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仙
【摘要】在新課標改革背景下,素質教育已經融入到小學各個學科之中,單一學科的知識講解已經無法滿足學生核心能力提升的實際要求,需要在實際的學科教學環節增加多種學科元素的融入,尤其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更要注重其他學科元素的滲透與融入,尤其需要將美術元素融入進數學知識之中,實現數學知識與美術元素的結合,從而碰撞出數學與藝術的火花,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思維能力以及美育素養,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而在推動小學數學與美術有效融合的過程中,需要采取項目式學習模式,從具體的項目任務出發,使學生能夠真正發揮自主性,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夠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數學知識,從而達到拓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創新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 小學數學? 小學美術? 有效融合? 思考
【課題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美術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FJJKZX22-727)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3.5;G623.7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8-0106-03
一、引言
現階段,在小學數學與美術有效融合的過程中,項目式學習方式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項目式學習方式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內容改善和解決生活中的各項問題,并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知識體系,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數學能力、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而且也符合學生個性化成長的要求。教師借助項目式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有效融合美術知識內容,使學生能夠在豐富的學習資源中學習和了解多元化的知識內容,并且能夠刺激學生去主動了解和探究不同的學科知識、學科元素,使學生能夠從中獲得新的學習體驗,從而更好開展學習活動,實現對學生的全面性培養。
二、項目式學習的原則
(一)持續性原則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具有較強的豐富性,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數學學科知識的同時,能夠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之中,教師在確定項目任務的時候,既可以選擇一兩節課時就能夠完成的項目任務,也可以選擇以整個學期為單位的項目任務,而學生也能夠在課上完成,同時也能夠在課下完成。同時,教師在檢查和驗證學生的完成效果時,不能夠只關注學生的完成時間,而應該關注學生的具體完成情況,比如,學生對于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取得的項目成果等,所以,教師在應用項目式學習方式時需要堅持持續性原則,使學生能夠長期保持探究欲望。
(二)真實性原則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模式,還需要堅持真實性原則。項目式學習中的真實性原則并不是單一的注重實際發生的狀況,而是需要小學數學教師能夠將數學教學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建立密切的聯系,從而使學生能夠做到從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對數學知識進行分析與探究,從而以一種新的角度去看待和認識數學知識。教師在設計數學項目時,需要真正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并以此為基礎設計與生活情境相關的項目問題,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掌握數學知識,增強學生的數學能力。
(三)合作性原則
合作性原則也是項目式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堅持的重要原則。在新課標背景下,合作意識是培養學生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學生需要具備的重要技能,小學數學教師能夠利用項目式學習模式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協作能力,使學生能夠以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師設計的項目任務,從而達到共贏的學習目標。在合作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認識到合作在學習中的意義,從而主動參與到合作學習之中,既能夠在合作模式下完成難度較高的項目學習任務,又能夠提升自身的協作能力。
三、項目式學習在小學數學與美術有效融合的意義
(一)有利于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在小學數學與美術有效融合過程中應用項目式學習模式,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新課標要求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模式,需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學生在創設的學習環境中完成小學數學與美術相互融合的項目學習任務,通過這種方式,既能夠豐富小學數學學科的知識內容,將抽象轉換為形象,使小學數學教學的合理性更加突出,又能夠增強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與動力,有效引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思考,引導學生自主地探究數學知識。
(二)有利于強化學生的探索精神
在小學數學與美術有效融合過程中應用項目式學習模式,有利于強化學生的探索精神。在項目式學習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將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優化與創新,其中增強小學數學與美術的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能夠利用項目式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參與項目任務,使學生不再拘泥于傳統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在數學與美術的融合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并引導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實現對數學知識與美術知識的整合與應用,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四、小學數學與美術學科融合存在的不足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數學與美術的融合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優化與完善。第一,項目式學習活動的開展需要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保持足夠的學習興趣,才能夠真正發揮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數學能力的教學效果,也能夠真正發揮出項目式學習的價值,但基于項目式學習下的小學數學與美術融合,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對美術學科知識同樣具有較強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的興趣不足,則極容易導致學生出現消極的學習情緒,從而影響項目式學習在教學活動的實際效果;第二,小學數學與美術融合能夠進一步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在實際進行學科融合的過程中,教師往往忽視某一學科的獨立性,過于強調數學學科與美術學科的融合,從而造成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影響學生對數學學科知識的深層次理解與研究,不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第三,教學評價不完善,教師在推動小學數學與美術的融合過程中,只注重學生對數學學科知識的反饋,而沒有關注學生對于美術學科知識的反饋,從而導致小學數學與美術的融合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同時,教師的教學評價主要以考試內容為中心,而考試內容相對單一、缺乏個性化、層次化,無法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評價,從而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數學與美術有效融合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明確項目任務
基于項目式學習小學數學與美術有效融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明確項目任務。教師需要先對項目中所設定的任務內容、項目環節進行明確,即按照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開展認知分析工作,然后從數學知識與美術知識的聯系角度設計教學項目任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字知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有效夯實學生的數學學科思維基礎。同時,創設教學情境能夠有效集中學生的課上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使項目式學習能夠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得到高效的應用。例如:在學習“認識圖形”這一節內容時,教師需要明確本節內容的重點與難點,即使學生能夠了解和學會不同圖形的特征,并在一年級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分析圖形中的角,并體會角的大小是否與兩邊張口的大小以及邊的長短有關。對此,教師需要在項目式學習模式下實現數學知識與美術知識的融合。教師將圖形以及在生活中的圖形實際應用作為項目研究的主要環節,并設計項目學習框架,然后以此為基礎為學生創設一個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之中了解和學習不同圖形的角,并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繪畫出不同圖形中的各種角的具體形象,使學生能夠更加真實地感受圖形的特點,然后引導學生在“比一比、折一折”等活動中感受不同的角,既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能力,又能夠使學生在數學與美術知識的融合下增加對圖形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二)結合生活實際,設計項目學習主題
基于項目式學習小學數學與美術有效融合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結合生活實際,設計項目學習主題。小學數學知識與美術的融合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有較為豐富且全面的體驗,教師在設計項目學習主題時也要有效利用這一特點,積極結合生活實際,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提高項目學習任務的完成質量。例如:教師在明確“認識圖形”項目任務之后,可以以此為基礎在課堂上設計項目學習主題,教師可以設計“生活中圖形繪制”的項目學習主題,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圖形進行繪制,使學生在繪圖、作圖的過程中熟悉數學中的各種圖形。學生可以繪制出生活中常見的書桌的圖形、圓規的圖形等,并將所繪制的圖形展示在學生面前,然后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對學生所繪制的圖形進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向學生提出項目式學習問題,如:“同學們,大家想一想,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啊?”“我們應該如何辨別圖形呢?”通過探究式問題的提出,能夠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項目學習任務,明確本堂課的項目學習主題,從而增強學生對“認識圖形”數學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整體數學能力。
(三)小組合作,踐行項目學習任務
在明確項目任務、設計項目學習主題之后,則需要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踐行項目學習任務,使項目學習任務得到有效的落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將“認識圖形”的內容與美術內容進行融合,從而增強學生完成項目學習任務的效率與質量。例如:在確定“認識圖形”的教學項目方案之后,可以將班級內的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對“圖形”的分析與探究。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準備不同類型的實體,然后隨機分發給不同的小組,引導小組學生按照不同的物體繪畫圖形,并將立體物體與平面圖形放在盒子之中。然后由教師向學生進行提問并發出指示:“同學們,現在將你們手中的物品與圖形進行分類。”在學生完成之后,然后引導學生對盒子中的立體物體與平面圖形的特征進行描述,并通過摸一摸、看一看的方式去分析和探究不同物體的特征,以此類推,讓小組中的每一名學生都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使學生了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增強學生對圖形特征的掌握,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美育素養。
(四)完善評價方式,加深項目學習認識
在完成項目式學習的任務之后,教師還需要對整體的項目式學習活動進行總結與評價,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但在開展教學評價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區分項目式學習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區別,傳統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主體是教師,而項目式學習模式的主體則為學生,并且倡導通過在班級內組建小組的方式完成項目學習任務,從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對此,在實現小學數學與美術融合的過程中,需要以小組為單位對項目式學習任務、主題設計、項目成果進行總結、評價,從而增強學生對“認識圖形”這一節課程內容的學習與掌握。在開展考核、評定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豐富和完善考核內容,既包括學生對于數學與美術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又包括項目式學習過程中的團隊協作效果、技能操作水平等,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美育素養、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最后,學生在完成項目學習任務之后,必須要撰寫項目式學習的感悟以及收獲,從而提高學生對項目式學習的重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增強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協作能力,教師也能夠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以及學生的反饋,對小學數學與美術的融合教學方式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從而真正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與美術有效融合過程中應用項目式學習方式,符合現代化素質教育的要求,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的探索能力、思維能力,對此,需要教師從明確項目任務、設計項目學習主題、踐行項目學習任務、完善評價方式等角度出發,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和理解數學與美術學科的知識,真正達到“雙贏”的教學效果,并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美真.將項目式學習引入小學數學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考試周刊,2020(A2):59-60.
[2]桑琳.項目式學習撬動你的美術課堂——基于核心素養下美術“項目式學習”初探[J].山西青年,2021(7):163-164.
[3]陳囿蓉,羅虎成,劉一.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21(11):40-43.
[4]張香.基于能力發展的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實效研究[J].天津教育,2021(35):89-90.