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是基礎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及全面發展起到促進作用。隨著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不斷推進,初中英語課堂迎來了新的挑戰。文章從初中英語教學角度出發,簡單分析了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原則,并從生活情境、互動情境、學習情境、音樂情境和游戲情境五方面出發,論述了初中英語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旨在提升初中生的英語學科素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英語;情境教學法;運用策略;學科素養
作者簡介:時謙(1982—),男,江蘇省宜興市丁蜀實驗中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師要創設各種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情境,讓學生深度參與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類學習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梢哉f,情境在英語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載體作用。教師需要基于教學主題和內容,創設各種情境,并基于主題語境展開教學,讓學生在情境中培養聽說讀看寫等綜合性語言技能。與傳統教學形式相比,情境教學法有著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等優勢。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應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價值,能夠促使學生借助情境,實現學思合一、學用合一,從而體會英語學習的獲得感和成就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考慮英語的學科特點、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學生的學情,靈活創設各種情境,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一、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一)有效性原則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首先要遵循有效性原則。情境是一種教學手段和載體,教師通過情境教學法來使學生沉浸在恰當的學習氛圍中,需要確保情境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起到促進作用。為此,遵循有效性原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一方面,有效性原則能夠保障初中英語教學堅持語言學習的價值訴求,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另一方面,有效的情境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融合[1]。除此之外,在創設情境時遵守有效性原則能夠使教學更契合學生的真實需求,保證教學能夠基于特定的語境進行。
(二)融合性原則
情境教學法的運用還應遵循融合性原則,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初中英語學科的特點,將情境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靈活地為學生創設更具綜合性的學習情境。融合性原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所創設的情境與英語教學內容呈正相關,往往會更符合學生的語言認知規律,語言學習和情境活動相統一能構建更加真實的課堂。如此一來,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能夠讓英語課堂實現高效和穩步推進,有利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育。
(三)創新性原則
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法,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進而提高教學效率。教育是不斷發展的,因此,在運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應遵循創新性原則。創新性原則不僅有利于實現教學創新,還能為英語課堂的開展提供恰當的契機,從而實現課堂高效教學。在當前“雙減”背景下,創新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實現英語教學減負增效,既是英語學科教學的內在需求,也是系統推進義務教育各項改革的應然舉措。此外,創新性原則的運用還能夠維持學生對學習的新鮮感,各種創新情境活動的開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一)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
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英語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對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理解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初中生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雖然自身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和理解能力,但仍存在不足,對于課堂中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常常是一知半解,囫圇吞棗[2]。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實物、道具或信息化手段來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展開語言學習活動。學生基于情境展開聽說讀寫等活動,原本抽象的知識會變得生動、具體,這種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語言學習和認知規律。
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2“Let's play sports!”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學會使用動詞和名詞來談論各種運動,并學會描述不同種類的運動,教師可以借助實物創設生活情境。在講解單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各種球類實物,對照實物講解單詞,如在講解“football”這一單詞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足球,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你們平常是如何踢足球的?”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會回答足球是用腳踢著玩的。這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將“football”拆分為“foot”“ball”兩個單詞,從單詞結構和詞義入手展開講解,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在情境中對單詞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接著,教師再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片,引導學生用英語回答問題“Now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Will you please tell me what sports they are?”。教師要耐心傾聽學生的回答,如果學生的表達存在語法上的錯誤則要及時進行糾正。在這個生活化情境中,教師通過展示實物去引導學生學習,并創設口語練習的機會,讓學生進行表達,如此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生活情境的創設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本,還能加深學生對新知的記憶。
(二)借助信息技術,創設互動情境
信息技術與教育領域的融合,讓初中英語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和便捷。當下,隨著數字化技術以及線上教育平臺的使用,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創設互動情境,引導學生展開互動,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技能。網絡資源內容豐富、數量龐大,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真實學情篩選資源,合理創設互動情境,拓寬學生的英語學習渠道,讓學生在互動中激發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投入英語學習和運用中。
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1“Dream homes”的教學為例,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要學會利用文中的短語和詞匯來描述自己理想中的家,并掌握表示方位的介詞短語。為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創設互動情境。首先,教師可以在新課導入環節通過PPT為學生呈現地圖和景點圖片等資料,引入景點話題,順勢為學生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六個國家及其首都,并提出問題:“Do you still remember Neil? Where does he from?”。學生需要通過觀察地圖來獲取答案。然后,教師可以繼續提問:“Where does he live? Do you think Neil's home would look the same as homes in China? What his home like? Do you want know more about his home?”,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為后續教學做好鋪墊。其次,教師可以圍繞六個國家及其首都設計對話練習,鼓勵學生用“I'd like to live next to/in...”“ ...is the capital of...”回答,以此引導學生掌握重點單詞和句式的使用。通過觀看視頻和練習對話等方式,學生會深入地了解Hobo和Eddie的對話內容?;忧榫车膭撛O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學生在互動的氛圍中能夠高效地進行學習,這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潛能。
(三)以教材為依據,創設學習情境
教材在英語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既是教師教學的依據,又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讓教材本身呈現出豐富的學習情境。教材的內容雖然是固定的,但教學方法與學習主體卻有著動態變化的特點。因此,英語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來靈活地設計教學,圍繞文本主題和教學目標創設具體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展開模擬對話、角色扮演、辯論或采訪等活動。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學習語言知識,并將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最終提升自己的語言素養。
以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2“Colours”的教學為例,本課的主題為“Colours”,除了要求學生掌握顏色類的詞匯,還要求學生掌握介紹他人、問候他人的方法。教材中借助孩子們畫畫的場景來呈現重點單詞和句型,為此,教師可以借助這一圖片來創設學習情境。首先,在課堂的開始,教師要與學生打招呼,并鼓勵學生與其他同學打招呼,在相互問候中復習所學知識,如學生可對同桌說:“Hello/Hi,what's your name?”,通過一個簡單的小對話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接著,教師要向學生傳授新知,告知學生打招呼的用語除了“Hello”“Hi”還有很多,如早上和上午可以分別用“Good morning”來打招呼。同時,教師可以出示時鐘,引導學生將詞語與時間相聯系。通過知識遷移,學生可以認識到,下午和晚上與人相遇打招呼時可以分別用“Good afternoon”與“Good evening”。為了鍛煉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師應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鼓勵學生用所學的問候方式與他人打招呼,在實踐中加強對知識的掌握。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敢于說英語的習慣,教師還可以借助“Draw and say”部分創設學習情境,鼓勵學生拿出畫紙,畫出書中的Mr Jones和Miss Green,也可以鼓勵學生根據生活實際畫出真實的教師形象,并用所學知識向他人介紹所畫之人。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創設學習情境,能夠保障課堂教學內容更契合學生的真實學習需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結合有效性原則,創設音樂情境
人們常說,音樂是人類共通的語言。作為一門聽覺藝術,音樂能有效陶冶學生的情操,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學生在邁入初中階段后,學習壓力逐步加大,在課堂學習中經常會出現焦躁、緊張等不良狀態。為了避免給學生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和學習壓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創設輕松愉悅的音樂情境。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選取恰當的音樂素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7“Shopping”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Shopping這一單詞時,可以圍繞購物的話題引導學生進行探討和交流。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各類商品的名稱,教師可以選擇恰當的音樂來進行教學。如一些超市在春節時會播放“happy New Year”等歌曲,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此類音樂,營造出濃濃的節日氛圍,并借助多媒體展示人們購物的場景,引導學生圍繞“人們在春節都做些什么”展開討論,自然而然地引入購物話題。當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充分激發后,教師再播放錄音,要求學生認真聽錄音并回答問題:“What will Daniel buy for Simon? Why doesn't he buy Simon a music CD?”。這一環節考查學生的聽力能力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加以點評。合適的音樂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能為學生營造更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音樂的熏陶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的激發,他們會更加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
(五)增強課堂趣味性,創設游戲情境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習慣在英語教學中運用灌輸式教學法,如此不僅容易打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還會讓學生對英語形成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新課程改革下的英語教學側重培養學生的能力與素養,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的教學需求。對此,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游戲情境,靈活設計娛樂游戲、競賽游戲和體驗游戲等,讓學生在趣味游戲的引導下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性思維。游戲情境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學生在游戲情境中樂學,學習效率不斷提高。
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5“Wild animals”的教學為例,教材中通過兩只狗Hobo和Eddie的對話,引出了“Wild animals”的話題。教師可以以此為依據創設游戲情境,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討論野生動物的名稱和特征,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單詞和句式。首先,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集一些野生動物的圖片,并利用軟件工具將圖片中動物的關鍵特征遮住一部分,在課堂中設計“看圖猜動物”的游戲。在游戲中,教師要融入重點句式“What's this animal?”,讓學生結合圖片中的內容與教師進行互動。待到學生猜出圖片中的動物后,教師需要適當延伸知識點,繼續提問:“What does it often eat? Where does it live?”,學生要結合所掌握的知識圍繞動物展開討論。游戲結束后,教師要進行簡單的總結:“There are many wild animals in the world.”,并順勢引出教學主題,強調“wild”這一單詞。通過游戲情境的創設,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激發,這為后續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有關野生動物的視頻,要求學生認真觀看,回答問題“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并鼓勵學生嘗試用學習過的單詞來描述這些動物的外貌。這樣的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應用知識的契機,讓學生在互動和練習中強化對知識的掌握。
結語
總的來說,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合理創設教學情境,能為學生營造更加輕松的學習氛圍,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沉浸在不同的情境中,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獲得更豐富的情感體驗。情境創設的方式有很多種,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發展,遵循有效性、融合性和創新性等原則,圍繞教學目標合理創設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其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張元春.初中英語教師落實情境教學法的有效做法[J].中學生英語,2021(48):18.
[2]楊曉紅.情境教學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A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