成員現場操作和演示團體沙盤過程,提升朋輩輔導員的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使他們在帶領團體沙盤活動時更加專業和投入,提高沙盤游戲的效能。
3.及時回顧,督導反饋
在實施正式沙盤課程后,每次活動結束組織沙盤朋輩輔導員復盤和回顧本次活動過程,總結有效經驗,反饋不足之處,督導引導技巧,探討有效改進措施,確保下一次活動呈現更好效果。
(二)沙盤課程的設計和實施
1.精準定位,聚焦人際輔導主題
高中生普遍存在人際關系的問題。有些學生不善交往,不知如何與他人相處;有些學生對于人際沖突的處理手足無措;有些則不懂如何融入群體。人際關系的和諧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因此,本次團體沙盤游戲課程以校園人際關系為主題,設計七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暖身活動和主題沙盤創作(見表1)。活動每周一次,每次一個半小時。
2.暖身活動,發揮朋輩互助力量
研究發現,朋輩心理輔導有助于提升同齡人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每個單元主題安排一名朋輩輔導員帶領全體團體成員開展暖身活動,其他朋輩輔導員共同參與,以此發揮朋輩的互助力量,促進同伴的心理發展。暖身活動依據不同單元主題設計不同活動內容,形式包括團體心理游戲、心理劇、心理繪畫等。
(1)團體心理游戲
第一次活動中,教師帶領全體團體成員和其他朋輩輔導員開展“大風吹”活動,目的是快速打破團體成員間的界限,拉近彼此距離,活躍團體氛圍。在此過程中,朋輩輔導員起到榜樣和示范作用,當其他成員不了解活動規則或拘謹害羞時,朋輩輔導員帶動他們一同活動,逐漸融入團隊中。
在“你畫我猜”活動中,由一名學生主持。活動規則:三組成員輪流上臺,每組成員限時3分鐘。一個同學根據提示語比畫動作,其他同學依次猜測比畫的內容。猜中個數多的小組獲勝。通過組員間的配合與協作,幫助參與者體會溝通過程中準確表達信息的重要性,提高團體成員的理解能力及彼此間的信任和默契。
(2)心理劇
心理劇是通過特殊的喜劇方式,讓參與者扮演某種角色,以某種心理沖突情景下的自發表演為主,將心理沖突和情緒問題呈現在舞臺上,從而宣泄情緒、消除內在壓力,增強當事人適應環境和克服危機的能力。在宿舍主題單元中,朋輩輔導員引導三組團體成員根據宿舍中常見的人際沖突情景,分別扮演相應角色,演繹沖突情景下的人物發展,感受沖突下的行為模式,幫助成員探索和學會宿舍人際關系的處理。
如在第一個情景中,室友經常在背后說人壞話,挑撥與其他室友的關系,遇到這種人該怎么辦?小組成員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現宿舍中的場景。其他室友知道了這名同學的行為,感到非常氣憤,先以同樣的方式讓對方體會到被人說閑話的感受,而后以直接溝通方式表達了宿舍同學的真實想法,也提出了對他的要求和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促進彼此了解,明白各自的底線及舍友相處的方式。
(3)心理繪畫
繪畫療法是表達性藝術治療的一種,通過心理繪畫打開心扉,使繪畫者在繪制過程中探索自我,認識自我,體會真實的感受和想法。在異性交往主題中,在朋輩輔導員的帶領下,通過冥想放松,團體成員開啟繪制“理想中的異性”活動。繪畫的過程是一個投射的過程。通過理想中異性形象的繪制,明晰異性所具有的突出特質,反過來也是對自己優勢和特長的深思。
3.朋輩互助,合作開展沙盤活動
主題沙盤創作環節,六名朋輩輔導員兩兩組合分別帶領和引導三組團體成員制作沙畫。其中一人為引導者,根據“團體沙盤游戲過程記錄表”及時記錄沙游者取放沙具的種類、數量,并引導成員討論擺放沙具的意圖、感受及對創作過程中的體會等。另一人為拍照者,拍下成員創作沙畫的過程及每輪沙畫的變化。在活動過程中,朋輩輔導員給予沙游者足夠的積極關注、傾聽并接納沙游者的想法和認識,幫助沙游者發現自身在人際關系中的問題,學會人際關系的處理方法。
以下是同伴交往主題的案例。
參加人數:20人
沙盤數量:3個
活動內容:同伴交往主題
活動過程:
(1)摸沙冥想
播放輕音樂,團體成員在教師的引導中展開冥想。
指導語:“選擇你最舒服的姿勢坐好,調整你的呼吸,慢慢閉上眼睛。把你的雙手放到沙盤的沙中,以你喜歡的方式摸、抓、握或任何你喜歡的方式接觸沙子,把注意力放在手和沙接觸的感覺上。默默感受,用心體會。請同學們回憶你跟你朋友之間的故事。ta是誰,你和ta在做什么呢?和ta有關的人、事情有哪些呢?體會你此時此刻的情緒,將畫面定格在你的頭腦中。請大家調整呼吸,當我數到5時睜開眼睛。1,2,3,4,5。“
(2)制作沙盤
帶著剛才摸沙的感覺,團體成員依次輪流取放沙具,呈現與同伴之間的故事。
規則:堅持“四不一動”基本原則:全程不說話、不交流,不能碰別人的沙具,同一類沙具不超過三個。最后一輪的最后一人可以做微調。
在團體成員制作沙畫的過程中,朋輩引導者在“團體沙盤游戲制作過程記錄表”(見表2)中及時記錄每個成員的每個動作(擺放沙具、動沙子或放棄等);攝影者在每一輪結束后,給沙盤拍一張照片,然后再開始下一輪擺放;拍攝微調前后的沙盤變化。
(3)組內分享
朋輩引導者帶領團體成員依次深入討論沙盤創作意圖,在“團體沙盤游戲討論過程記錄表”(見表3)中做好記錄。基本分五個步驟。
①談自己擺放每個沙具的意圖。
②對他人擺放沙具的感受。
③根據沙畫內容串講友誼故事。
④交流后再次感受整個沙盤作品。
⑤每個人對沙盤作品命名,最后商定一個名稱。
(4)組間分享
邀請三組成員代表分享各自的沙畫世界。
第一組:鄉村友誼。沙盤中的兩個小人在田園里生活,讓我想起了小時候與同伴一起在鄉村游玩的時候。那時候無憂無慮,不用考慮其他事情,彼此開心就好。現在與同伴相處中,有時候會因為小事發生爭執和冷戰,不知道對方在想什么,在意什么,覺得有點苦惱。但是想想以前的相處方式,也許兩個人并不需要真的解決什么,相約去散散步、欣賞美景、嬉戲游玩,彼此的心情就好了,純粹一點,單純一點,相處起來容易一點。
第二組:六個人。剛開始大家各擺各的,沒有多大聯系,有樹木、有桌椅、有金字塔、有橋,看起來雜亂無序,但是慢慢隨著溝通交流,我們發現,一輛大巴車可以帶著六個小黃人去到不同的場景,游樂場、商場、埃及、森林等。六個小黃人代表著我們小組六人,每個人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起初彼此不熟悉,但隨著討論的深入,我們發現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也許會有矛盾,但只要愿意溝通和交流,我們會發現很多共同的特點。所以在友誼中,我們需要開放彼此,坦誠交流,積極傾聽,才能合理應對和處理矛盾。
第三組:贊美與欣賞。沙盤中有很多天使和美人魚,代表著和朋友相處的美好瞬間,就像天使般純潔,當然也代表著對彼此的欣賞和贊美。當聽到朋友說我是一個認真負責、熱情大方的人時,我會很開心。我也在學習如何多多贊美我的朋友。在沙盤討論過程中,我們小組成員間分別表達了彼此讓人欣賞的優點,有些讓人意外,我又感動又滿足。
(5)教師總結
通過剛才的活動,讓我們想起過去的朋友,思考了現在的友誼。在和朋友相處中,即使有摩擦,現在想來也是溫馨的回憶。友情帶給我們溫暖、美好和快樂,值得我們一輩子珍惜。當然在與他人發展友誼時需要方法和技巧,正如同學們分享的:懂得傾聽、包容,積極溝通,一起做感興趣的事情,多多表達欣賞等。相信大家有了這些方法,能夠獲得更好的人際關系。
(三)沙盤課程的評價
通過定性和量化相結合,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方式對課程實施效果及目標達成情況進行評價,以此做出改進課程的決策。
1.量化評價,細化課程效果
自編“團體沙盤活動效果調查表”,請學生如實反饋信息。根據反饋信息調整沙盤課程的內容、形式等,以期不斷完善沙盤課程。同時運用“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來評估團體成員參與活動前后人際關系的變化,了解沙盤課程促進人際交往能力的效果。
2.定性評估,反思課程收獲
對沙盤朋輩輔導員和團體成員分別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在沙盤課程實施中的反思和心得。團體參與成員反饋自己對于活動的參與度,創作沙盤的投入度,參與課程后的收獲和心得。沙盤朋輩輔導員分析與反思對活動組織和引導的過程,如是否營造了輕松舒適的活動氛圍,對團體成員的引導是否細致,對成員的回答是否反饋及時,哪些活動更能讓團體成員投入參與,自己在活動過程中得到的收獲和成長。
三、研究成效與思考
(一)成效
1.推動助人自助,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能
目前,大部分學校缺少心理專業教師,學生對心理輔導有敏感性和羞恥感,學校心理工作在學生出現心理困惑時難以發揮其功效。而研究發現,朋輩輔導員能夠幫助同齡人探索自我,嘗試改變行為,學習新的行為方式,改善人際關系,在一系列心理互助中提升彼此的心理健康水平。朋輩團體沙盤課程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出的一種操作性強、覆蓋面廣、效果顯著的心理輔導方式,可以實際運用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2.課程實施精品化,成為學校特色課程
課程實施效果顯著,參與課程的學生其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顯著提升,課程已成為學校特色心理課程。同時,朋輩沙盤游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推動了學校表達性藝術治療的開展,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該課程得到本校師生、兄弟學校的認可,具有推廣和應用價值。
(二)反思
1.進一步打磨和完善課程內容
本次課程只開發七個單元,內容較少,缺乏更深入的探索和發現。在此課程基礎上,應進一步完善課程內容,增加新的單元和形式。比如親子主題、家庭主題、虛擬和現實等,幫助團體成員探索更多元的人際關系,學會以寬廣的視角審視人際現實,拓寬自己的認知面,提高人際關系處理的能力。另外,課程可增設課后鏈接內容,比如要求成員查閱和觀看與本次主題相關的書籍或電影,寫寫感想;以三件好事的形式記錄生活中與他人相處時覺得溫暖的事件……將沙盤課程內容延伸課后,加強活動的探索性和影響力。
2.加強沙盤朋輩輔導員的心理技能
咨詢和引導技術直接影響團體成員的自我探索,而深入的探索有助于了解和認識自我,覺察到人際關系中的不足和問題。但朋輩輔導員在沙盤技術方面還不夠成熟,未來若繼續開展沙盤課程,則需加強沙盤朋輩輔導員的理論基礎和心理咨詢技術。
參考文獻
[1]陳國海,劉勇.心理傾訴:朋輩心理咨詢[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
[2]申荷永,高嵐.沙盤游戲治療[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3]郁郁.利用團體沙盤游戲提升高中生人際交往能力[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33):53-57.
[4]劉建新,于晶.體驗式團體沙盤心理技術操作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9.
[5]向群英.團體沙盤心理技術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與實踐[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20.
編輯/ 衛 虹 終校/ 張 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