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蔣加進 胡志華 杜改梅 薛媚
摘要 新形勢下,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將是專業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文章基于現代信息技術,以獸醫藥理學課程為例,通過改變學生學習方法、轉變教師教學角色、優化課程考核評價等途徑,構建獸醫藥理學課程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以期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關鍵詞 現代信息技術;獸醫藥理學;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3.7.019

1獸醫藥理學課程改革背景
獸醫藥理學是動物醫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研究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及作用規律的學科,主要為后期從事藥物研發及動物醫療工作打下專業基礎。但獸醫藥理學內容繁雜、理論性強、抽象枯燥[1]。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教學為中心,授課教師單向講授卻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2],導致學生在本就繁雜的學習內容中失去了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迫于考試而被動記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整體效果不佳。
金陵科技學院獸醫藥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已增加了信息技術相關的教學方式,但并沒有真正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因此,在獸醫藥理學教學中如何融合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方式,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科研能力等已成為我們需要深入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2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獸醫藥理學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課程組力求在獸醫藥理學課程教學中轉變教學理念,利用信息化的教學環境提供的軟硬件基礎,構建自主學習平臺,助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轉變教師的教學方法,即教師由原來的講授主體變為指導主體、組織主體,整個教學過程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改革學生傳統的學習方法,逐步激發并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改變成績評價方式,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通過學、教、評等各個環節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反饋學法、教法與評法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況,總體設計方案見圖1,具體實施如圖1(p62)。
2.1培養自主學習意識,改變學法

現代信息技術打破了傳統課堂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共享的線上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和自由學習時間,更方便學生自主獲取新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再完全依賴教師的指導和調控,不再完全依靠教師的講解、輔導等來完成學習,而是要結合獸醫藥理學學習目標,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師的引導下規劃自己的學習活動和學習進度,制訂階段性、個性化的自主學習計劃,按需訪問教學資源,積極參與線上線下教學過程、組內討論與組間競賽和課程實踐,分析學習任務完成情況,查找與學習目標之間的差距并進行自我調整,不斷完善自主學習方法,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有效性。
2.2轉變教師教學角色,改變教法
2.2.1構建自主學習平臺,創設學習環境
借助“超星學習通”“愛課堂”“中國慕課”等信息技術手段,建設獸醫藥理學課程網絡資源,依托學校網絡教學綜合服務平臺,將獸醫藥理學教學資源,如課程相關PPT、微視頻、試題、動畫、圖片、教案、作業、隨堂練習、討論、病例處方、文獻資源、用藥指導、獸藥法規、獸藥網站等資料導入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優質的現代信息化學習平臺。同時結合課程特點,創設自主學習情境,使用動物教學醫院、獸藥店、養殖場等場所,利用學生周末、寒暑假等時間,延伸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度。
2.2.2優化教學內容,細化教學目標
課程組根據課程內容特點,優化教學內容,緊貼臨床生產實際,刪減市場上淘汰的藥品,增加新藥、新制劑或當前獸醫藥行業中一些在用而教材中未收錄的藥物。同時將獸醫藥理學教材中原有的十五章內容,分為六大模塊,即獸醫藥理學基礎知識,神經系統藥理、內臟系統藥理、抗病原體藥物、影響組織代謝藥物、解毒藥等教學內容,并將每一個模塊的教學目標細化為周學習目標,這樣更有利于學生了解本模塊的學習目標,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圖2)。

2.2.3改變教學模式,線上線下結合
線上引導學習:根據獸醫藥理學課程教學目標和任務,教師課前錄制課程微視頻,制作課程教學課件、復習題集、試題集、隨堂練、討論題等并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發放學習任務卡,提出問題,引導、啟發、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線上查閱學習資源,組內討論,分析問題,形成小結,制作匯報課件,做到有計劃、有實施、有結果的學習。教師在此過程中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任務點完成情況、討論參與情況等,及時掌握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在后續線下課堂討論時給予解答。
線下深化拓展:教師組織課堂小組討論、小組發言、組間競賽等,分析和點評各小組學生課前任務完成情況與存在的問題,以知識內化和能力拓展為目標,主要對各模塊相應知識點的重、難點內容進行深入講解。同時根據所學內容,從生產實際出發,面向獸醫臨床需求和畜牧業發展,結合開放實驗室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以及教師科研項目等,開展探究式、研討式學習[3],以此提升課程理論認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3優化課程考核方式,改變評法
本課程傳統考核方式為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這種考核方式較為單一,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課程組改變上述考核方式,采用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構建新型成績評價方式,主要是增加學生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方面的考查,調整學生總成績評定比例,即學生總評成績=期末考試50%+平時考核(包括課堂考勤、線上線下作業、隨堂練習、測驗等完成情況)10%+自主學習(課堂提問、專題討論、主題匯報、課題實踐等參與情況)30%+團隊合作(組內討論、組間討論與競賽、小組評價等)10%。這種評價方式以學生學習為中心,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參與程度、學習態度、團隊精神、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創新能力、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學習結果等的評價,這樣調整有助于引導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并在實踐動手、自主學習及團隊協作等多方面主動進行自我提升,改變了以往的被動學習、被動記憶和被動考試。
2.4反饋課程評價結果,反思問題
圍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收集學生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效果評價,以持續改進的理念開展教學質量評價,針對各環節進行反饋改進,對教學實踐進行總結,反思學生學習方法是否恰當、教師教學方法是否合適、課程評價方法是否合理。通過反饋評價結果確定課程教、學、評等需要改進的內容及課程下一步的改革方向。
3存在的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過程是學生、教師和教學環境共同參與的,即自主學習三主體(見圖3)。信息化教學環境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必要的軟硬件支撐;教師利用信息化技術引導、啟發學生自主學習,而學生則在此過程中啟動、強化并提升自主學習。但在本課程改革實施的過程中,自主學習三主體均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如下:

3.1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滯后,影響自主學習熱情
近年來,學校為保障信息化教學的順利開展,先后建設了錄播室、智慧教室、數控多媒體教室、虛擬實驗室等,購置了信息化教學設備和平臺,但因資源有限,目前還不能完全滿足“班班用資源”的需求[4],加之網絡平臺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系統不穩定等情況,導致學生有時無法完成課程任務單,或無法參與線上討論,學習受到影響,消減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3.2學生個體學習能力存在差異,限制自主學習提升
我院獸醫藥理學課程的授課對象為動物醫學單招班和動物醫學統招班,兩個班的學生個體差異較為明顯,自主學習能力參差不齊,而且對信息技術的接受程度差別較大。單招班學生雖已學過動物生理學、動物病理學等專業基礎課程,但因化學基礎較為薄弱,對獸醫藥理學基本理論知識、藥物作用機理、不良反應等理解能力低于統招班,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有時無法完全理解教學任務,不能及時完成線上任務單和相應的學習目標,在小組討論與團隊合作學習過程中受限。目前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還沒有完全考慮到這一差異,限制了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3.3教師信息化技術應用不夠,影響自主學習效果
此項改革要求教師能夠利用網絡資源構建課程學習平臺,利用信息技術在海量資源中尋找有效素材,利用信息技術了解學生自主學習進程、學習情況等等,對教師應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但課程組成員皆為動物醫學專業教師,信息化素養不高,對教育信息化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掌握有限,雖然能夠利用一些學習平臺進行課堂考勤、發布作業、隨堂測驗等,但這些低層次的信息技術應用,并沒有真正發揮促進自主學習的深層次潛力,也沒有從本質上對教育教學起到促進作用。
4結語
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獸醫藥理學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目前還處于實踐探索階段,還有不少問題亟待分析、研究和解決,需要在后續的建設和改革中逐步完善。比如:對學生學習環境、教師教學變革、學生個性化培養等方面進行深度整合,加強教師團隊的專業技能培訓,提升專業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加大校園軟件、硬件設施投入,開發設計多版本的網絡學習系統,使學生能廣泛選擇適合自己的網絡平臺進行個性化自主學習,從而有效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獸醫藥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普遍應用。
基金項目:2022年度江蘇省現代技術教育研究立項課題項目“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獸醫藥理學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研究”(2022-R-106215)。
參考文獻
[1]王慧,王悅尚,關立增,等.“新農科”背景下“獸醫藥理學”課程考核改革與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20(18):151-153.
[2]李向輝,馬霞,李艷玲,等.動物藥學專業獸醫藥理學教學現狀與改革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52.
[3]張靜,張婷婷,王奎萍,等.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農業栽培類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以揚州市職業大學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22,28(6):179-182.
[4]于芳.信息技術與外語課堂融合在ESP混合式教學中的問題及策略[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1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