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源
摘 要:體育鍛煉是素質教育目標實現的重要基礎課程,對學生健康體魄的養成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應用拓展訓練,能夠在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外培養學生的心理素養和人文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基于此,本文闡述了中學體育教學中開展拓展訓練活動的重要性,對比分析了拓展訓練與傳統體育課程的差異,提出了拓展訓練與體育教學項目融合、拓展訓練與個性化成長需求融合、拓展訓練以學生為主導、拓展訓練與能力培養目標相融合等應用策略,以期為中學體育教學活動的高效展開提供有效指導。
關鍵詞:拓展訓練;中學體育;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2-0129-03
隨著新課改的落實與推廣,教師逐漸認識到能力培養和素質提升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成長的重要性,明確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陳舊、落后,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目標,為此必須將新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納入體育教學框架中,創新教學模式以提高體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而拓展訓練融入體育教學活動,創新教學模式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和體育習慣的養成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拓展訓練活動,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為新時代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奠定優勢基礎。
1.中學體育教學中開展拓展訓練的重要性
(1)激發參與興趣
傳統體育課程以體能鍛煉和體育技巧練習為主,學習過程相對枯燥,機械性較強,而拓展訓練活動的融入賦予了學生具體目標,學生可以以目標為指導開展體育活動,多樣性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也能帶給學生新鮮感和體驗感,促使學生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不斷嘗試、不斷思考,在思考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
(2)助力身心成長
中學階段學生從原本的懵懂無知逐漸走向成熟,思維方式、認知范圍、生理、心理都會發生變化,在體育教學中引入拓展訓練活動,能夠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抗挫折能力,使學生能夠以正確的方式和堅定的信念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對學生的身心成長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3)豐富教學內容
拓展訓練課程不同于傳統的體育課程,活動方式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挑戰性、刺激性和新穎性,拓展訓練的融入充實了教學內容,滿足了學生對新鮮事物的追求和選擇,同時多樣化的拓展訓練內容能夠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爆發力、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對學生今后的成長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拓展訓練與傳統體育課程的差異性
(1)管理方式差異
體育鍛煉要求學生在課上按照要求完成熱身鍛煉、個人練習、團體互聯等一系列活動,而拓展訓練主要以目標管理為核心對學生進行訓練,雖然同樣都能在訓練中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巧,但管理方式上的差異性對教學效率、教學質量以及對學生的后續發展的影響都有一定不同。
(2)課堂角色差異
體育教學中學生的角色為知識的接收者,在課上嚴格執行教師制訂的教學計劃,鍛煉身體,提升體育素養,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多地在課堂上充當被動學習的角色,而拓展訓練活動以學生為個體開展教學活動,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悟和體會,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充當引導者,學生是拓展訓練活動的主體,兩者在課堂角色上存在差異。
(3)總結形式不同
傳統體育教學主要由教師審查學生的運動情況,并對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體育技巧進行點評,學生再結合教師的點評內容自主練習,提升自身的運動能力。而在拓展訓練中教師負責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自我總結,在自我訓練和自我提升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綜合能力,實現自身的成長。
3.拓展訓練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拓展訓練融入體育項目,實現學練結合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開展拓展訓練活動,如果拓展訓練項目與體育教學項目的跨度過大,容易搶占課堂時間,影響教學質量,不利于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為此教師可嘗試將拓展訓練項目與體育教學活動融為一體,在拓展訓練中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和運動技巧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在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中提高中學體育教學的質量并促進學生成長。
以人教版《體育與健康》七年級第二章“田徑”為例,教師在課上預備組織開展“孤島求生”項目,傳統的拓展訓練項目中學生扮演落難島上的船員,教師是學生的指引者,學生需要跟隨指引者的指示才能最終得到救援。在活動中教師將學生分為三個團體,要求學生以團體為單位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和管理能力。傳統的拓展訓練項目更加重視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對學生運動能力的提升相對有限。為實現田徑能力培養目標,教師可在活動任務中加入一定的田徑訓練指令:“有船員在翻越巖壁尋找淡水的過程中不慎摔傷,需要草藥才能救治,但要取得草藥需要穿過一片滿是鱷魚的沼澤地,因為必須在20秒內完成,所以請每組選擇需要采藥的船員。”同時基于情境開展百米賽跑練習活動,在活動中鍛煉學生的短跑能力。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長跑能力,教師可繼續設置情境:“有船員發現海邊發現一條白線,立刻有船員注意到這是海嘯來臨的前兆,所有人必須在浪潮來臨之前跑到距離海岸一千米處的高山上才能避開這次的危機。”利用情境在拓展訓練中組織開展千米長跑活動,在模擬活動中提升學生的田徑能力,可以真正將體育運動項目融入拓展訓練之中,二者合理搭配能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得到提升,為學生今后的成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拓展訓練納入發展需求,滿足個性化成長
無論是體育訓練還是拓展訓練,其最終目的都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成長。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學生缺少學習自主權,只能機械地按照教師的教學規劃學習體育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基礎能力的提升和培養具有一定促進作用,但一味地平均化、平等化教學,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著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此,教師可以拓展訓練中加入一定的趣味性體育項目,如跆拳道、乒乓球、障礙翻越等,利用多樣化的實踐活動營造輕松的體育訓練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自行選擇喜愛的項目,盡情享受拓展訓練運動的樂趣,以此在趣味化的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奠定基礎。
以人教版《體育與健康》八年級第十一章“民族民間體育”為例,教師在介紹射箭、騎馬、踢毽子、跳竹竿等民間體育活動的同時,可以組織開展問答活動:“同學們平時都會上網、看電視,大家都喜歡哪些體育項目,或者說對哪些體育項目感興趣呢?”在問答過程中學生提出武術、求生墻、跑酷、滑板、攀巖等體育項目,教師就可在課上可將這些特色體育項目以游戲的形式引入拓展訓練之中。如在傳統的雷區取水拓展訓練項目中加入翻越求生墻和低高攀巖活動,增強訓練項目內容多樣性的同時滿足了學生對求生墻運動和攀巖運動的好奇。在“一傳一模仿”拓展項目中,教師則可加入武術常規訓練動作訓練,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武術動作視頻,讓學生在拓展訓練中觀察、模仿練習中體會武術動作的要點,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奠定基礎。在活動結束后,教師要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對拓展訓練中的附加項目的感想,部分學生認為活動種類可以繼續豐富,如加入真人CS或是球技類運動,讓活動更具對抗性,部分學生則認為在拓展訓練項目中雖然能夠體會到數量眾多的附加項目,但注意力的過度分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專注度,不利于深入學習單一項目。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在拓展訓練活動中引入分組對抗活動,在活動結束后根據成績選出最優小組,利用集體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3)拓展訓練堅持學生為主,提高活動有效性
在體育教學中引入拓展訓練項目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體育教學形式,將學生從被動學習狀態轉為主動學習狀態,促使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身心得到成長。為此教師在拓展訓練活動中需要堅持自身的引導者地位,首先在拓展訓練活動開始前對活動的規則、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以及活動技術要領進行講解,明確理論知識和游戲大致方向后,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由于整個活動過程以學生為主導,因此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發揮空間,如引導學生依照教師給出的活動關鍵詞自行設計活動細節,或是鼓勵學生自主引入一定數量的體育運動項目到拓展訓練活動中,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拓展訓練課堂模式的構建奠定良好基礎。
以人教版《體育與健康》九年級第四章“籃球”為例,教師在課程開始后應先介紹拓展訓練規則:“這次的訓練活動名稱為時速極限,圓圈中間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每個人在活動開始前會領取到一張寫有數字的紙條,所有人必須按照紙條上的數字向前行進,最終到達目標點。”活動開始后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按照規則自行開展游戲活動。活動開始后學生快速掌握游戲要點,順利地按照要求完成了活動目標,教師在給予鼓勵的同時要提出問題:“大家現在已經基本熟悉了活動的規則和要點了,接下來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們還能怎樣開展這個游戲活動呢?”學生提出可以加入籃球活動,參與者必須在保持運球的同時按照數字順序走入目標圓圈,在完成拓展訓練目標的同時鍛煉運球能力。還有部分學生提出可以加入投籃比賽,每次投籃命中后對應的小組成員才能前進一步,在培養學生投籃命中率的同時完成拓展訓練。可見,教師在拓展訓練中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鼓勵學生按照自身想法開展拓展訓練活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幫助學生獲得體育知識,促進學生成長。
(4)拓展訓練結合培養目標,促進成長發展
拓展訓練活動的優勢意義在于教師不再需要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可以在教學中因勢利導,根據不同場景、不同的活動進程轉換拓展訓練內容。為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可將能力培養目標貫穿于拓展訓練中,通過專項拓展訓練活動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體會體育運動的同時,針對性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成長。
以人教版《體育與健康》七年級第一章“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為例,為提高學生的運動安全意識和危險防護意識,教師可在體育教學中組織開展“鉆電網”訓練活動。傳統鉆電網活動主要在地面進行,考查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為培養學生的運動安全意識和危險防護意識,教師可將場地轉移到水下,在游泳館中開展活動,并在活動開始前說明水下活動中可能遭遇的各種類型的情況,如溺水、抽筋、遇到溺水人員的救援技巧等,在學習體育安全知識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護能力,降低學生在水下環境中遇到危險的可能性。在拓展訓練活動結束后,教師可增加情景模擬活動,由學生模擬溺水、抽筋求救等場景,其他學生負責結合所學知識組織救援活動,在模擬救援過程中集中提升學生的水下場景自救能力。此外,考慮到大多數體育運動具有一定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風險,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運動安全防范能力,教師可在拓展訓練中引導學生模擬運動受傷場景,在場景中展示包括肌腱斷裂、膝蓋疼痛、摔傷、磕碰傷等一系列運動傷的應急處理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運動中盡可能避免受傷,保證自身的運動安全,以此在探索與思考的過程中將拓展活動中的運動安全意識內化到學生的思想和行動中,為學生的能力提升奠定基礎。
4.結語
綜上所述,在體育教學中開展拓展訓練活動,要求教師必須充分發揮拓展運動的自主性和趣味性特點,在開展拓展訓練活動的同時將體育運動、安全意識培養、個人興趣愛好培養引入其中,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成長需求以及環境特征,給予學生一定的活動自主性,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實現拓展訓練活動的創新發展,為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任紅娜.素質拓展訓練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融入途徑探析[J].田徑,2022(10).
[2]楊輝.初中體育與素質拓展的結合[J].田徑,2022(10).
[3]謝存.利用拓展訓練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實施路徑[J].當代體育科技,2022(15).
[4]常會麗.體能類拓展訓練融入學校體育的幾點思考[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