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凡



摘 要:山東泰安肥城魏家坊村關帝廟內的“鹿銜靈芝”壁畫,是一幅極具特色的清代宗教壁畫。壁畫保存至今已有百年,其保存狀況完好,壁畫中紋飾、細節勾勒、動物體貌及神態尚能辨別,為研究以“鹿銜靈芝”畫面為裝飾藝術的系統演變過程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文章從壁畫主體為著眼點,分析壁畫的整體內容、繪制技法、藝術特征,對鹿、靈芝、蘭草的文化內涵進行個體和整體分析,并以各類相關文獻資料為依托,探討“鹿銜靈芝”畫面在魏家坊關帝廟裝飾中的意義和功能,探討其在區域文化中的意義和文化內涵,由此總結出“鹿銜靈芝”壁畫形成的必然性。
關鍵詞:關帝廟;鹿銜靈芝;壁畫;文化內涵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1.030
1 魏家坊關帝廟壁畫概況
1.1 魏家坊關帝廟整體概述
魏家坊關帝廟(圖1)位于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王莊鎮魏家坊村東部,目前處于鄉村的現代化建筑之中,是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的磚瓦泥墻式房屋。據碑刻記載,關帝廟止于大清光緒六年(1880)共修建四次。關帝廟內壁畫按照建筑布局可劃分為四個部分,東、西、南、北各一方,其中北墻壁畫由于其上部墻體塌落加之風雨侵蝕,壁畫主體大部分已與壁畫支撐體剝離,僅剩西南角及下部墻體殘留有部分壁畫,故殿內壁畫主要位于東墻、西墻和南墻處。
東墻壁畫(圖2)按照墻體結構與壁畫分布格局劃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上部由東4和東5構成三角形結構,繪有風景人物圖;中部由東2、東3、東6構成,東3壁畫為仙人乘槎圖,東2與東6分別繪有“四君子”中的竹與菊,與西墻相同位置所繪的梅與蘭相對應;下部由與關羽相關的故事情節連環畫構成,均為小幅長方形壁畫,共十幅,畫面構圖精巧,均定格在故事的高潮部分,不僅有雙方交戰場景,而且包括彰顯關羽重情重義的情節。
西墻壁畫(圖3)結構與東墻相同。上部同樣為三角形結構,同為風景人物圖;中部西3畫面主體為一老翁身著唐代官服,被祥云紋樣所環繞,人物下方還有被濺起的浪花,以達到動態的效果,背后大團的浪花不僅凸顯出人物,同時又呈現出乘風破浪的質感;下部壁畫同樣向人們展示與關羽相關的故事,主要包括八龍橋送行、曹公賜馬、怒斬顏良、溫酒斬華雄、秉燭達旦、水淹七軍、古城相會、腰斬王直、刀挑孔秀、掛印封金。
南墻壁畫(圖4)結構可分為兩個部分。上半部分由南3、南5、南8構成,畫面主要內容以祝福、吉祥的形象表達為主,其中南3便是“鹿銜靈芝”壁畫;下半部分主要由人物構成,正殿門房左右南2與南9各有兩副鐘馗畫像,做拱手作揖狀。
1.2 關帝廟“鹿銜靈芝”壁畫概述
“鹿銜靈芝”壁畫(圖5)位于南墻西窗之上的位置,壁畫表面污染物較少,顏料層保存較為完好,仍可清晰辨別壁畫線條、顏色。壁畫主體為雙鹿嬉戲,在壁畫右上角位置還繪有山巒和蘭草圖案。
在“鹿銜靈芝”壁畫中,左側的鹿體型較大,右側的鹿體型較為嬌小,據此推測為母子鹿。母鹿站姿,嘴銜靈芝向后眺望幼鹿,頗具矯健的姿態;幼鹿四腿收縮,面向母親半跪在草地上,并且頭部上仰回應母親的哺乳養育之恩。一站一跪的鹿跪乳形象,表達了幼鹿的孝行以及母子情深的思想。
整幅畫面在鹿形象的刻畫細節上下足了功夫,多采用寫實的技法,其面部較長,眼大而圓,且有意刻畫眼窩,鹿耳自然垂落,鹿鼻微微隆起,在鹿身輪廓上通過短細線條表現其絨毛,鹿身上布滿不均勻的斑點,胸部與腹部為白色,四肢修長,身姿優雅。
壁畫中物像較為簡潔,除了鹿跪乳形象以外,還有畫面下方稀疏的草地,上方繪有大量云紋,右上側有重巒疊嶂起伏,且有點狀點綴表現遠山的植被覆蓋,在兩處山巒之間繪有蒼勁橫生的蘭草,蘭草線條流暢、粗細分明,是寫意與寫實的完美結合,凸顯出蘭草的高潔典雅、堅貞不渝的意蘊。整幅畫面雖然簡潔、留白較多,但寥寥數筆充滿活潑與生機。
2 “鹿銜靈芝”壁畫中重要物象的文化內涵
2.1 鹿的文化內涵
鹿紋在仰韶文化時期便與鳥紋、魚紋和蛙紋合稱為四大圖騰形象。在《詩經》中有很多含有“鹿”意象的詩歌,如《小雅·鹿鳴》等。鹿在中華文化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點。
首先,鹿是婚姻和繁殖的象征。周文王曾建造靈臺祭祀母鹿,因為母鹿性情溫柔,配偶穩定,象征著生殖崇拜。在《聞一多詩經新義》中有“古人婚禮納徵,以鹿皮為贄”①,更是直接表明了鹿在古人婚姻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鹿是仁愛美德的象征。《詩經》里的《小雅·鹿鳴》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蘋”②,就是贊美鹿友愛的品格。鹿也是帝王仁德的象征,在儒家文化中,白鹿的隱現經常被視為檢驗帝王德政的好壞與上天意志的表征。
再次,鹿也是長壽健康和恬淡志趣的象征。民間常有“鹿壽千歲,滿五百歲則其色白”的說法,在許多吉祥圖案中也經常有壽星與鹿相伴的形象。在南墻壁畫中,與“鹿銜靈芝”相對稱的“松鶴延年”壁畫(圖6)和其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主體為兩只白鶴,對應兩只鹿,右側的松樹也對應了蘭草,完全符合中國傳統對稱美學法則?!奥国Q同春”又名“六合同春”,因為“鹿”與“陸”同音,“鶴”與“合”同音,“陸合”即“六合”,指的是天地和東西南北,也就是指天下?!傲贤骸庇刑煜氯f物生機勃勃的意思,故南墻的“松鶴延年”與“鹿銜靈芝”相對稱是有跡可循的,凸出了幸福長壽的吉祥祝福主題。
龍與麒麟是中華民族的神獸,龍形象中的龍角是由鹿角所衍生出的,兩者的相似度達75%;麒麟形象本身有鹿一半的原型,從“麒麟”的字體構造便可以看出,“鹿”在“麒”與“麟”字體中占據了主要成分。龍與麒麟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象征著皇權、祥瑞、功勛,鹿在兩個神獸形象中占據了重要篇幅,成為權威的帝王象征。
此外,鹿也是中國擇吉祈福文化中動物類的重要代表,除了壁畫以外,在許多藝術品中也多有體現?!奥埂迸c“祿”同音,“祿”代表著福氣與俸祿,這種福祿思想在清朝特別盛行。此外,鹿還具有辟邪的功能,傳說中鹿時而會吃蛇,蛇作為五毒之一,代表著邪惡與禍端,鹿能夠鎮壓毒蛇,起到了壓制邪惡的作用。也有傳說神鹿可以進食毒草而并不會染上病穢,這既印證了前文鹿長壽健康的象征,也說明鹿具有祥瑞之兆。因此,在藝術品中多借用鹿的圖案、紋飾來驅除邪惡,以滿足人們祈福祿避災禍的心理。
2.2 靈芝的文化內涵
靈芝文化起源于先秦,靈芝基本文化內涵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有不同,大致可以分為戰國后期、秦至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及其以后時期三個階段。
在戰國后期的文獻中,《高唐賦》載:“我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臺。精魂為草,寡曰靈芝?!雹圻@是國內現存最早出現“靈芝”的文獻。《高唐賦》中瑤姬“精魂化芝”的傳說流傳甚廣,既然是帝女精魂化為靈芝,那自然與普通的草不同,這基本確立了靈芝在戰國后期“仙草”的文化內涵。《博物志》卷六記載:“帝女化為?草……服者媚于人。”④后半句意思為服食瑤草的人會容顏姣好,受人喜愛。戰國后期靈芝被人們服食實踐,逐漸發現了靈芝的滋補作用,表現為容顏煥發,后來這種功能也被夸大,逐漸蘊含著“仙草”的文化內涵。
關于不死藥的傳說在我國早已有之,在戰國后期十分普遍,“不死藥”思想一直延續至秦朝。秦始皇是十分熱衷于求仙問藥的帝王,《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盧生說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愿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藥殆可得也。”⑤這表明了盧生尋找的不死“仙藥”就是靈芝。漢武帝也是一位熱衷于求仙問藥的帝王,《史記·孝武本紀》中記載:“遂至東萊,宿留之數日,毋所見,見大人跡。復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藥以千數?!薄安芍ニ幰郧怠闭f明漢武帝時期確實有人采集到了靈芝。在這一歷史階段中,靈芝具有了可以延年益壽的“仙藥”文化內涵。
祥瑞思想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在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創立了“天人感應”學說,這成了后世祥瑞之說的理論來源。漢武帝初期,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糧食連年豐收,國庫殷實,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出現了靈芝產出是一種祥瑞之兆的說法?!稘h書·禮樂志》中記載,六月詔曰“甘泉宮內中產芝,九莖連葉。上帝博臨,不異下房,賜朕弘休。其赦天下,賜云陽都百戶牛酒”⑥。文中的“上帝”指的是“天”,上天賜予如此盛觀,漢武帝則寬濟天下百姓,展現仁君品德,印證古人把靈芝的出產和帝王的品德聯系在了一起,靈芝的祥瑞之意更加凸顯。而自從漢武帝得到“仙藥”靈芝后,就意味著這種神秘之物的功效將得到驗證,隨著漢武帝服用靈芝并沒有長生不老,這讓靈芝“仙藥”的文化內涵向“瑞草”轉移,但鑒于靈芝確實為珍貴的藥材,有一定滋補身體的作用,其“仙藥”的文化內涵并沒有被抹去。
總之,靈芝的文化內涵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的變化,而如今主要為“仙藥”與“瑞草”的文化內涵。魏家坊村關帝廟內的“鹿銜靈芝”壁畫中的靈芝主體形狀呈現為祥云狀的圖案,祥云紋飾寓意著祥瑞之云氣,表達了吉祥、喜慶、幸福的愿望以及對生命的美好祝愿。在魏家坊關帝廟內的東墻與西墻之上,祥云紋得到大量應用,而又將祥云紋應用于靈芝的線條構成,無疑是減少靈芝作為“仙藥”的文化內涵,放大其作為“瑞草”的文化內涵。
2.3 蘭草的文化內涵
蘭草是“鹿銜靈芝”壁畫中另一個重要的植物物象,在壁畫中,它在右側山巒之間蒼勁橫生,有意表現了蘭草強勁的生命力。蘭草作為“四君子”之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動亂年代與和平年代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在戰亂年代蘭草經常被文人騷客用來表現自己的氣節操守與理想追求,屈原是很喜愛蘭草的一位詩人,《離騷》中有“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將蘭草結成索佩掛在身旁,愿蘭草永伴自己,時刻提醒自己追求像蘭草一樣的理想人格與節氣操守。在和平年代蘭草象征著為官清廉、正義,唐代宰相張九齡就寫了很多關于蘭草的詩,來表達自己潔身自好、追求高尚品德的精神境界。
“鹿銜靈芝”壁畫創作于清初,這一時期經濟發展迅速,社會穩定,蘭草在這里的文化意蘊多指的是民眾希望為官者清廉、正義,心系百姓,表達了民眾的美好愿望追求,同時也借以蘭草表現關羽剛正不阿的君子氣魄。
3 “鹿銜靈芝”壁畫的整體文化內涵
“鹿銜靈芝”壁畫的文化內涵與其藝術特征、題材有重要聯系,而“鹿銜靈芝”壁畫藝術特征的形成與時代背景有關。魏家坊關帝廟興修于清朝初期,這一時期政治制度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統治者利用宗教加強對民眾的思想統治;同時,這一時期的宗教藝術進一步世俗化,寺廟壁畫的題材不再是宗教中的神仙、妖魔,而是更世俗化的民間題材。
鹿與靈芝在中華文化中都有祥瑞之兆的內涵。鹿在傳說中常與生命樹同在,經常會銜來一些珍貴的仙草或靈芝使人長壽,被視為長壽的瑞獸。壁畫中的靈芝與我國傳統工藝品如意十分相似,且如意的型制在清朝時期多以靈芝為原型,被賦予了吉祥驅邪的涵義,故靈芝在此處充當了如意的祈福功能。動物嘴銜如意的藝術品在明清時期不乏出現,如大象銜如意,意思為“吉祥如意”,獅子銜如意,多寓意辟邪驅崇,羊銜如意,意思為“樣樣如意”。鹿銜如意中,“鹿”與“祿”同音,有如意百歲和當官之意,代表著平民百姓們對長命百歲以及走上仕途的殷切期望。
在山東區域內,相似題材的濟南歷城區華陽宮“鳳銜靈芝”壁畫(圖7)創建于明代后期,與魏家坊“鹿銜靈芝”壁畫時代背景相仿。壁畫內容包括了鳳凰紋樣、花草紋樣,以及空中的云氣紋和右下角鳳凰所站立的山石,整幅壁畫表現了鳳凰身居高處,傲視世間的特征。在技法上,“鳳銜靈芝”壁畫所采用的也是線描手段,鳳凰的繪制上,使用勾勒法繪出鳳凰輪廓,運用工筆線描技法描繪頭部,在蘭草上的繪制上同樣采用寫實與寫意相結合的技法,色彩上整體也是以黑灰色為主要色調。
鹿與鳳凰同為中國傳統圖騰崇拜的主體物象,相對于鹿,鳳凰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神靈般的存在,在壁畫中鳳凰以王者之姿立于山石之上,其所體現出的更多是一種不流于世俗的孤傲感與神秘感。鳳凰相傳在太平盛世中才會現身,因此在壁畫中也具有躬逢盛世、吉祥無比的意蘊。此外,鳳凰也具有“和美”的文化意蘊,鳳凰是古人虛構出的神靈,融入了多種動物元素,體現出“合”的理念,“合”是“和”的基礎,鳳凰與龍也經常體現出鳳龍相配、陰陽交合的文化意蘊,故在山東區域內,這一類型的題材所表現的滿足民族心理和美好祝愿、祥瑞擇吉的文化內涵是相同的,代表著這一區域百姓的樸素心愿。
4 總結
魏家坊關帝廟“鹿銜靈芝”壁畫是現今保存較為完好的以中國傳統圖騰動物與靈芝聯動為題材的壁畫,在繪畫技法上以線描為主,對物象的描繪采用寫實與寫意相結合,色彩以黑灰為主要色調;藝術特征的形成與時代背景以及世俗化的宗教教義密切相關,民俗化特點明顯,與相似題材的壁畫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以及相同的美好祝愿、祥瑞擇吉的文化內涵。
中國的祥瑞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有著強烈的祥瑞觀念。關帝廟作為清朝重要的文化組成部分,與人們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其已經不再是祭祀關羽的簡單場所,更是人們尋求與表達祥瑞祝福的心靈之地?!奥广曥`芝”壁畫中,鹿具有仁愛美德的文化內涵,這間接弘揚了關羽的高尚品德。而無論是鹿還是靈芝都有著美好祝福與擇吉祥瑞的文化內涵,加之蘭草有民眾對為官者清廉、正義的愿望,這都表達了古人們祈福避禍、追求高尚品德、希望美好生活到來的樸素心愿。
具有明顯世俗化特點的“鹿銜靈芝”壁畫對于普通百姓是一種更為直觀、更能接受的藝術文化欣賞,使人們更容易感受到其美好祝愿、吉擇祥瑞的文化內涵,滿足自身的心理需求。
注釋
①聞一多.聞一多詩經新義[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②程俊英.詩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③宋玉.宋玉集[M].長沙:岳麓書社,2001.
④張華.博物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5.
⑤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6.
⑥班固.漢書[M].長沙:岳麓書社,1997.
參考文獻
[1]王文麗.清末關帝廟壁畫技法分析:以河北省崇禮縣上窩鋪村關帝廟為例[J].中國藝術時空,2016(5):12-17.
[2]賈利芳.“鹿”意象的傳統文化內涵闡釋[J].陰山學刊,2020(1):5-8.
[3]宋勝利,劉國世,宋文輝,等.中國鹿與鹿文化研究(2):鹿角及其文化現象[C]//何新天,楊福合.2013中國鹿業進展.北京:中國畜牧業協會,2013:292-294.
[4]張曉東.中國靈芝文化早期形成考論[J].地域文化研究,2022(1):49-59.
[5]桑麗娜.濟南華陽宮鳳銜靈芝壁畫研究[J].人文天下,2018(23):73-76.
[6]聞一多.聞一多詩經新義[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7]程俊英.詩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8]宋玉.宋玉集[M].長沙:岳麓書社,2001.
[9]徐幫學.民間祈福擇吉通書[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6.
[10]張華.博物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1]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6.
[12]班固.漢書[M].長沙:岳麓書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